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物理试题特点分析及其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全国卷理综

  通读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的物理试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考试的定位,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高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综观整个试卷,物理试题结构合理,保持相对稳定,题目源于教材,稳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实、体现课改”的特点,严格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这就给了高中物理教师注入了一剂定心丸。
  下面就试题特点及其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大家讨论讨论。
  
  1.试题概述
  
  全卷12个物理题共120分,占理综全卷40%。这12道题有8个选择题,共48分,占物理总分40%;非选择题共72分,占60%。实验题由2个小题构成,共18分,占15%;3道计算题按由易到难分布,分值分别是14分、18分、22分,共54分,占45%。这些题目都没超纲,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试题难度适中,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试题虽然数量有限(共12个题目),不可能覆盖高中物理的全部内容,但是突出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及其灵活运用的能力,启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下功夫。
  今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上,难度与去年相比大体相当,其中:较易题为第14、15、18、21、22(1)题,共计30分;中等难度题为第16、17、19、20、22(2)、23、24题,共计68分;难度较大题为第25题,这是一个力、电综合难题,计22分;这套物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3:7:2。大部分试题以常规题、典型题、基础题出现,如第14、15、16、17、18、19、20、21、22、23、24题,这些试题的起点和切入点往往较低,设置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都是学生熟悉的,当然也就具有亲切感。今年试题突出考查中学物理学科主干知识,涉及力学中的匀速运动、压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功与冲量、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振动、滑轮等;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等,这些知识占到全卷的90%左右。对于高中物理的其他部分内容,如透明物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原子和原子核等,主要是从对基概念的理解、辨别方面进行考查,注意了知识点的融合。另外,今年物理试题的内容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及教材的主干内容基本一致。各部分知识的考查比例如表1所示:
  
  今年高考物理命题这种重点考查学科的主干识和重点内容的命题思路,对中学物理教学起着好的导向作用。它也等于告诉我们,平时的教学和今后备考的复习基点都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而不要把精力放到研究难题上,更不应迷乱于偏题、怪题之中。约80%的考题属基础内容,这告诉我们:只要扎扎实实抓基础,也能考高分。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不断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基础夯实了,剩下的20%的难题也往往才有希望解决。抓基础就是抓素质教育。这样的命题思路,对于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与提高升学率并不矛盾,并正在走向统一。
  
  3.全面考查了“考试目标”中的五种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应全面关注学生能力培养
  
  今年物理试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思想,既凸显出高考试题的选拔功能,又体现了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第14、15、20、23题着重考查对斜面上的平抛运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电磁感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能力;第16、18、21题侧重于考查推理、归纳能力;第22题考查设计及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表达的能力;第17、19、24题体现重视过程分析,建立物理模型,侧重考查获取知识能力;第25题考查分析综合及应用能力等。
  能力与知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能力不能通过简单的传授使学生获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设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活动才能逐渐掌握。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中,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把自己的体会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经历分析、理解过程,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钻研的余地,要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己归纳出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注重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题海战术”是不以学生为本,不相信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所以题海是靠不住的,题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会做做过的题目,当遇到新的疑难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低能往往就表现出来了。教师应通过拓宽思维、多角度、一题多解,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解决物理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面对问题的科学分析能力,因而必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新的疑难问题面前,能从容不迫,思维兴奋,解决问题的路子宽。物理学是定量科学,必须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但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每做一道题就要达到一定目标,要引导学生每做一题都要总结、反思、评估,应用什么知识,采用什么方法,看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是否能独立弄清楚,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是否能够把推理过程准确地表达出来;习题做完了,从物理上去想一想,答案是否合理,反映的道理过程是否合理,让学生锻炼和提高自己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总之,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
  
  4.加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高中物理应加强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
  
  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命题者常常以实验为中心来编制综合题,如实验步骤的设计和评价,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验结果的解释和提炼,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等等。
  今年共设计了两道实验试题,分值比例达15%。这些实验试题取材坚持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的设计理念,试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查,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如第22(1)是力学实验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查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提高实验准确程度的措施。第22(2)题是电学实验题“求直流电压表改装后的量程和电源电动势”,考查的实质还是“伏安法测电阻”,这些题平时学生都基本训练过,但题目中没有给出实验电路图,也未给出与电压表串联的分压电阻R 的具体值,已给出阻值的电阻R 的接法学生易犯错,是串接还是并接在电路中?要综合分析,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一个科学探究性问题,体现提出假设、制定计划与设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才能解答的科学探究思想。这个考题可以说是源于课本,紧扣教材,作了适当的变换,注重与实际情况结合,变验证型为探究型。它一方面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领会和掌握,同时又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只有动手做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对今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实验知识内容的教学,更要重视实验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训练,但最重要的措施是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应彻底远离“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误区,从根本上说只有这样,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考查在实际问题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如第23题是一个运动学问题,从知识上说,它考查了运动学公式V -V=2as,s=υ t- at 的应用,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命题者的意图,更重要的是本题考查了考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这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具体地说,题目要求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起点O点到A点的距离,这就需要以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把物体看成质点,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只要建立了这样的物理模型,解答起来是很容易的。第17题是一个有关万有引力的题目,除考查了公式F = =m( ) r外,还需要将月球、地球和太阳都看成质点,才能做出正确选项。
  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判断,弄清物理情境,准确运用物理模型和相关物理知识解答。这样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检查出学生科学素质的高低。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学生视野,设计、挑选,搜集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增加学生这类习题的训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生产实际中涉及物理知识的素材,多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正确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的能力。
  
  6.注重分析过程,提高试图能力
  
  如第16题给出的是一列简谐横波t=0时的波形图,而选项中要我们判断的是a(x =2.5cm)、b(x =5.5cm)两质点在不同时刻的振动情况;第20题给出的是已知方向的磁场中有一个导体框,还有磁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要考生选择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这两道题的出现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无疑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启示我们必须对有关的物理函数图像做到“三会”――会看、会用、会画。会看:就是要求考生不为图像的表面形状所迷惑,由坐标系的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结合图像,认识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会用:就是能够运用已知的物理图像,抓住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对照与题目有关的物理定律和定理阐述有关的物理问题;会画:由于物理定律、物理规律表明了物理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函数关系,所以就要求能够根据题目的条件正确画出物理函数图像,能够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不同的图像反映出来或根据画出的图像来综合分析有关问题。可以预见,这些题的出现对今后将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今年的试题既体现了高考两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知识作为载体,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高考命题正在有力地促进中学物理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有机衔接,迅速地远离单纯传授知识,忽视物理实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热衷于题海训练的阴影,大踏步地迈进素质教育的阳光大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年高 其对 启示 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