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贵州精准脱贫路径实践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省习水县整体开发利用诸类优势资源,利用资源间成片分布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了优势资源联动效应,使农民受益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脱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脱贫振兴的创新之路,对其他地区资源开发及精准脱贫路径选择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精准脱贫  习水经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精准脱贫是需要攻克的最后难关,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定性阶段,并最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战略,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不同地域规划设计时,应尊重地区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乡村振兴模式。贵州省贫困区域数量多历史久,精准脱贫任务重,其脱贫攻坚的顺利实施也关系着全国乡村振兴一盘棋的精心布局与决胜。习水县是贵州50个贫困县之一,经过24年(1994-2018年)艰苦奋斗,终于脱贫摘帽。在其脱帽致富之际,不妨将习水视为一只“待剖麻雀”,解剖麻雀般回顾检视贵州脱贫振兴之路,也为其他具有类似开发条件的区县或省份提供可借鉴经验。
  一、贵州省习水县基本情况
  习水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四川、重庆结合区的枢纽地带,习水三岔河则是鸡鸣三省地区之一。习水县总面积3128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20个镇、2个乡,截至2015年,习水县总人口约746939人。习水县文化厚重,生态优良,但因其深处黔北山区,山脉纵横,交通不便,解放前还未能修通一条公路,农工文卫发展落后,受制于地理条件偏僻、有效资源利用不足、老百姓思想认识参差不齐等因素,历史落后局面积重难返,从1994年始,习水县即属于国家级贫困县。
  二、贵州省习水县优势资源梳理与挖掘
  习水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其主体核心地理区域未有较大改变,因而保存了比较完整且多样的各类生态资源,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及精准扶贫的深入进行,很多自然人文优势资源都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逐步开发利用,发挥其有效价值,成为全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源,也为贵州精准脱贫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农牧资源
  贵州省习水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降水充沛,无严寒酷暑,境内大娄山系和习水河流域为其开展林牧养殖及渔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境内粮豆作物、经济作物、畜禽养殖资源丰富,其养殖业种植业结合优势符合现代有机农业产业标准。诸类丰富的农牧资源均可进行产业化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代化产业优势,为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原生态资源
  贵州省习水县以山地环境为主,森林覆盖率低,气候优越,山清水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且保存完好,境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共同铸就了生态大区的地位,有利于生态旅游及大健康产业发展。境内原生态资源在地理上相连成片,有较强资源联动协作及成片开发效应,在资源开发上也具有天然优势。
  (三)历史资源
  贵州是我国南方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众多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习水在历史上不仅受到了不同封建王朝的文化影响,也在近现代经受了红色革命的洗礼,在多民族融合发展中,传承了灿烂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诸类历史资源都可以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成为丰富精神文化、传播贵州文明的重要名片。
  (四)民俗资源
  经过两千多年历史长河洗涤,鳛部、鳛国发展为习水县,并形成了现在汉族与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生活现状,形成了习水特有的多彩民俗文化。民族村寨保存了其原生态的民族民俗文化,比较容易进行整体开发,是生态旅游推广中吸引游客的最大营销点。此外,习水在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各种特色村寨及古镇,为理解西南地区經济发展提供了特殊社会学案例,这类民俗资源也可以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着力开发宣传。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优势资源开发实践
  在新时期倡导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贵州农牧、生态、历史及民俗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经济发展宗旨,而且全面或整体开发利用诸类优势资源,利用资源间成片分布优势进行联合开发,实现优势资源联动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项目参与度,使得农民受益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走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脱贫振兴的创新之路,这也正是贵州省习水县精准脱贫的实践价值所在。习水经验所形成的“五新”思路,对其他地区资源开发及精准脱贫路径选择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文化扶志先行——扶贫宣传新思路
  习水大部分地区处于山区,长久以来,交通不便、就业创收渠道少、农民收入单一,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比较封闭保守的思想意识。特别是部分偏僻贫困村,一些困难群众由于条件限制、思维闭塞等原因形成了“无奈穷” “习惯穷”,还有部分群众在国家扶贫捐款资助后,形成了“靠等要”的“争当穷”错误思想。经过多年国家扶贫资助,大部分地区在扶贫政策、资金援助等支持下,已经脱离贫困,或者靠自身努力正在脱贫致富,而“无奈穷”“习惯穷”“争当穷”等困难群众多为精准脱贫需要攻坚的最大阻力。因此,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扶贫文化宣传正是习水县精准脱贫计划的第一步, 使“习惯穷”“争当穷”的错误思想转化为“要脱贫”“争脱贫”的积极心态。在党务工作扶贫宣传及政策引导下,还需要树立脱贫致富典型,让群众看到脱贫希望,收获致富果实,使群众关注脱贫,从脱贫中切实受益。脱贫惠民方面,习水的另一重要经验是在党政扶贫宣传同时引进第三方产业公司现身说法。企业先行展开产业建设试点,使群众通过劳动力、资本金甚至田地房产等入股分红,困难群众以多种形式逐步融入产业建设中,最后逐步纳入全部群众,形成农企联合精准脱贫的新动力。可以说,党务与企业双管齐下开展扶贫宣传,党务扶贫宣传提供脱贫政策保障,企业宣传现身说法实现农民受益,共同调动了贫困群众参与脱贫项目的积极性。贫困群众首先在思想文化上觉醒,进而在心理上树立脱贫自信,才能打通脱贫心理阻遏,最终走出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推荐访问:脱贫 贵州 精准 振兴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