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摘 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幼儿科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开展中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生活化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科学品格,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兴趣的教育方式。开展幼儿科学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幼儿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探索精神
  目前,很多幼儿园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幼儿只要了解了科学知识,便能在生活中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科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幼儿探索知识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开展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精神的过程。不重视科学活动的过程将导致幼儿普遍缺乏探索精神。
  2. 过度强调计划性
  在科学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幼儿往往按照教师的计划。教师会为幼儿安排好探索科学活动的时间、场地、步骤,以及探索的材料等。教师的计划很“合理”,但是一些幼儿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还没有得出结论就限于时间而结束探究,接下来教师直接给出结论。在这看似合理的过程中,幼儿可能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下一次进行科学知识探索时,部分幼儿可能会消极应对,使得探究活动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1. 走进生活开展科学探索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只有在生活中开展科学活动,才能拓展科学活动的范围。
  如在开展“秋天”主题系列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与家长一起带幼儿到社区观察各种植物。枝头的一颗颗野果让幼儿明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脚下的一片片落叶也会让幼儿明白天气转凉了。生活化的科学探索活动开阔了幼兒的视野,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加深了幼儿对自然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在每年举行的远足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拾荒”,指导他们将捡回来的废旧物品通过加工变成科学探索的材料。例如,几个幼儿捡回一些废旧矿泉水瓶,通过想象创作,他们利用这些矿泉水瓶制作出沙漏、人偶等小作品。
  户外科学活动使幼儿开阔了视野,明白了废旧材料的用处,提高了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2. 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索
  把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应用于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往往会更加有效。熟悉的材料能够降低幼儿探索的难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乌鸦喝水”这个经典故事时,教师让幼儿从家里带来矿泉水瓶。首先将塑料瓶里注入大半瓶水,然后指导幼儿将沙砾和塑料粒投入到塑料瓶中。幼儿会发现随着沙砾的投入,瓶子里的水位慢慢上升直到溢出瓶口;而投入塑料粒的瓶子里的水却不会上升。此时,再给幼儿解释沙砾比水重,沙砾投到水中就会沉入水底,瓶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乌鸦也就喝到水了。而塑料粒比水轻,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瓶子里的水位是不会改变的。如此,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幼儿完成了一次很有意义的科学探索。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科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使他们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学敏.《专业标准》视域下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教学策略——以“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策略探究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110-113.
  [2]胡兰红.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4(z1):28-29.
  (责任编辑:章 蒙 吴田田)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生活化 科学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