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希望_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力度最大的一项举措。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已深入到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中,贷款的申请和发放一直是学生们关心的问题,而归还贷款又一直是银行、学校关注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还贷系统和制度的逐渐健全,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困扰终将会成为过去。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政策落实 收还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高等教育在90年代中期逐步实现了以收费制替代公费制。特别是自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据统计,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人数规模为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约123万人,占在校生的8%。解决好这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不仅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助学贷款是1999年开始执行的,到现在已经是接近7年的时间了。贷款实施了5年后,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并结合贷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贷款制度于2004年又做了政策调整。一是改变了贴息方式,原来学生在学校贷款之后,国家贴息一半,在毕业之后还贷的期间,也就是毕业之后的四年内,国家仍贴息一半;调整之后则变成了学生在校的四年里的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支付,毕业后才开始还本付息。二是延长学生的还贷年限,由原来的毕业之后的90天内就开始还贷改为两年,也就是一个学生从贷款到还贷的周期从8年调整到了十年。
  贴息方式及还贷时间的改变是考虑到了大学生们在还贷过程中的实际困难而作出的政策性的决策,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国家助学贷款,为大学生服务的事业
  
  “奖、贷、助、补、减”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套措施,这些运行中的措施如果做到落实到位,那么我们的每一个困难的大学生都能够得到资助,能够完成学业。
  国家助学贷款2005年度申请人数为118万人,申请合同金额为95.6亿元,当年审批贷款学生人数92万人,审批合同金额为76.32亿元,占资助总金额的43%。
  2006年3月1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由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参加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2006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仍然是新机制的落实和推行,而重中之重是继续加大贷款发放的力度,增加向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数额,教育部要求每所高校发放的数额都要有所增加。
  “搞好国家助学贷款,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这项凝聚中央领导心血,倾注各地各高校各部门汗水,牵动千家万户神经的制度,已经成为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如何让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家喻户晓,成为教育部有关领导最惦记的事情。在刚举行的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与媒体记者一起,聚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方方面面,目的只有一个,尽全力把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落实好。作为学校一方,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考虑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组织宣传及申请工作。各级银行和高校都已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在认真做好这项工作:仔细并耐心讲解如何准备相关证明及证件,指导每一位同学如何填表,不辞辛劳地为他们奔走,真正做到中央提出的将政策落到实处的要求。让贫困生充分了解保证公民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政策。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积极申请,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
  二、做好部分不愿意贷款的贫困生的工作。部分学生不愿意贷款通常存在心理和思想观念两方面的顾虑。有些学生虽然家庭贫困,但他们既不交学费,也不贷款,这可能是打高校现行收费政策的“擦边球”,怀着这样一种心态:我不贷款,不负债,不欠银行的;而我不交学费,虽然亏欠学校人情债,但与学校不存在借贷关系,就不需负法律责任,学校不能把我怎么样。还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碍于面子,对“负债”一时无法接受。对这些学生和家长需要做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工作,因为高校和银行能够面对的是学生,而且作为受过一定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申请贷款的决定。
  三、现今国家的政策已经放宽了借款人的基本条件,准许所有学生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很多高校实际上也已经开始在这样做了,鼓励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否贫困都可以申请贷款,其目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经济独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虽不算很贫困但也不富裕,家里基本也能为他们交上学费,这部分同学也想通过贷款来减轻父母的压力,于是他们刻苦努力地学习,想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就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应是希望的一代
  前不久,重庆市某银行对一所高校400多名享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诚信程度进行跟踪调查,竟有200多名学生毕业后没有还贷,近60%的助学贷款成为了不良资产。
  于是人们对大学生诚信问题深感忧虑:过去的“天之骄子”,今天的“逃单一族”,拒不偿还贷款,考试作弊,虚假履历,论文剽窃,就业毁约等等,让人脸红,也让人震惊。可见抓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1]。
  教育部副部长、一直主管贷款工作的张保年曾说过:“我相信,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会成为将来最不讲信用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和希望,加上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和正面影响,大学生会是希望的一代,也应该是希望的一代。
  我们认为,对贷款和还贷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其实也体现了对大学生的关心和信任。加强学生和银行的沟通协调,让学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贷款程序和还款方法等。除了少数学生恶意违约外,不偿还贷款的还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考上研究生或者毕业生支边支教,学生实际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二是目前就业比较困难找不到工作,或是即使找到了工作,收入也难以偿还贷款[2],而申请贷款的学生本身多数属于比较贫穷,工作后家庭负担也很重,这给他们的及时还贷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三是一些其它因素,比如,学生一时忘记,或者贷款余额只剩几块,几十块钱,银行也照算违约。对因上述原因造成的违约若施用善意的提醒可能比直接的惩罚效果更佳。
  监督和催促毕业学生还贷的任务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够做好收还贷款的工作。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事实证明效果良好,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把笔者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银行可给贷款学生致电或致信,提醒其还款时间。同时可表示欢迎该同学将来能够成为本行永久客户,这也就是暗示你必须诚信还款。这样做既对学生本人有好处,将来学生可能会从银行更多或更容易地获得贷款;又对银行有好处,银行能获得更多更长久的客户。
  二、校方在每年的新年之际,给已毕业的贷款学生邮寄一张贺卡,写上温馨的话语,友好地提醒他们还款的金额和时间,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已还款的同学,为的是感谢他们诚信还款。
  三、在校园网和银行网络上公布所有借款毕业生的名单,哪些同学何时还款上面一目了然,这既是对已还款同学的一种表彰,同时又是对未还款同学的一种督促。
  通过以上的做法,很多已毕业的同学写来感谢信或发来短信,表示对学校还惦记他们非常感激,作为回报,部分同学很快就到银行办理了还贷手续。
  
  结束语
  
  如何做好毕业生的还贷工作是一项艺术的工程。银行进入高校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使银行有机会通过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与高校学生建立长期的业务往来关系,将他们培养成潜在的个人业务优质客户,通过建立金融支持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校方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银校“双赢”[3]。
  
  参考文献:
  [1]程建平,魏长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6).
  [2]彭毓蓉.助学贷款的经济学分析与制度探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3]周瑾.关注大学贫困生.高教研究,2007,(02).

推荐访问:国家助学贷款 希望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