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研究与模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摘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文章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专业教学、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协调的根本原因,构建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合力 理论研究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03-02
  
   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突出的教育实践问题。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有对共同育人发展前景和协同育人的社会期待,期望广大青年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教育氛围。我们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的形成。早在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个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和社会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来起来。”2005年1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如何组织和协调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作为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给予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因此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我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在认识上还不够清楚。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不长,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善,旧的体制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在高校内部教育管理整体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孤军作战,形成自我循环的窘迫状态,没有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中,而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局面。
   2.高校对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效果还不够明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与运行效果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运行机制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维度;二是运行机制系统自身构成要素与运行目标的关系维度。从第一个维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契合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大学生课堂上接受了主流价值观,而一旦走上社会很快就被消解掉了。从第二个维度来看,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成要素与运行目标存在脱节问题。理论说教多,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够重视,并且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手段滞后,网络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还处于起步阶段。
   3.相关部门对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职责还不够明确。在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过程中,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均存在着职责不明的现象。由于新生事物从出现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过程将会经历各方面的冲击,职责不明是其中之一。
   4.相关部门对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措施还不够得力。在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过程中,政府、高校、家庭、社会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总体上形式多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大多是一些“面子工程”、“阶段性工程”,导致在促进全社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过程中起到的效果不明显。例如,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法规,究竟能否实行下去?效果究竟如何?这些问题似乎成了高校和社会的责任,政府在政策法规的监督管理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去做;还有,高校制定相关制度要求在高校范围内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效果又如何呢?如果没有配套的奖惩制度,单纯就合力谈合力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六位一体”的模式构建
   1.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渗透模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判断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因而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而实践是任何教学活动的普遍特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尤为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最反对马克思主义生吞活剥式的学习。生吞活剥既指不能深刻理解实质、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又指缺乏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死气沉沉、生搬硬套的学习。”因此,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体察民情、磨练意志,并且能帮助大学生追逐时代的脉搏、感知时代的要求、了解世情国情、学习新观念及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意识、体现为个人行为,从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2.构建教书、管理、服务、帮助相结合的全员育人模式。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有四类:是非问题,行为养成问题,成才困惑问题,具体实际问题。这四类思想问题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解决的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工,必须靠教育、管理、服务、帮助相结合,才能解决现实中的各类思想问题。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行为养成问题靠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管理来实现。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宠儿、民族的骄傲、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行为极具可塑性。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管理部门要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式,塑造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成才困惑问题主要靠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服务部门的引导来解决。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大学生忠诚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大学生能深层次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达到身心健康愉悦发展。具体实际问题主要靠学生干部的热情帮助来解决。学生干部来自学生,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和优秀分子,也是各项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很容易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思想动态。学生干部也是学校日常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助手、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各项工作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利用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及学生干部各方力量,唯有他们分工合作、协同一致,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取得实效。
   3.构建预计、实施、反思、激励相连接的全程循环模式。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来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第一,预计未来,确定目标;第二,实施教育,促成转化;第三,信息反馈,总结经验;第四,评价控制,激励促进。这一过程并不是时间上的四个简单的先后阶段,而是一个辩证统一、相互影响、循环推进的过程。这一复杂的过程必须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专门人员使其得以保障。其中第一个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奏。教育者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制定并不断调整教育目标。这是一个具有较强动态性的环节,其中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及大学生思想动态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必须重视领导机制的建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正确有效的目标。第二个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培养强有力的教育教学队伍,认真分析教育对象――大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可变性等特征,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精心设计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三个环节是反思和总结的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时,伴随教育作用发生的同时,教育对象必定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教育者及教育决策者必须对这些反应作出相应的反思,并不断总结得失,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而,在这一环节必须建立及时、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机制。第四个环节调控和再决策的环节,是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在反思的基础上,对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相关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效果不佳的应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处罚。
   4.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全方位的联动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铸魂系统工程。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受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人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由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的思想具有突变性、激进性等特点,从而增加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单靠任何一方的力量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全方位的教育联动机制,确保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空间不至于出现空白。社会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大环境,是教育资源最丰富、教育力量最大的环境。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高校教师本人要对所宣讲的各种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讲出激情、讲出实效。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人的思想行为形成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长期场所。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坚实的基础。而且由于亲情这种特殊的血缘关系的存在,家庭是最能满足大学生安全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个人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正如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有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全方位的教育联动机制,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教育道路。
   5.构建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全面的教育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既包括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也包括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原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简化为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模式。整体上忽略其他教育内容,尤其是心理教育。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现象纷繁复杂,随之出现了涉及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大学生日常问题。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可怕的、有德无才的人是可悲的。由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另外,有关文件明确提出心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
   6.构建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相配合的保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需要一定的卓有成效的保障系统来维护。(1)制度保障。所谓制度保障,就是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实行目标化管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化管理,首先是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其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分解到各个工作机构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身上,建立相互制约的工作责任制体系,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自觉地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工作,形成合力。(2)舆论保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要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反映高校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村镇要积极配合,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为了确保合力育人机制的正常运作,需要我们的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公共传媒净化频道和银屏,多宣传真善美的东西,在社会上多弘扬正义与正气,维护良好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3)体系保障。在学校内部互动体系上,要构建起领导管理体系、保障体系、激励体系、督导体系、评价体系等主要的体系。社会内部互动体系应该包括:社会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协调配合体系、观摩与实践保障体系、社会激励与评价体系、社会监察体系等。家庭内部互动方面,要构建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体系、定期联络体系、德育榜样体系等体系。构建学校与社会互动的体系应该包括:领导协调体系、舆论导向体系、信息通报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公共道德测评体系、行为监督体系、纠错惩处体系等。学校与家庭互动体系主要有:及时有效的沟通体系、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定期的双向汇报交流体系等。社会与家庭的互动应该包括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信息交流传播体系、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等具体的体系。(4)安全保障。要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优化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依法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歌舞厅、电子游艺厅、网吧等经营性活动场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要优先考虑高校周边卫生整治和绿化建设,配合学校做好环境育人工作。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责任制,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知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以上几种合力机制是纵横交叉、相互协调的立体结构,是一种有机结合的综合反应机制。我们应以构建预防、实施、反思、激励相连接的全程循环机制为主线,充分挖掘和运用其它机制的功能,以期取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人民出版社,1979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
   3.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人民出版社,1996
   5.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6.詹万生.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总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甘均良.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价值功能及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5)
   8.冯培.克服观念错误与本领恐慌,促进思政教育“合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若佳)

推荐访问:理论研究 合力 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研究与模式构建 历史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