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语教学中体现逆境教育思想] 我的教育思想

  摘 要: 本文从“在意志培养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在能力训练上体现逆境教学思想;在信念确立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等方面重点论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逆境教学思想的培养。
  关键词: 小语教学 逆境教学 教育思想 能力培养
  
  生活在新世纪的独生子女们享受惯了家庭的富裕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什么家长给买什么,要什么家长想方设法给弄什么。他们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一直是父母亲的掌上明珠;从进幼儿园开始,就是家长接送或陪读,没有受过一点点挫折。一帆风顺的生活使这代孩子的心理十分脆弱,受不得一点挫折,更受不得半点委屈。然而生活并不只是充满鲜花和欢乐,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于新生代的代独生子女群,能否具备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是逆境教育应得到重视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体现逆境教学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逆境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针对人们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个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损坏、阻碍而进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一、在意志培养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从意志培养上体现出来,要求学生在正确认识的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一定要争气》一课,讲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让学生懂得童第周教授用非智力因素,即自信、毅力、勤奋的可贵品质,战胜困难,取得伟大成就。又如第八册《中国石》这一课,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像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这是因为祖国在他的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使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而且他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再如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又再如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一部“心酸史”。通过反复的情感朗读法,学生认识到,国家落后、贫穷就挨打受欺辱。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重演,就要发奋读书,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拼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
  二、在品质形成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
  品质是人们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某些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优秀的品质要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意志才更坚定。良好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磨炼中稳定下来。在艰难挫折的逆境中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就要“修身养性”,磨炼意志,使自己的品行不断完善、美好高尚起来。语文课本讲述的人物都具有一种可贵、优秀、高尚的品质。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九册《一个苹果》一文叙述了在一次战役中,整整7天没喝过一口水的战士,谦让地传一个苹果吃的动人故事。又如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写的是周恩来在飞机遇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的故事。再如第七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则叙述了在红军长征路上,一个“红小鬼”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结果留给自己的故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学习小红军那种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宁可忍饥挨饿,也不拖累别人以致光荣牺牲的高尚品质。记得那次课文内容快到尾声时一些学生已泣不成声,深深地被小红军那种品质所感动,这种可贵、优秀、高尚的品质,即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顽强不息地拼博。
  小学生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材中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要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教师就要做有心人,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运用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打动学生,熔铸成学生高尚的品质。只要我们利用教材,进行生动、形象、灵活、自然的教学,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在能力训练上体现逆境教学思想
  能力是人们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在同样的条件下,最简捷、最准确地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是人们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1.培养学生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是逆境教育能力培养的突破点。它是指自我的心理防卫活动,是用来应付逆境或挫折的心理活动。有了良好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就会产生心理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会形成坚韧的毅力。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第八册《峨眉道上》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注意从所想中认识到铺路人的精神,表现作者的崇敬,特别强调作者在峨眉道上有一种自责愧疚的心理,点拨感悟出这种愧疚心理的缘由,从而学习铺路人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2.培养学生承受客观灾难的能力。“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自外界的压力、阻力、甚至是灾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承受外来压力或灾难的准备和适应能力。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一课表现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努力,奋勇直前,化悲痛为力量的能力。比如我班的宋精华同学一个多月前失去了父亲,除了送上师生的关爱以外,我还时时用课本中的英雄人物来启迪他、感召他,现在该生已经从失去父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
  3.培养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在遗传因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生在突然降临的危险和灾祸中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逆境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面。例如一个星期一的例会时间,我班值日生张娇在扫垃圾的过程中,不小心把脚划破了,血流不止。当时没有一个老师在场,值日负责人当机立断,先帮张娇同学止住流血,又和几个同学一道把她送往医院包扎,等到会散知道发生事情时几个值日生已将张娇安全送回了家。在以后的突发事件中,我让学生先出点子、拿意见,让他们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中学会应对。
  四、在信念确立上体现逆境教育思想
  信念是指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是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崇高的信仰,就能为所追求的目标而牺牲一切。近来观看央视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感触颇深,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从美国回国的艰难历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恐怕早就被美帝国主义消灭在萌芽状态了。这就是坚强信念的最真实写照。在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中更有大量的课文。如第六册的《爱迪生》一文,描写爱迪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难,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的故事;第六册的《李时珍》一课,叙述李时珍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历尽27年的艰辛,编写了闻名于世的《本草纲目》;第五册《茅以升》,他潜心研究,反复摸索,努力实践,终于成为我国桥梁专家。他们就是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而如痴如醉地追求的观念的支配下而有所成就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多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多少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他们不惜献出一切乃至生命。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是帮助青少年建立信念的最具说服力的教材。如小语第六册《刘胡兰》一课,叙述了十五岁的小姑娘刘胡兰,面对敌人“收买→威胁→毒打→恐吓→残杀”,为严守党的机密而壮烈牺牲,这是一种忠于党,忠于人民,为革命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第八册《黄继光》一课,叙述了英雄黄继光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叙述了董存瑞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勇于献身,无所谓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些英雄人物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不正是对青少年逆境教育思想的坚强柱石吗?
  总之,九年义务教育的小语教材所体现的逆境教育思想,是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之中的最佳亮点。在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加强美育的教育中,只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逆境教育,把逆境教育融于素质教育中,中国未来的“独生子女族”就一定能够经受任何挫折,成为未来祖国的合格人才。

推荐访问:逆境 小语 体现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