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山祭祀用乐看中国传统音乐的上下一致性_泰山祭祀

   摘 要:中国的礼乐制度显示“礼乐相须以为用,乐非礼不举,礼非乐不能”,泰山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即皇家祭祀、吉礼的用乐范畴,其祭祀用乐是国家礼乐的延续。上行下效,泰山周边的祭祀用乐也会吸收融合这种用乐的形式,即传统音乐制度下御用向民间发展。在泰山岱庙中发现的《玉音仙范》乐谱手抄本其包含的乐曲曲名有好多是和明清时期国家礼仪用乐的乐曲曲名相同,在泰山周边的地区至今还在传承着。民间是传统文化能够原样保存的最好的土壤。�
  关键词:泰山;祭祀用乐;国家礼乐;道教音乐;礼乐��
  
  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宗教,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宗教,它发源于远古的鬼神崇拜。夏商周时期是巫风盛行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道教开始慢慢孕育。秦汉时期神仙方术和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萌芽。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为道教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养分,在此基础上道教吸收借鉴了佛教的一些理念仪式,使自己的发展更趋完备,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中国道教,儒道释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来源。道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其他音乐品种相互吸收借鉴融合,使我国的传统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道教音乐主要是指道教在祭祀仪式上所使用的仪式音乐,我们称之为“科仪音乐”也称“斋醮音乐”或“道场音乐”。道教音乐功能性的运用主要是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与仪式仪轨相结合,作为仪式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事神”和“娱神”;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播教理教义,也可以说是为了“娱人”。古代的巫觋崇拜主要是利用音乐歌舞来祭祀,因此伴随着道教的产生而产生的道教音乐也是发源于此。道教产生之初,为了更好的传播民众,于是借助于人民所熟悉的易接受的民间乐曲,付诸于道教的理念,已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东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道教的发展的重要时期,到了南北朝道教得到上层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统治者借助于道教来笼络人心,巩固其政权,另一方面道教也借助于官方势利使自己发展壮大,以至于更好的传播。当然诞生于同一母体的道教音乐也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凡礼必用乐”不可避免的道教音乐会受到宫廷音乐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吸收借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使道教的音乐风格更趋丰富。道教是道教音乐生长的土壤,有仪式就必然有与之相适用的音乐,道乐用在这种特殊的场合,是为了祭祀,正因为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尚,才使得与仪式相关的音乐也得到重视。从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道士参与祭祀用乐的行为,特别在唐代成立了皇家宫观专门以祭祀之用,到了明代就有了神乐署以备大祀天地、神祗及宗庙、社稷之祭,并且明确规定乐用道士生员。正是在这种官方制度层面下才使得道教地位得到提高。�
  1982年在岱庙的博物馆里发现了十册(有一册重)用俗字谱的谱式来记写的,名叫《玉音仙范》的全真教士乐谱手抄本,与道教“玉音法式”史籍记载相一致,是继西安鼓乐谱、北京智化寺乐谱以及山西五台“八大套”及五台山青庙音乐、黄庙音乐曲谱后的宋代俗字谱谱式在当代的第四次发现。是宋代俗字谱在泰山岱庙的遗留,现被列为国家二级文物,是研究泰山岱庙道教音乐的一份宝贵遗产。计有大管子谱、小管子谱、云锣谱等不及重复曲谱共计104首。山东道教器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为管子,所以在岱庙藏谱中,有多本为“管子谱本”。曲目涉及广泛,有当时流行的各地的时令小曲,戏曲曲目,等等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都是较为突出的,这与泰山有着密切的关系。�
  泰山又名“岱山”,至于为何叫泰山,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古时始称大山、太山,现代人认为古时人们把“大、太、代”都可以读作泰,这几个字都有共同的读音,因此就有了现在的叫法“泰山、岱山、”泰山谓之代宗,《风俗通�》曰,岱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①《白虎通》曰:“东方为代宗者何?言万物更相代东方也”�②,古代人们都崇拜名山大川,泰山崇拜就是典型的山岳崇拜,汉代有了五岳制,五岳是皇家祭祀的地方,东岳泰山被列为首位,为五岳宗长,群山之最,被称为“五岳之尊”。泰山是万物的开始,天地通灵的地方,所以王者受命易代以告天地之功的祭典就必须在这里进行了。泰山是万物的主宰,那么一个新的王朝的出现,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自然就在泰山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历代皇帝登基都会来祭泰山。从秦始皇开始有几乎历代的皇帝都有亲祭或迁官祭祀泰山的情况,可见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岱庙,是泰山道教活动的主庙。旧称“东岳庙”,是东岳大帝的神府,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古时祭祀泰山神有上中下三庙,下庙就是今之岱庙,上庙即岱顶大观峰前的东岳庙,中庙即唐代岱岳观,在今王母池西侧,久已废。根据《岱史》记载,秦汉时初设岱庙,经历代重修,明代明太祖来泰山祭祀称其为“东岳泰山天子庙”,并且改过去帝王亲祭泰山神的制度,改为迁官祭祀。此举非但没有动摇泰山作为朝廷举行国家祭祀的地位,反而使岱庙成为公认的“太子庙”,为皇帝专署庙宇,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大凡关系国家安危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历代帝王都会亲自或派大臣、道士、太监代替来专祭泰山,岱庙是其下榻的重要场所,也是举行封禅大典仪式的重要场所,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礼乐制度显示“礼乐相须以为用,乐非礼不举,礼非乐不能。”有仪式就一定会有与之不可分的祭祀音乐,礼乐则是用来“事神”的乐。古代祭祀分“五礼”“礼之名有五:曰吉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凶礼。”�③(《宋史》卷一六四第一一七职官志。太常寺)五岳等祭祀之礼属于吉礼的范畴,是“国之大礼”,其用乐是属于礼乐的一部分即是用来“事神”的乐,由此可见承载着历代皇帝祭祀用乐的岱庙祭祀音乐,则是礼乐的重要一部分。�
  泰山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是皇家祭祀的地方,岱庙是皇家专署庙宇,泰山祭祀用乐与皇家祭山仪式中所用的音乐有它的上下相通性,承载着历代皇帝祭祀用乐的岱庙祭祀音乐,则是礼乐的重要一部分。岱庙道教音乐的传承不是孤立的,由于历代帝王的青睐,从宫廷到地方,岱庙祭祀音乐的传承也必定有它的上下相通性。皇家祭祀中有道士生员参与祭祀的所用的规范性谱本,既然在泰山祭祀中用道士,那么很有可能在泰山祭山仪式中使用,因此《玉音仙范》很可能就是皇家祭山仪式中所使用的音乐。岱谱里面的好多乐曲曲名,至少在明清时期就是存在的,是国家礼仪用乐的乐曲;还有相当一部分乐曲是各个时代民间流行的乐曲,以及时令小曲。当下活在民间的传统,从传承体系来讲,应该与当时泰山祭祀用乐有承继关系。笔者曾多次到泰山岱庙、泰安市文化馆、泰安市艺术馆以及到泰山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泰山老道士以及民间老艺人的采访,以上的观点得到了证实。采访的老艺人中他们的上几代人,有的曾经在泰山上和道士们一起演出过,并且当下在民间有些乐曲还在演奏。由于泰山是神山,又由于它在中国文化的特殊地位,以及明清时期道教与国家礼乐的关系,即在明清时段国家礼乐由道士来担任。泰山岱庙藏谱《玉音仙范》,是国家礼乐在这个地方的保存,其曲目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地点,是社会上的主流礼仪音乐的存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对祭祀音乐上下一致性规范用乐的关系,特别是明代祭祀用乐的上下相通性,对泰山祭祀这种在仪式中所用的音乐的梳理,来进一步分析国家祭祀在这个阶段与礼乐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对明代乐舞生道士生员这种乐人身份的辨析认定,来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礼乐中祭祀用乐这一支的主导性脉络。在文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研究音乐本体,沿着传统音乐制度下御用向民间发展这条脉络,来接通传统音乐在历史上的链环。��
  
  参考文献:�
  [1]清•允禄,张照,等.纂.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王忠人,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黄钟,1993,(1~2)65-74.�
  [3]甘绍成著.青城山道教音乐与外地道教音乐的关系,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22(4)32-40.�
  [4]周耕著.道乐渊源探析.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82-89.�
  [5]金平著.豫南民间道教音乐与丧葬民俗,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2)60-64.�
  [6]张鸿懿著.北京白云观道教音乐研究.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论文集.人民音乐编辑部.�
  [7]项阳著.山西乐户研究.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项阳著.当传统遭遇现代(论文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8]黄翔鹏著.传统是一条河流(音乐论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参考文献:�
  [1] 孙永明,钱秋源.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12)383-384.�
  [2]孟勇. 试析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 67-69.�
  [3] 杨元业. 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个性分析及对策[ J ]. 教书育人. 2002, (2) 28-30.�

推荐访问:泰山 下一 祭祀 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