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增进现代科学素养


  所谓“现代科学素养”应包涵什么内容呢?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西方的理科课程改革运动中,这个问题始终是研讨的焦点。过去因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是从其学科自身的自立性这一视点加以把握,确立理科教学所要实现的科学素养:“概念性知识”、“科学的理智”、“科学的伦理”。但随着科学技术时代的进展,环境污染,人口增长,能源危机之类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科学技术的研究活动本身进一步渗透社会机构之中,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多侧面地把握科学的需要日益增长,科学素养的内涵必然扩充,必然与科学发展相吻合,为使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理科教学的科学素养观发展了新的内涵:“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技术”。
  现代科学素养包涵六个范畴:
  概念性知识——构成科学的主要概念,概念体系及观念。
  科学的理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科学的伦理——科学所具有的价值标准。或叫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文化要素的关系。
  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经济、产业等社会诸侧面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及差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推进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摈弃狭隘的教育观念,树立开放兼容的大教育思想,要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目标,代替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以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思想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等方面为教学的主线目标:以思想品德、情感意识、审美情趣、辩证观念、人文精神诸方面的陶冶为副线目标,把副线教育渗透到主线教育之中。总之,应注重物理教学全面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的诸多方面在物理教学都要体现不能偏废。因为科学素养教育有着基础性和协调性的特点。基础性表现在科学素养所瞄准的是,对人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素质,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为受教育者在人格上、文化上、品德上和其他所有方面发展奠定基础。协调性表现在科学素养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均衡协调的,从科学素养内部的各个因素来看,不能偏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各学科素养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如何让物理教学有效地增进科学素养呢?2000年以来我们就这方面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获得一定的认识,我们认为: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之后,物理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才是增进科学素养的关键。从物理教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组织等方面人手改善课堂教学,便能收到增进科学素养的良好效果。下面举三个案例,供同事们面对物理教学增进科学素养问题时参考和借鉴。
  典型案例一初中物理《质量》课——学习方式改进的课例。
  初二(6)班教室课。窗外秋高气爽,教室窗明几净,书桌上摆着天平,学生生气勃勃,二人一组,授课课题是《质量》,教科书是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6月版本八年级物理。上课了,教师先举起一把铁锤。问:“这是什么物质组成的?”“铁和木头”,学生答。教师接过话题,引入课题: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接着阐述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形态、状态和空间位置无关。教师举例丰富生动,如:冰溶解成水;中国铸的铜鼎送到纽约联合国;物体随飞船进入太空。它们的质量是不变的。随后教师与学生讨论质量的单位:克,千克,吨。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鸡蛋、苹果、人和汽车等物体来讲。接着讨论质量的测量工具:台秤、戥和天平。天平就在学生桌上,学生观察天平,听老师讲授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上课进行到此,时间已过30分钟。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怎样调整天平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引导学生怎样称量物体质量:左盘物体,右盘砝码,砝码的增减和读数。这过程老师讲解与学生动手同时进行。
  尽管有人认为,本节课教学学科双基扎实,教学效果有保证,经得起中考的检验。但总的说来。该节课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初二物理新课程应该体现为一种活动课程。新课程的追求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追求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把课堂激活更完善地解决问题。
  决定第二天在初二(5)班,用新的教学设计上课。授课教师还是那位年轻人。上课了,老师走到一个同学桌前,举起一个同学的笔盒问:“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笔盒有多少克吗?你们桌上的仪器叫天平,可以用它来测量。”老师托起天平说:“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有一‘说明书’——请看课本第30页,学会使用它。”学生很感兴趣地观察天平,阅读教科书,很快他们就开始操作天平。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急着动天平,两人合作,互相探讨意见统一后再动手。
  约8分钟后,老师用问答式点明天平的调整和使用注意事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笔盒或计算器,记下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读数,即多少克?
  大约十分钟之后,抽几个小组报上测量数据。老师说:克是质量的单位,质量的单位还有千克,吨。举例:一个鸡蛋50g,人的质量50kg,小汽车2t等,从生活感知中认知质量单位及单位换算。“天平、台秤和戥子测得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概念,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29页。”教师说完,学生自学课本。
  随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态、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无关”。略加解释后,紧接着提问:谁能说清楚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态、状态无关?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空间位置无关?举例说明就行。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同学举手。一个同学发言:“橡皮擦撕成几块,质量不会变。”老师做好奇状说:“真的,你的橡皮擦撕成几块吧,再放在太平上称一称。”同学们笑了。
  接着老师引导说:“冰化成水、中国货运到美国。质量会变吗?”,“还有其他例子吗?”同学议论纷纷很来劲。
  下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意犹未尽,脸上露出兴奇的笑容。窗外阳光灿烂。这快意与昨日初二(6)班同学们平静的表情形成鲜明对照。
  授课老师兴高采烈地说:今天这课轻轻松松拿下!
  “这次上课不用担心学生乱动天平了吧。”有同事打趣地说。
  该节课区别于前一节课是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精神得到一定的发扬,教学效果显然不同,肯定比前一节效益更显著。
  案例二初三物理《变阻器》课——教学方法更新的课例。
  这节课是在学完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之后学习的。该课有多种教法,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
  第一种教法——谊示讲授法:教师先演示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然后介绍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用法。只要有一定的器材,加上教师细心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不难,在学生接受后,再辅于有关变阻器的连接类习题,教学效果不错。
  第二种教法——问题讨论探索法:在介绍滑动变

推荐访问:增进 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