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的负迁移与中学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

  摘 要: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对中学英语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视对我国学生进行主要英语国家文化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注意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中学英语中常见文化差异,对如何在《新目标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汉文化融合意识这一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母语负迁移 文化素质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折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这必然形成外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差异,也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则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语及书面语文化差异的分析
  (一)书面语表达及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在西方文化中dog却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家庭的成员,如:a clever dog(聪明的人),a top dog(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等等。
  2.问候语。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说:“你到哪儿去?”“你出去?”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在英语国家这样打招呼,人们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二)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
  1.私事与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事,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私事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去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What’s your religion?”等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私事”问题,他们不愿别人过问。
  2.称赞与谦虚。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和夸奖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
  (三)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1.打电话。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教师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要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谈话结束时,英美人大多会说:“Thank you for calling.”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人打电话一是要花钱,二是要花时间。中国人没有说“谢谢你打电话来”的习惯,所以有时候会给英美人留下“无礼”的印象。
  2.社交礼节。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所我们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u go 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也不用“Please”。
  二、《新目标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文化氛围,做好对比分析。
  通过对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的语用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必修二中的body language这一单元对“介绍、问候”等语言功能项目,我告诉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人士见面的礼节: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时要说I’m pleased/glad to meet you.分手时,他们会说It’s nice meeting you.或Nice to meet you.
  (二)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语的理解。例如:the cat’s paw(猫爪子)。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取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被火灼伤爪子,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再如学习peasant(农民)一词,如果你用它去称呼一个英美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会不高兴。因为“农民”在汉语中是中性词,而peasant在英语中往往是贬义词,常表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真正的农民在西方称为farmer。
  (三)进行拓展练习,重视考试评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评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大多数是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英汉口头言语方面的文化差异。这里仅举高三复习优化探究上许多学生问到的一题加以说明:
  ――Lucy,let me help you fix your computer.
  ――______.I can manage it myself.
  A.That’s Ok B.No, thanks C.Perhaps not D.Not at all
  这个题目,不少同学选择了C。中国人含蓄,当中国人要拒绝别人主动提供的帮助时,一般是不好意思直接说:“不用!”否则好像显得太鲁莽太没礼貌。我们一般会先说:“不好意思麻烦你。”“还是不用了吧。”或者“别麻烦了。”等等。英美人坦荡直率,喜欢开门见山。按照英美国家的习惯,若不想要别人的帮助,一般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因此,本题应该选B。我们应该了解和习惯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
  采用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进行考查评估这种策略,可以进一步推动对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在处理历年高考题及学生用学习报纸的习题分析发现,几乎每份试题中都出现了一定的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为内容的考题,这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推荐访问:母语 英语教学 迁移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