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研: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行


  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教学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了,其中经历过多次机构和职能上的改变和调整,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不断完善。1956年前后,全国各地成立了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学习以及评价理论与方法,有目的地研究教育教学,帮助教师探索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1971年,北京市建立“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教材编写组”,从一线抽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主要从事研究、宣讲、辅导国家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的工作。这可以算作北京市教研机构的雏形。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的教研工作与时俱进,1986年,“北京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部”成立,首次形成了较健全的教研体系,涵盖中小学全学科和幼教、师范类,承担起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成为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咨询的专业支持机构。后来,“北京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部”更名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1986年-1999年:在探索中成长
  从1986年到上世纪末,北京市顺应时代发展,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不断凝聚教研成果。这一阶段,教研工作日趋成熟、规范、高效,为构建教研理论奠定了基础;为深入开展教研工作,实现教研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優质资源。
  1.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服务
  北京市教研部门为教育部、北京市教委起草了大量的关于学科教学、教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在完成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承担着政策咨询、应答人大代表提案等工作。1995年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科教学的意见》《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北京市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旨在将中小学干部和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工作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工作上来、引导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上来,这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2.建立教研工作运转的良性机制
  形成了市—区(县)—校三级教研工作网络。教研人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与区县逐步形成了业务指导和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视导制度,通过组织各类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交流研讨、学术报告、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在研究教学、管理、指导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改革
  依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各学科开展了有特色的教改实验工作,“马芯兰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中几何入门实验”“大面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中小学‘规范码’教学实验研究”等重大教改成果逐步转化为广大一线教师共同的精神财富与实践行动,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开展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
  开展了基础性、前瞻性的专题和课题研究,如“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对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中中小学学科教学方式研究”等。专题和课题研究工作培养和锻炼了教研员队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也推动了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5.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工作
  北京市教研部门不仅参与了国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还承担了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研制和教材编写工作,如《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实验本)》《北京市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北京地方民间音乐》《思想政治课计算机辅助教材》《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民间美术教科书》等。
  6.积极开展考试与评价研究
  北京市教研部门承担了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考试说明》的制定,北京市中考、高中会考《考试说明》的制定、试题命制、阅卷指导及试卷分析工作;在中考改革后承担了对区县抽测与试题的评价工作、市级题库的建设工作,有效发挥了评价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研制与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在考试与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组织教师评优、骨干教师培训、研究会活动和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师德修养,为北京市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8.逐步形成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的工作模式
  在推进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摸索并逐步形成了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新课程实施的工作模式。同时,在培训方式的民主化、培训途径的互动式、培训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提高了课改工作的实效。
  2000年-2018年:在转型中发展
  新世纪,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层次发展,教研工作进入转型期,大教研意识、前瞻性研究、基于关键问题研究、核心素养研究、关注学生、实证性等特征凸显。
  1.建立北京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003年,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始研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反馈系统,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建立了面向学生、班级、学校、区县、市级的多层面、多方式、立体化的教与学反馈系统,为北京市学校及市区两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以实证资料为依据,以改进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服务。
  2.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的实践探索
  从学科教学本质出发,提出加强与改进教学的指导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借鉴,同时也给教研部门和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的层次框架,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从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研制适合北京地区实际的学科能力标准,并围绕标准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推动评价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围绕“意见”和“指南”,依托案例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促进教师对标准的理解,为教师教学提供范例指导与借鉴。

推荐访问:教研 北京 前行 继承 在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