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题多解及一例多变教学的思考】 概率论题解1000例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本人和大多数教师一样,都善于或说习惯于讲一题多解或一例多变的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益。但通过自己的实践及听课体会,发现不少问题。在讲这些课时,有时教师滔滔不绝,缺少学生的参与;有时教师干脆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最后解法“一锅端”,全部呈现在黑板上,却缺乏总结梳理;有时一例多变是教师在表演,表面上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泼,但在课堂“繁荣”的背后,却是少数思维活泼的学生统治课堂的氛围,部分思维较“迟钝”的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偶尔能引出思维的共鸣,却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说不上去主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培养能力了。我想这也许是效果不理想及学生厌学的原因吧。
  我认为一题多解及一例多变的教学既是发挥例题功能的重要形式,可达到举一反三及搞清知识间的联系;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创新潜能、形成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这样的一堂课均是教师“无私奉献”的杰作,或是个别学生垄断的“繁荣活跃”,那么它将失去应有的职能及作用。鉴于此,部分教师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为一节课讲得越少,学生的能力就越能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题多解及一例多变的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解题方法的发现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做好一题多解及一例多变的设计者,课堂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控制者,学生解题方法的欣赏者、评价者,学生思维的梳理者,理清解题思路,特别强调通解通法的常规解法。
  首先,教师要在选例上多下功夫,即要精心设计例题。一堂例题教学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的程度,而学生的参与程度与例题的选取有密切的关系。切不可为追求“高质量”的“好题”而选题过难,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可为追求学生的课堂的“繁荣活跃”景象而选题过易,不能激发起学生解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选题时不仅要以复习的要点为目标,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时候,不妨放权,让学生也参与到选题中。笔者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时常采用让学生改造习题的做法,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堂课记录如下:
  
  再请学生们用另外一种解法求解。学生们兴趣较浓,解法较多,我对各种正确的解法进行简单总结并向全班学生进行推广。若就此罢休,并没有真正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我利用习题加以改造,进行立体发散思维训练,激活学生大脑兴奋点,培养能力,引出学生跳出题海。主要包括题型变化、条件结论变化两种形式,其中条件结论变化是主要的,题型变化是次要的。我将改造题的方法向学生们介绍后,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对题目进行改造。
  
  通过这样一节课,学生的创新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每讲一道例题,我都让学生趁热打铁,尝试改造题目。我想这不仅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探索的一种体现,也有利于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应能恰当地引导、控制例题教学的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试验基地,成功与否的验收点。要建立良好的例题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参与者、促进者、调控者,而不应当成为课堂的主宰。当学生思维有障碍时,给予启示性的提示,不可直接给出解答;当学生回答走题时,给予点拨,必要时提出促使解题深入的发展性意见,不可将学生的思路直接否定。同时也可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围绕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若干个子问题,让学生发表见解、互相讨论,导引导正确的思路上。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调控。
  再者,教师应是学生解题方法的欣赏、评价者。在例题多解及一例多变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欣赏自己辛苦的“杰作”,垄断课堂。当学生给出不同于自己的解法时,正确的应给予肯定与鼓励,错误的应换个角度给予否定,不可直接否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例多变时,有的学生“变”得离谱,这个时候也不可讥讽,要不失时机地澄清学生的错误概念及观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思维得以升华。
  最后,教师应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梳理、升华者。学生的解题方法有时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鼓励、唤醒其创造的欲念,抓住关键,即时点拨,指明方向,将解题思路及知识锁链加以梳理、澄清概念及思维误区,最后给出通解通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升华,把握问题的本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多变 一例 思考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