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

  摘 要:本文从高中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学生数学培养目标出发,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内容选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取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内容。   关键词:高中 合作学习 数学问题
  
  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与学生进行小范围内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以积极承担个人责任的方式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接受学习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但是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初次接受合作学习理念,对其理论意义上的理解及实际运用上的诸多环节都显得不够成熟,对于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如何进行合作?许多教师都无法做到心中有数,致使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的效用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鉴于目前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宽泛而复杂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仅就哪些数学内容需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一问题作一详细探讨。
  
  一、 数学新课中的重点内容
  
  心理学已经证明: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倾向于带着已经形成的学习风格进入学习情境,如果他们这时遭遇到的学习环境与自身所具有的学习风格截然不同,学生们就会拒绝这种学习环境。[1]重点内容是一节新课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部分,它要求大部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传统的大一统的灌输式数学教育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特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简化了学生对各种概念定理以及证明的认识,使学生体会不到自主探索获得新知的情感体验,大大降低了对数学新知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将合作学习引入数学课堂重点内容的教学之中,给予学生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使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得到重视,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和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地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增强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二、 数学新课中的难点内容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吃力,需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启发,才能加以解决的新内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在难点内容的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这一全新教学方式,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肯定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的合理性,并视之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建设性力量巧妙地加以利用,以优助差,以优扶差,后进生在优生的帮助下达到对新课难点内容的理解,避免了教师因力量的有限性而忽视后进生。
  优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也获得了巨大的帮助。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Wittroch,M.C.,1978)。[2]而精制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韦伯(Webb,N.,1985)在研究中也发现,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人。[3]在合作学习中优生根据自己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力求用最精确而又清楚的语言表达给其他学生听,在这个过程中,表达者的心情是愉快的,因为他们的数学才能得到了展示,个人价值得到了肯定;倾听者心情也是愉快的,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4]
  
  三、 “一题多解”式数学问题
  
  所谓“一题多解”,主要体现在没有唯一的、固定的模式,而是以其多样化的答案为明显的特征,可以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纵横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一题多解”式数学问题的自身特点为数学合作学习创造了实施的可能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因此,合作学习在求解“一题多解”问题时有着广阔的天地。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互相交流思想,发挥集体力量,形成一股合力,采用全方位的整体策略,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研究数学问题,弥补了单个学生思考时极易出现的思维片面性和分析不周全的缺陷,既合理而充分地挖掘了数学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又增强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了解题效率。
  
  四、 思维开放性数学问题
  
  思维开放性数学问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育中有其特定功能。思维开放性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也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将合作学习引入求解思维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过程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成为一种全新的动力资源,学生的多边思维不断碰撞,并通过教学系统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五、 含隐性条件数学问题
  
  不少数学问题往往存在隐性条件,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一些学生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思维封闭、直观,在解题过程中看不到隐性题设条件,以致于造成漏解、错解的错误。然而,含隐性条件数学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失分容易让他们觉得是自己的疏忽大意所致,并没有努力去改变他们以往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因此,在遇到求解此类问题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根据数学思维水平差异进行异质分组,让数学思维严谨周密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帮助数学成绩偏差的学生在题设条件的利用上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学生之间不断的横向交流,帮助后进生形成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此外,高中数学中出现作图、丈量、信息收集等动手操作或实际应用型数学问题时,也是引入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将它更好地付诸于实践,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还应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涛等.基于学习风格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思考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Wittrock, M C. The cognitive Movement in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73.77:6666.
  [3]Slavin R 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m]. Allyn and bacon 1990. 14.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10.

推荐访问:数学课 选取 合作学习 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