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的产量、品质影响试验初报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基肥中的复合肥后,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初步探索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水稻种植最适有机肥施用数量,为下一步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水稻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江苏省梁垛镇安洋村3组孟琴承包田内,田块平整、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小麦,品种为扬麦16,产量为386千克/亩。前茬施肥情况:基肥每亩45%复合肥(15-15-15)20千克,腊肥每亩46%尿素10千克,未施拔节肥。试验从2015年6月21日起,至2015年11月1日止。
  2. 供试作物品种
  淮稻5号。
  3. 供试肥料
  市售化肥,商品有机肥购买于江苏农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即处理A (不施有机肥,基施复合肥30千克/亩,零替代) ,处理B(施有机肥30千克/亩,复合肥25千克/亩,替代复合肥16.67%),处理C(施有机肥60千克/亩,复合肥20千克/亩,替代复合肥33.33%),处理D(施有機肥90千克/亩,复合肥15千克/亩,替代复合肥50%),处理E(施有机肥180千克/亩,替代复合肥100%)。处理A至处理E的尿素用量相同,即基肥12千克/亩、分蘖肥10千克/亩、保花肥15千克/亩。
  5. 小区划分
  试验田块面积2.4亩,小区面积0.05亩,长11.1米、宽3米,共15个小区,其余为农户习惯施肥区。整地后按试验地面积大小和形状进行小区划定,小区随机排列。为防止夏季暴雨时漫水,小区间高筑埂,并用塑料薄膜包裹,防止窜水窜肥。
  6. 肥料运筹
  试验区内除试验用商品有机肥外不施其他任何有机肥。氮肥运筹,基肥在6月21日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8天(6月28日)施用,穗肥8月6日施用。基肥施用方法:肥料按小区称重后均匀撒施到各小区,然后人工耕翻入土。追肥按小区称重均匀撒施到各小区。各处理小区施肥情况详见表1。
  7. 田间记载
  6月21日施基肥,当日移栽,8月26日开始破口,11月1日收获。病虫害防治根据植保站布置进行。
  三、结果与分析
  1.苗情考察
  E处理高峰苗仅为27.19万,与A、B、C、D处理相比,明显不足,成穗数也不足(见表2) 。
  2.穗粒结构
  苗情考察和穗粒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处理A至处理E,总的趋势是随着有机肥替代复合肥比例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千粒重及理论产量呈现递减趋势。有机肥零替代处理平均理论产量最高,达648.38千克,比处理B、处理C、处理D和处理E分别高10.56千克、28.1千克、50.17千克和81.6千克(见表2) 。
  3.实收产量
  经过单收单打单晒,获得各处理小区的籽粒和秸秆产量,并折算成每亩实际产量。实收产量与理论产量基本一致,处理A平均实收产量最高,达652.58千克,比处理B、处理C、处理D和处理E分别高17.51千克、44.67千克、62.71千克和80.55千克(见表3)。
  四、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提高,各处理水稻高峰苗、有效穗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复合肥中的养分释放较快,而有机肥中的养分(包括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释放较慢,从而影响了水稻有效分蘖。
  对各小区水稻实收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F 值为 13.17 ( F 0.01 =7.01 )(见表 4) 。对各处理产量进一步进行新复极差分析, 5%水平:处理A与处理B不显著,处理B与处理C亦不显著;1%水平:处理A与处理B、处理C均不显著(见表5)。根据统计分析结果,为了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建议有机肥替代基肥中复合肥的比例控制在33.33%以内为宜。
  由于条件所限,本试验未能对影响水稻的品质指标进行试验室测定,但对不同处理的大米进行了蒸煮品尝对比,品尝比较发现,有机肥全替代处理的米饭口感最好,明显好于有机肥零替代处理,可能是因为有机肥施用后提高了水稻粗蛋白和直链淀粉含量,因而米质较好。
  试验中期雨水偏多,导致有机肥还未发挥肥效即大量流失,影响试验结果。该试验没有设计基肥不施复合肥且不施有机肥处理,无法计算有机肥做基肥的肥料效应,这一点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作者联系地址:荀贤玉 王 浩 杨宜生 孟爱红 江苏省东台市广场路6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224200;张礼霞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邮编:224225)

推荐访问:水稻 化肥 有机肥 产量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