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散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_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

  随着散打运动的普及和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对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正逐步引起重视。散打比赛的活动实践证明,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生理潜力和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具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训练技能。广大运动员在多年的比赛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心理因素对于取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感觉心理素质训练太抽象,缺乏具体的评价方法,不太容易掌握。本文通过对散打专项心理素质训练进行的分析、讨论,提出具体的培养内容,以期能为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帮助。针对学生在散打练习和竞技对抗中反映出的心理素质问题,我们可以从散打对抗中个人的使用技术方式、对散打对抗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的程度、战术水平的发挥、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角度来分析和判断一个散打练习者的心理素质水平。为了清晰地讨论这些问题,以下将就散打对抗中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动表现进行分析。
  
  一 散打训练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1 紧张情绪及产生原因
  紧张是人的压力环境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人的紧张情绪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这主要取决于个体活动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即感知、记忆、思维等。紧张的行为反应可能表现为抑制行为,也可能表现为激化行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明显的能力消耗。
  散打运动是一种激烈的对抗项目。在这种运动中,个别运动员会产生紧张情绪,身体机能发生本能反射变化,其中包括中枢神经兴奋,物质代谢减弱,脉搏、呼吸、血压、体温、汗腺活动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等。情绪过度紧张主要是由刺激物引起的大脑皮层对皮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的结果。具体来说,由于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和激烈性很强,练习者需要“短兵相接”,所以经常出现身体接触、碰撞,容易造成伤害。于是有些学生在训练中会产生恐惧,出现“四怕心理”,即怕打、怕摔、怕倒、怕伤。这种心理会导致身心不安和情绪过度紧张。
  
  2 恐惧情绪及产生原因
  恐惧是指在主观感受到危险的情况下个体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此种反应带有个体自觉的痛苦感受,并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肌肉紧张、手足发冷、四肢无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量出汗等症状,以及准备逃离危险的本能倾向。
  恐惧是在对现实环境有危险性的评价基础上产生的。当学员在散打训练中认为动作过难或要求过高,或在参加非常重要又有相当难度的训练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散打训练中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从客观上讲,散打运动有很多特有的动作姿势,难度很大,容易导致学员害怕动作失败或者害怕受伤;从主观上讲,学员自身的学习兴趣、身体条件、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及过去发生的伤害事故等原因,都会导致他们在散打训练中产生恐惧情绪。
  
  二 散打的心理训练
  
  1 目标设置训练
  目标设置训练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目标设置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方法和强度。正确、有效的目标设置可以集中人的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人的活动,是行为的重要推动力量。
  
  2 确定任务定向目标
  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比较,即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已掌握技能、充分完成目标的心理定向。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和提高。自我定向则是强调自己和他人横向的比较,注重社会的参照,已超过他认为目标的心理定向。单纯的自我定向往往对运动员的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因此每位散打运动员都要设置任务定向的目标。
  
  3 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也称长期心理训练,其过程从运动员接受散打专项训练开始,直至运动生涯结束。由此可见,一般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心理教育过程,对散打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将它贯穿在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全过程。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乃至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都应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起来,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1)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对专项运动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和气质等人性特征;
  (2)改善运动员的各种感知觉过程,形成和完善对该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门感知觉能力;
  (3)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以便在竞赛条件下能形成各种迅速而准确的定向;
  (4)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快速、准确、灵活的操作能力和运动表象能力;
  (5)发展和完善专项运动所需要的情绪、意志特征,尤其是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果敢、顽强、镇定的意志品质;
  (6)熟练掌握并运用自我心理调整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4 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被视为心理技能训练的核心环节。具体操作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重现某种技术动作或运动情境的形象,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运动训练和加深动作记忆,训练和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现的体验可以增强战术意志,对技术的动作控制将起到动员作用,使运动员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对散打运动项目进行表象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巩固已掌握技能的动力定型、强化战术意识及形成良好的准备状态。运动员可以在每次训练后的休息时间时,排除干扰,进行放松练习,然后对某些技术动作进行表象或进行战术模拟“演练”,以强化和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另外还可以在头脑中想出一至数个自己认为完成训练时最成功的图像,并尽可能持久地保持这一图像,使其在头脑中能被清晰地反映出来。然后便会在恰当的时机自如地施展出这些印象深刻的动作,从而制敌取胜。
  
  5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针对散打比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能力,在头脑中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一边是使技术战术在千变万化的情况下得到正常发挥。模拟训练的内容设计应尽可能与实际比赛中散打实战的情况相似,以此提高学员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
  模拟训练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实景模拟是通过设置逼真的竞赛情景条件让运动员感受到正式比赛的气氛。包括模拟对手可能采用的技术、战术,赛场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比赛的天气、场地、观众的行为等。例如在针对对手技术的模拟训练中,可以让陪练员模仿对手的技术风格、战术特点等来进行模拟实践,或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喂招训练,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适应能力。
  语言图像的模拟是指利用语言或图像描述比赛的情景。例如,模拟裁判的误判、对手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通过电影、播放录音等来演示对手的特征和比赛的气氛等,以便使运动员形成对比赛情况的限期适应。
  
  6 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也称短期心理训练或心理调整训练,它是为迎接某次比赛而进行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的针对性较强,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赛前几个月开始。
  (1)适应运动竞赛规模的动机训练;
  (2)适应比赛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训练;
  (3)适应比赛时各种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特征的训练;
  (4)适应比赛时所需的激活水平的激发、控制和调整训练;
  (5)比赛时的战术思维和战术思维灵活性训练;
  (6)适应和排除突发性事件的心理应急性训练;
  (7)各种专门的心理状态的调整、放松、恢复及各类心理障碍的消除。
  
  三 结论与建议
  
  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使心理素质训练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散打运动有散打运动的自身规律和特殊要求,所以散打教练员在对运动员实施心理素质训练与调控时也必须遵循散打专项的特点和一定的实施原则,才可能为最后形成最佳竞技状态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1)教练员应选择适宜的训练手段与方法,以消除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状态。
  (2)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特定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心理训练方法。
  (3)根据散打运动员的不良心理状态,为散打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沈理然,现代武术散打速成,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108-109
  2 叶伟,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2
  3 李建周,体育运动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0-56
  4 朱志杰,等,最新运动员赛场心理调节与竞技体育体能开发及力量训练实用手册,广州: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5 马启伟,张立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2-34

推荐访问:散打 浅析 心理素质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