【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具体做法与尝试】新课程理念下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勘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强调学生口语表达、阅读和写作训练同步进行。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其次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再次要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结合口语,强化思维训练;最后要拓宽阅读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明确目标 分层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每一次阅读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读书时要做好记录,并适时监督检查。在每周的晨读课上,安排落实阶段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求学生在课堂笔记本上做好记录,教师抽查。比如在预习《济南的冬天》时,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利用工具书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最后同桌同学一起研讨文章写景的层次和结构。在课外阅读中,要降低难度,只要弄懂文章大意就行了。如学生在阅读文学名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要求学生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该篇文章的大体结构,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谈谈对祥子命运的看法或认识就可以了。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员参与,逐步提高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如,在学习文言文《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各组学生分别提出要求,结果有可能第一组学生借助工具书意译全文,写出寓意,并结合实际谈出感受;还有可能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将原文续写成一个小故事。第二组学生则有可能借助工具书意译全文,说出寓意,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能简单地谈出体会。第三组学生则可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原文大意,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理解寓意。结果,第二、三两组学生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争着完成其他组的作业。虽然这样做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但全体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活动开展起来也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参与,使阅读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结合口语,强化思维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教师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课堂口语表达,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讨论课后第二题的问题。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悬崖、峭壁,设计动画并结合语言描述,创设学生们孤身一人身处险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进入文中的情境,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目的做好准备。还可以设问: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要获救,还有什么方法?同时,可以组织小组交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四、拓宽阅读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是有限的。生活中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如Intemet网资料、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

推荐访问:新课程 具体做法 阅读教学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