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族史、宗族史研究状况略述]周氏家族有多庞大

  摘 要: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国内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宋代阶段更是如此。20世纪以来,大致经历了发端、停滞、复兴、蓬勃四个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最初宗族作为宗法制度研究的附庸,到后来的对于宗族制度和宗族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发展维系等方面探讨,近年来的研究多借鉴国外年鉴学派的研究方法,更关注于个案家族的起家、发展、因袭等状况的考察。
  关键词:宋代 家族史 宗族史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虽然不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国家政权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组织。中国的宗族和宗族制度存在了几千年,经历了漫长的变化和发展,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魏晋隋唐的门阀士族衰落以后,宋代的宗族和宗族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明清诸代的宗族和宗族制度就是缘着宋代的老路子下来的。由此可见,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不仅对当时社会起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宋元明清诸代宗族和宗族制度亦具有重要的作用。”(漆侠:《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以下将对宋代家
  族、宗族状况的研究脉络作一简要梳理。
  
  一、家族史、宗族史研究的发端时期
  
  我国关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两宋时期专题研究家族、宗族情况的论著未见,论文亦极罕见,而贯通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史的著作有一些。
  (一)较早开始研究我国历史上家族、宗族问题的是吕思勉先生,其所著《中国宗族制度小史》(上海中山书局,1929.)是第一部有关家族、宗族问题的专门史。论著从人类社会由“浑然一大群”到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的演进谈起,谈及其产生、宗与族的关系、宗法的产生与废弛、谱学的兴衰、宗法与封建的相辅相成关系,谈及累世同居与析居问题以及立嗣意图的前后变化等等。大凡家族、宗族史研究的主要问题都已涉及,带有论纲性质,影响深远。后来在其《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等4部断代史中,论述社会组织时都专设《族制》一节,其篇幅较《小史》有所增加,对宗族制度的若干问题的看法亦较《小史》深入。此著收集了正史中许多有关家族、宗族的材料,对后人研究很有启发性。
  陶希圣在《婚姻与家族》(商务印书馆,1934.)一书中提出了农民家族、豪商地主家族、士族家族等概念,就家族的范围、族居问题、宗法及宗法制的变迁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高达观的《中国家族社会之演变》(正中书局,1944.)从社会学视角将家族制度的变迁分为周代的宗法社会、宋代的宗族家族社会和清季的家族社会三个阶段。高先生认为周代是中国式家族社会之创制与兴盛时期,宋代为中国式家族社会之中衰与复兴时期,亦即家族制度由纯贵族支配演变为“民众化”、“普遍化”的家族制度时期。高先生并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法律基础三个方面分析了家族制度演变的原因,其中对经济基础的分析尤为重视。
  (二)从法制或礼仪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族制度的也有一些。如诸桥辙次《支那之家族制》(日本大修馆书店,1940.)一书就是以家族仪制为基础来考察中国社会的一面,其中一些内容如九族范围、宗法、宗庙制度等与家族、宗族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商务印书馆,1947.)是一部较早从法律角度研究社会的专著。他对于家族范围的概括较为全面而准确,又较为深入地论述了历史上法律制度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密切关系,所举事例多宋元明清时期之事。
  
  二、家族宗族史研究停滞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左”倾思潮的错误干扰,大陆社会学、社会史的研究完全停顿,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这30年,没有出版过系统的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专著。所有通史及断代史著作,也几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三、家族宗族史研究重生复兴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又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一)其中研究宋代家族史、宗族史的专论有王善军先生的《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作者对关于宋代家族制系列论文作以总结,集中反映了20年来家族研究的成果。上篇对宗族谱牒、公产、祭祀、家法族规、族塾义学、宗祧继承等6项宗族组织制度做了深入的研究。下篇则对同居共财大家庭、强宗豪族、世家、宗室等4种宗族类型做了细致考察。终篇论述宗族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关系世家大族的家法和家风在当世政治上所起的作用分析,宗法观念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宗族世家难以持久实为社会进步所致的论述等。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是作者多年来倾力探索宋代家庭问题的成果。该书入选“中国家庭、家族、宗族研究系列丛书”,由宋代家庭史研究述评(代绪论)和上中下三篇正文组成。绪论部分提供了便于人们了解宋代家庭总体特征的知识背景,上篇对宋代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进行了探讨,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下篇则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出版,1983.)其第七章宋代的封建家族组织,对宋代宗族组织的主要特征,做了简要的论述。作者依据郑谯《通志》之说,论证了大致从宋代开始,因门阀士族已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情况,原先讲究门第的谱牒之学也随之衰败,宋代出现了新的家族组织,作者从小宗之法、宗子(族长)、族产、族谱、祠堂和族规六个方面,介绍了宋代宗族组织的概况。从广义上说,婚姻制度也可作为家族和社会研究的一个方面。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一书,引用了相当丰富的史料,着重说明了唐宋之际婚姻制度的重大变化,论证了从“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到“婚姻不问阀阅”,社会心理从“尚姓”到“尚官”,乃是基于政治制度以门阀为中心到以官品为本位的变化,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通论性著作有徐扬杰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是一部篇幅较大的中国家族通史专著。从宏观上把中国家族制度分为先后承继、递相蝉联的四种不同形式。他对中国家族制度的形态作了一个整体把握,认为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瓦解,宋以后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形成。并从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组织、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冯尔康等合著的《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是又一部中国宗族通史著作。该书根据宗族领导权的变化、宗族的内部结构及其成员的民众性、宗族生活中宗法原则的变化,将中国宗族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常建华撰写的《宗族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是《中华文化通志》中《制度文化典》中的第四卷。第一章体例似“史”,对我国宗族制度的演变进行概述,以后各章节主要是论述宋以后的宗族组织特征。钱杭的《中国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华书局,1994.),作者运用社会人类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宗族研究功能探讨为本体的思路,指出了汉族宗族存在的根本是从宗族派生出来的历史感、归属感、道德感、责任感四种心理需求。钱氏考察的角度和方法都十分新颖。
  
  四、近年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时期
  
  (一)近几年,家族的个案研究成果显著。在宋代家族研究方面,多关注于官僚家族的个案研究,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繁荣的江南地区。以家族成员之研究为主,以隐恶扬善为叙述方式,侧重单个著名家族的成功或衰微因素探询。孔东的《宋代东莱吕氏之望族及其贡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蔡东洲《宋代阆洲陈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分别以专著的方式对这两个诗书类世家大族的科举仕宦、文化成就及兴盛历程作了论述。胡昭曦先生的《宋代“世显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胡昭曦宋史论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分析了四川成都范氏家族的“世显以儒”的社会特征。王智勇《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巴蜀书社,1995.)、杨倩描《吴家将――吴�吴�吴挺吴曦合传》(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均以叙述吴氏家族精英人物作战事迹为主。戴应新编著的《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1989.)叙述了折氏家族的武功和人物事迹,收录了较多的墓志资料,李裕民的《折氏家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2.)也对折氏家族进行了探讨。马斗山《宋代眉山苏氏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对眉山苏氏家族的教育、家法、经济生活等多个侧面进行了叙述。
  (二)宋代家族研究中对名门望族、世家官僚的个案研究相当丰富。其中不乏涉及帝后之家之作。王曾瑜《宋朝相州韩氏家族》(《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王善军《武功与外戚的结合――真定曹氏》(《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5.),何成、王育济的《宋代王审琦家族兴盛原因述论》(《甘肃社会科学》,2001.6),马玉臣、杨高凡《宋代毕氏家族论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何新所《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张彦霞《宋代韩琦家族婚姻关系特征考论》(《集宁师专学报》,2005.9.)等。此类研究多是从某一姓氏家族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家族在世系起源、家族的起家、婚姻关系、对官位的追求、家族的荫补、经济地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整体探讨,来展示宋代家族发展的途径和状态特征。
  (三)从整体上考察及其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著比较少。群体研究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大背景下,考察具有相同身份、社会地位或阶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力求还原社会原貌,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有助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论文有姚兆余的《北宋宰辅家族婚姻研究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5.)及《论北宋世代大族的择偶标准》(《甘肃社会科学》,2002.6.)分别针对北宋宰辅家族的婚姻和北宋世代家族的择偶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王善军先生的《宋代世家大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立足于宋代世家大族这个社会群体为整个考察对象,用个案剖析和综合探讨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家族与政治、家族与社会、家族与文化等各种的相互关系,全面反映了宋代世家大族群体的整体面貌和整体时代特征。个案研究部分选取了六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世家大族,考述并分析了它们的仕宦情况以及所表现出的突出社会特点。综合研究部分主要结合宋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情况,探讨了宋代世家大族的形成和主要类型、仕宦与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及其变迁以及文化教育与家学等问题。
  专著有陶晋生的《北宋士族―家庭・婚姻・生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从士人起家、仕宦生涯、家族维持、婚姻关系、妇女及妇女教育、妇女再嫁与改嫁、交游与日常生活,和典型家族类型等方面,展示北宋士人家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犹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主要的构想是以士人和士大夫对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庭或家族,以及众多的士人和士大夫的一生的描写,来观察他们起家的经过,维持一家或一族的继续兴盛所用的策略,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和妇女角色”。最为精彩的是对士族婚姻关系和妇女角色的细致而深入的论述。
  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侧重对于宋代家族和家族制度的内容结构、发展特征、与社会各层面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80年代以来的研究与过去相比,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有进一步深入的必要。就家族史、宗族史部分,笔者大致认识如下:一、就家族史、宗族史部分,近年来受国外年鉴学派研究方法的影响,对个案研究相当重视,无论是数量,还是家族类型,探讨相对深入和全面得多,但相对而言,群体研究比较薄弱,综合分析的视角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二、家庭、家族作为封建社会宗法制国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与社会各个层面有着各种联系。故对于它的研究应该跳出就家族论家族的狭小圈子,把家族放到整个社会历史文化中去研究,深入分析家族与政治、家族与社会、家族与文化等等各种相互关系中,整体动态考量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以利于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全貌;三、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制度、社会关系与此前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元明清诸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基本走向。宋代家族宗族作为此社会变革条件下的产物,在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变革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深入认识宋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马雪,吉成名.1991年以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述略.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4).
  [2]王曾瑜.中国大陆宋代家族与社会研究的回顾.锱铢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朱瑞熙,程郁.宋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李卿.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推荐访问:宗族 宋代 史研究 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