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摘 要:高职外语教学正在经历重大的变革。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情感因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从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关系的角度展开探讨,并重点研究了几种重要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 情感因素
  
  一、情感的定义及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高职教育目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规模迅速扩张之后,在课程改革上也逐渐要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作为重要公共基础课程的高职英语教学,也受到更多人的广泛关注。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而言,在语言天分上,在本质上和本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异,他们的问题是学习的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这些学生普遍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感到焦虑甚至恐惧,而这又进一步阻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又再次变成了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阴霾。因此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普遍反映形式。。语言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认识活动。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制约行为的情感、感觉、情绪和态度等。Patry and Nida就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有利的课堂环境刺激,激发学生从事适合他们年龄、兴趣和文化背景的行为活动。Krashen所提出的五个假设中的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指的就是语言学习主体在学习目的语言认知活动中的情感困扰,其中包括动机、需要、态度和心理状态等等,要提高学习的语言的效率,就要降低学习主体的焦虑。这些例证说明,情感可以渗透到语言学习过程的各个信息加工与存储的不同阶段,其调节过程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语言的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语言识别(从符号到语义)、语言理解(知识内化、语言规则构建)和语言交际(话语运用、交际策略)等三个语言信息加工、储存、提取的阶段。语言识别依赖视知觉和听知觉的话语输入,形式识别和语义识别是关键。然而有了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学好目的语,语言学习者要对输入信息进行识别,表现为语言理解,在语言学习机制(LAD)的作用下,促成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知识,实现语言规则和知识的内化。然后,学习主题在语言信息重构的情况下,要把语言意义转换成语言形式,即语言产生。
  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所起的作用可以如下图表示:
  语言输入→?过滤…→?语言学习机制→习得到的知识
  (表2)
  从此图中可以看出,在语言到达LAD后,过滤是语言信息必须要逾越的第一到障碍,也就是说,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如自信、愉快、强烈的动机会加快语言的学习过程。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焦虑、恐惧、害羞、紧张、失望等则会抑制智力活动,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第二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Tricia Hedge就曾经指出,外向的语言学习者比内向的语言学习者学得更好。Krashen也曾经总结道,动机强的学习者通常比动机弱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具有良好自信心和良好自我形象的学习者学习效果更好,无论是个人的还是课堂上所产生的学习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语言主体的动机、自信心、焦虑、性格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一)情感
  情感是语言学习的原动力。学习情感是学习主体对客体即语言的感觉与认识。积极的情感因素对学习主题发挥动力功能,可以有效地作用于语言创造活动,加快获得语言的速度与效率。比如当处于满意、喜悦等情绪状态时,学习主体往往具有精力充沛、思路敏捷、感知广泛、记忆恒久等特点。相反,当处于焦虑、厌恶情绪时,学习效率就下降。由此可见,学习主题获得在语言获得过程中形成的愉快情感是语言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情感影响学习。如表所示:
  
  表中A组表示外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B组表示外语兴趣一般或者不浓厚的学生。显著性水平显示t>P>0.05。研究证明,“学习者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与学习者对认知对象的情感认同相关(affective identification)。情感认知程度高的知识,就容易被学习者内化(internalization),情感认知程度低的知识,就容易被遗忘。情感认同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二)动机
  动机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外语学习的动机表现为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动机强烈的学习者,效果好,相反动机差的同学,往往把学习外语作为一种负担,效果不佳。如下表,是笔者对2007年6月份两个班级英语等级考试成绩的调查:
  
  在表中,通过的人数和分数是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的通过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动机强烈的同学,无论是通过人数和平均分,都要比动机差的同学要好。成绩与学习动机层次排列非常吻合,再次证明,学习动机水平影响学习主体学习语言的效果。
  (三)自信
  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习惯性地以这种评价来关注自己。自信取决于个人对以往的经历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经常得到肯定的评价,比如,表扬、成绩、成功,人们往往就具有较高的自信。这样的学习者也更加的积极主动,不怕犯错误,敢于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来交流,所以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并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反之又促进自信,从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如下表所示:
  自信→积极→肯定→成绩→更加自信
  (表5)
  (四)焦虑
  焦虑是一种引起不安、紧张、忧虑、担心、自我怀疑的主观情绪。导致焦虑的因素可能是学习者的个别特征,也可能是学习活动或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就与学习者的消极因素有关:
  ――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
  ――回答问题时紧张甚至发抖(焦虑)
  ――听说考试就害怕、紧张(焦虑)
  ――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
  上面的例子都说明焦虑会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积极因素。这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师情感不但影响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的活动方式和学习结果。
  
  三、结束语
  
  情感与外语教学是一种双方互动的关系,情感因素直接制约着语言教学的过程及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情感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意识有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届,2002,(5):64-66.
  [2]孙西亚.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作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5):20-22.
  [3]冼吉昌.情感智力与语言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9):25-27.
  [4]朱莉玲.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作用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76-79.
  [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6]Peter 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Patsy M. Lightbown & Nida Spada.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推荐访问:英语 高职 因素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