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微


  广西南丹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丹县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南丹县红色文化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文化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南丹县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应注重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相结合,注重将红色文化与南丹特色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南丹旅游业的发展。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与贵州相邻,是桂、黔、川的交通纽带。南丹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南丹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南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南丹县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全县GDP的增长。作为“兵家喉地”,南丹曾是紅七军第三纵队的主要活动区域,红七军还在南丹县那地建立苏维埃政府,扬州桥、扬州的水岩洞都曾留下红军战备的脚印。目前这些地点保护相对完整,但尚未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在当今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对南丹红色旅游的合理开发,对促进南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南丹红色文化历史溯源
  (一)那地县工农民主政府驻地----那地村
  那地,地处南丹县的西南面,1927年尚称为那地土州,1928年成为河池县十一区,地处交通要冲,是广西东兰、天峨、南丹等县沿红水河两岸的政治、经济中心。
  1929年,百色起义过后,右江根据地诞生。1930年1月下旬红七军第三纵队与那地农军联合攻占那地后,右江苏维埃政府决定把河池县的那地区(现属南丹县)和南丹县的岜暮区(现属天峨县)合并设那地县,成立那地县工农民主政府,驻地设在那地村。1930年5月,张云逸、李明瑞等红七军领导人到那地,决定改为那地县苏维埃政府。那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后,当地人民革命热情高涨,积极参军。而后,区武装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第四游击大队,兰志仁为大队长。
  1930年5月初,邓小平前往河池,以传达中央对右江革命工作的指示。为了保证邓政委能够安全抵达河池,红七军第三纵队队长韦拔群安排特务连指导员牙美元负责护送。途中,红七军政委邓小平曾经从扬州桥到扬州,并系马于桥头紫薇树下。邓小平一行到达那地村后,那地县苏维埃政府紧加强监管,维护秩序,确保邓政委一行的安全。
  (二)反围剿遗址—扬州水岩洞
  1929年由于扬州革命根据地常常被国民党围剿,为了保护当地村民,兰志仁决定所有村民都搬到到洞中,并且在洞中储备了粮食,做好了坚持长期斗争的准备。扬州革命军民凭借此洞,与国民党当局武装力量对抗了三年,先后遭到八次围攻,于1932年10月因弹尽粮绝而失守。此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还保留了当时进行反围剿战争的火力点,洞中的钟乳石、石幔等也成为了阻挡敌军进攻的障碍。
  1932年,那地革命更具地和扬州水岩洞先后失守,标志那地革命根据地丧失,虽然根据地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它对发展壮大了红七军、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丹池边革命委员会旧址
  丹池边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南丹县大厂镇官山村拉索屯,距县城约70公里。1937年9月中旬,丹池边革命委员会(后改称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在南丹拉索成立,管辖与负责指导荔波、宜北、思恩、容江、天峨、南丹、河池等黔桂边界地区的革命斗争活动,向群众颁发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文告,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革命同盟会。由于革命斗争环境的不断恶化,1939年春以后,随着韦汉超、谭国联等丹池边革委负责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丹池边革命委员会活动终止。
  二、南丹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一)增进人们对广西南丹色文化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将革命根据地开发成旅游景点,可以吸引跟多人前来了解南丹的红色文化,向游客展示了大革命时期扬州村农会、赤卫队配合红军坚持斗争,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根据地的历史。将“南丹县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南丹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并完善,向人们展现红色历史的同时也是在传递红军精神的内涵,也起到了弘扬红军精神的作用,对宣传地方党史、保护革命老区起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建立文化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团结
  南丹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各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各民族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各民族人民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多民族地区实现各民族和谐共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立共同的文化。開发、宣传南丹的红色文化,客观上建立起当地人民对共同的历史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归属感、文化自豪感。南丹县各族人民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和谐共生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就南丹县当前的旅游产业来看,充分利用其它产业优势,为新产业创造条件,进行适度宣传,合理、科学的开发,南丹的红色文化旅游也能发展得很好。2013年以来,南丹县准确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带动部分群众逐渐脱贫。南丹红色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南丹文化旅游的种类和内涵,还有利于南丹县品牌建设,极大提高南丹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有利于南丹县由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促进地方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南丹红色文化开发构想
  (一)政府重视开发特色文化旅游
  近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南丹作为桂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级行政单位,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落后。南丹县知名的旅游品牌和设施完善的成熟景区目前只有白裤瑶生态旅游,土司文化、酒文化虽初见成效,但距离旅游品牌还有一段距离。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红色文化与白裤瑶文化、酒文化、工业文化、土司文化等项目联动开发,将文化资源转变为具体的文化产业。只有政府重视旅游项目,才能使旅游项目科学、合理实施并规范运营。另外,政府应把把文化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摆在首位,同时要兼顾其精神价值,促使文化产业健康地发展。

推荐访问:南丹 广西 资源开发 红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