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保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化学与环保

  摘 要:全球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的教师应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化学 教学 环境保护
  
  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面临着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难题,其中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因此,让学生在化学课中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环保教育的意义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历史上的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些污染事件让人们目睹了一幕幕悲剧,饱受其苦。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现在还有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故屡有发生。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韶关冶炼厂水污染事件、辽宁浑河抚顺段水质酚浓度超标事件等等。面对严峻的形势,若不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很多,无知也是一种污染的来源,许许多多的污染事件是出自人们对此的不了解,如果人们懂得污染的来源,对生态尤其对人类自身的危害的一些常识或是知识,或许今天的污染趋势会减缓一些[1]。因此,为了彻底解决环境的污染问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也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最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教育,能使人们懂得污染的来源,污染物对人类自身生产、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知晓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维护环境。
  对于学生这个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群体,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忧患意识,增强对自然、对人类的责任感,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关系
  
  1.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是环保教育的载体。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任意地向自然界排放废物,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造成影响,使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即造成了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因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为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课程教育也要求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意义重大。
  2.实施环保教育有利于化学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让学生了解历史及近期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亲身体验身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产生兴趣,并适时引导学生探究产生各种污染产生的原因,使其产生治理环境污染,预防环境污染的愿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解释和防治,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其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化学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化学教材中,就有不少内容与环保知识有关,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卤素、磷酸盐、金属的冶炼、醛、苯等内容,对此,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时、适当地进行环保教育,必要时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有机物卤代烃中,可介绍氟利昂类致冷剂造成的危害,它与飞机、火箭等飞行器排放的大量氮氧化物,间接或直接地与臭氧反应,使其分解为氧气,破坏了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海洋生物死亡,使人类免疫力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又如讲到金属铅时,可补充现今城市中的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加大,使得空气中的铅含量越来越高,大大影响了空气质量,极易使人们产生铅中毒。总之,化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优势,创设情景、氛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环保意识逐步提高。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控制药品的用量,尽可能减小污染。还可结合实验内容,启发、指导学生改进实验设计,比如:在SO2制备及性质实验中,分析SO2对人体及大自然的危害性,面对SO2泄漏外逸,与学生一起讨论防止污染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得出可利用烧碱溶液进行尾气的吸收、净化处理。此外,还可选择微型化实验来减少实验过程中环境的污染,微型化实验是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和极少量的试剂做的化学实验,它减少了药品试剂的用量和实验中三废,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室污染[2]。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往往含有酸、碱、重金属化合物以及氰化物、含砷化合物等,如果把废液全都排入下水道,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可根据废弃物的性质进行妥善处理,使其达到无害化。如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利用萃取法将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和重金属等。这样既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可使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环保技术,还可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具有可控性,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错误作法,进行环保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接受。如针对冬天里燃煤取暖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硫化物对生态环境破坏作用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盐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酸雨会破坏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取暖的方式。又如所经常用的塑料制品、快餐盒、保鲜膜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聚乙烯,都是很难降解的,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尽量少用塑料制品,不用难降解的快餐盒的意义。另外,也可利用社会生活中一些特殊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在浓厚的社会气氛中进行环保教育。
  4.采用其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开设环境科学类的公共选修课,增加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机会。我校自2003年来已成功开办选修课《环境污染与控制》6个班,参加选修的人数达到三百多人。也可通过开展环保相关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定期的开展环保知识竞赛,搞绿色家园征文活动,出专栏,办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也可带领学生参观附近一些工厂及其周围环境,从这些活动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都希望能生活在蓝天白云下,与绿地森林为伴,与清澈的江河为邻。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明天,化学教师要把环保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尽一切努力把环保知识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静玲.环境污染与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
  [2] 郑文治,刘宁,唐艳茹.中学化学实验的微型化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6―129.

推荐访问:融入 化学 环保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