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课改下政治课教学的种种误区】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给政治课教学、给师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做;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他们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合作有秩序,学习有兴趣,能力有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他们能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课改带来的许多变化,可谓好评如潮,褒之者众。
  但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还有很多政治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去澄清,否则,只会越来越偏离课程改革的宗旨和轨道。
  
  现象一:政治课“唯活动是瞻”
  
  当前政治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忙于在各小组间转悠。
  针对以往教学中过分夸大内隐的、观念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区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
  
  现象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便不是新课程。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政治课堂,贯穿始终,课堂异常地“活跃”。学生能独立完成时让学生合作,能够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直接告诉结论;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如果个人效率比一起学习要高,为何还要合作?
  
  现象三: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谋求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统一,这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政治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为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这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违背的。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实践一切。实际上,事事都亲历、体验、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因而,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和学习,不断促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再拓展到对更广泛、更高水平的未知世界的探究,通过这样具有逻辑结构、系统上升的认知循环递进,达到对这个世界的实质性认识。总之,任何时候,教育都需要引导、整理、改造和丰富学生的经验,避免这种只满足于学生当下的需要和兴趣、只停留在零散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缺乏必要的拓展和提升。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育就不但要保持个体经验,而且要提升个体经验,要将人类更广泛意义上的种族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打通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文本与生活文本之间的通路,实现学生经验的成长和基础学力的提升。
  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经常看到,探究活动不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盲目探究,过度探究,视学生的探索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过分注重探究的形式却无视探究的成效。而政治课教学内容既有许多陈述性知识,又有程序性知识;既需要教师的讲解又要由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构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能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解决策略是最佳的、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
  以上在我们政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与新课改理念产生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推荐访问:误区 新课改 课教学 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