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实践与效益


  摘 要: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必须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求建设的有效内容,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 实践 效益
  
  随着国际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原有的文化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生了失衡,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种种误区,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如何做好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把握学生的脉搏,寻找精神文明建设倡行的要道,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一、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造就一批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建设者。
  二、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社会发展的不完善和失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致使学生的思想趋向复杂多元,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我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把握其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特点之一,崇尚知识,渴求成才,但价值观发生失衡,存在着重利轻义的思想。现今的学生都有渴求成才的主体意识,希望自己以后能在工作岗位上干一番事业,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个人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少,学生中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蔓延,集体观念受到消弱。调查中强调“个人奋斗”和“公私并重”的分别占69%和57.1%。
  特点之二,崇尚竞争,重视能力,但全面成才观不明确,存在着思想政治要求淡薄的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市场的择业和分配就业日益出现竞争,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危机感,越来越重视自身动手能力,以增强自己就业的竞争实力,但对于成才的内涵不明晰,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部分学生分高品差,对政治性活动反感,团组织生活松懈,生活上追求“潇洒”与“品牌”,造成脱离政治、重才轻德的状况。调查中“承认竞争”的占95%,有40%的学生认为当前学生最缺乏的是上进心和责任心。
  特点之三,勇于改革,敢于冒险,具有风险意识,但法律观念差,道德水平下降。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现实,给当代学生的思想影响是深远的,为自身的发展,他们敢于冒险、勇担风险,受经济变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忽视自身精神文明建设不注意“三德”建设,存在着整体道德水平下降的趋势,复杂多样的思想交杂着,积极与消极并存,正确和错误思想并存,优势与缺陷并存,构成当今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调查中崇尚“自主”,反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分别占73%和13%。
  特点之四,对待恋爱问题观念较开放,对学校规定存逆反心理,高职生从生理发展角度已进入异性亲近期,但心理发展不稳定。从学校的实际情况看,男女同学确实比较注重男女间的交往,这是正常的,但由于学生阅历浅,难以把握男女间交往的限度,易发生一些不当行为。一部分学生对恋爱问题较为开放,漠视学校纪律中的规定,而且对因恋爱而受教育的同学有异议,说明学生对恋爱问题尚缺乏理性的认识。调查中“支持谈恋爱”和“反对谈恋爱”的分别占65.2%和27.6%。
  三、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倡行要道
  要道之一,理论教育——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改革“两课”教学的中心内容,加强理论教育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经济、政治、文化、道德观等,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和政治追求。
  要道之一,素质教育——学生成才发展的重要基石。素质教育立足于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教育过程中把科学、民主、法制、市场、效率、平等、竞争、环保、人权等观念和意识融入素质教育,把德、智、体、美等素质与个性心理素质和现代心理品质相互渗透和互融,优化基础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新课程,用科学方法评价学生也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要道之三,法制教育——学生自我发展的坚强后盾。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建立市场经济要求健全法制,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社会活动和主体的权利及义务,学校要帮助学生知法、守法,正确认识社会上一切不正常的现象,运用规范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提高学生的自理、自主、自强、自尊、自信的能力。
  要道之四,移情教育——学生品德结构构筑的基础。移情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内化,使学生顺应社会,在激烈的学业及至将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改造自己的环境,把握自己的命运,驾驭自己的情感,在参与竞争中相互帮助,团结进取,使学生学会经历困难,解脱困苦,形成和谐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温暖中忍受痛苦,在容忍中消除愤怒,在信念中克服忧郁,在友善中打消敌意,使每个学生在生气勃勃的人际环境中创新立业,在互相关怀和同情中享受生活、学会生活。
  要道之五,竞争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基础。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处处有竞争,而且是激烈的竞争,这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作为劳动力再生产基地的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竞争、适应竞争,使其成为具有上进心,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要道之六,敬业教育——学生献身岗位的塔基。敬业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热爱和钻研自己的专业,毕业之后准备长期为之献身,并通过自己出色的专业技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高职院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效益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时代,在社会日趋走向开放的时代,在机遇与挑战同在、成功与失败并存的形势中,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无用,而是迫切需要加强,学校至少可以获得如下效益。
  效益之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双融”人才的保证,对“快车道”谁视而不见,谁就会走弯道,甚至为市场和社会所淘汰。
  效益之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保证,现在的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智力因素、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程度如何,关系到现代目标的实现。
  效益之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机制需要思想超前、勇于创新、知识面广、开拓创造型的人才,学生必须适应潮流,锐意改革才能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要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和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刘振英.论精神文明建设是主体性建设.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3.
  [2]魏喜龙.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发展,2007.3.
  [3]倪国军.论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化.湘潮(理论版),2009.4.
  [4]王晓萌.论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生产力.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1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GSY2009YB139)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效益 实践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