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影,怎一个“盗”字了得?】怎一个愁字了得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句传世讽言也许可以贴切形容所谓高校盗映和盗版集团的不同“待遇”;同时,国产电影如果想站稳脚跟,必须突破这两者的“围剿”。      高校放映让我们头疼
   “2010年下半年,由于大片迭出,又及时拿到片源,一年间我们的票房收入突破1万元。”某高校电影放映组织的负责人关照在接受《看世界》采访时告诉记者,他得意地补充到:“注意,这个1万的单位值是1块5到3块,而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如果这个数字换成80元一张的票,意味着40万元的票房。”
  关照不知道的是:新闻出版总署在去年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对贺岁档国产影片音像版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版行为,同时《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电影的片方也发出了“高校放映让我们头疼”的呼声。
  大学里的电影院或录像厅里放映的电影,曾让很多高校学子度过美好的时光,直到现在,关照还记得他刚进大学的时候,花两元就能看上两场电影。关照看的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是《画皮》,作为陪衬,在《画皮》之前还放了一部文艺电影。但是有很多人都是从放映中途进来的,只为了看《画皮》。而当时在关照的学校所处的城市,就在离演播厅几公里远的市中心电影院里,一张《画皮》的票价被卖到了100元。所以花两元能看上一场,再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2009年关照成为了这个高校放映组织的负责人,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学生与学校合作,使用学校的演播设备不需要钱,但收入的6成都交给了学校的相关部门。关照负责的放映的电影都是网上下载的。
  “每周两次,每次不能超过3个半小时,一次放两部,一般都是中外搭配,悲喜搭配,快慢搭配。”关照说,“而我们与学校另外一家同类放映厅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即使下载电影,也必须下载DVD格式一类的清晰版本,这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哪怕多等上一个月。而他们不一样,因为他们哪个刚上映就放哪个,越快越好,不惜放影院偷拍的版本(俗称‘枪版’)。”
  关照说,他们的组织盈利真的都是其次,只是想给喜欢电影的同学们一个更好的观影体验。因为会选择去市区的大电影院看上映的时鲜大片的毕竟是少数,而更多的人是没有能力持续供应这种消费习惯的。
  一方面,电影票价太贵,学生消费不起,另一方面,盗版是违法的,如何解决这中间的矛盾呢?无论是学生还是片方、院线,大家都各有苦衷,一时还找不到很合理的解决方法,当然,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在呼吁降低票价了。
  “虽然制片方的投资很高,但是他们的收益却远远高于他们的投资。所以我觉得票房的降价是存在可能的。我作为一个校园电影放映负责人,自然希望能够尽可能盈利。因此在校园放映这一块一直坚持薄利多销。从市场经济学原理来说,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老百姓,比如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一般是消费不起影院水准的片子的。”关照对自己所在组织的发展信心满满,他已经找好接替自己的负责人,而即将毕业的他,表示接下来主要任务是考个研究生。
  当问到有没有想过版权一类的问题时,关照表示没有。但他又想了想,说有过一次。今年夏天,新闻出版总署曾威胁封杀BT等网络论坛,关照当时一度担心就此无法找到资源了。“但是后来发现平安无事。老实讲,如果这个资源断了,我们的业务就此熄火。”
  上通下达的盗版集团
  关照虽然只是大学里的电影放映组织者,但他也隐隐感觉到了中国电影盗版后的灰色脉络。“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的一句传世讽言也许可以贴切形容所谓高校盗映和盗版集团的不同“待遇”。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下的盗版集团已经经营有道,发展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现在盗版速度太快了,有时候影片的效果都完全出乎预料。”记者和街边一位小贩攀谈时,他都在连连感慨。在新片《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上映的一周之内,他就拿到了第一批质量上乘的盗版碟。“片子刚上映时就有,但是货不好,是电影院里的‘枪版’,我停了几天再进,没想到质量还是高清版。”于是他以5元一张的价格迅速补了好几次货。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描述现在“反盗版”斗争,堪用“壮烈”形容,――抢时间、拼技术,而更大的矛盾来自高科技“数字技术使盗版更容易了,但又不能因此不发展数字技术”。盗版集团甚至掌握了世界一流的数字电影技术,还去海外“深造”。以《让子弹飞》一片为例,经过后期加工,除了正常的国语版、川话版之外,完全可以自己研发英文版、粤语版……而在“人脉”上,盗版集团也上通下达。
  盗版究竟给这些制片方造成多少损失?当时国内某著名视频网站仅放出《唐山大地震》的DVD版本10个小时,后来虽经删除,但据粗略估算,这10个小时已经给华谊兄弟造成了近千万元的损失。而在此前就“电驴”侵权《叶问2》的法庭诉讼案中,制片方也综合“电驴”的点击率、影院电子售票系统数字平台显示的票房流失量、中国发行放映协会出具的影院平均票房等数据,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影片损失为1185.08万元。
  不仅是电影,电视剧盗版同样严重。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在一些场合也曾表示过,他的“金庸武侠系列”无一幸免,在市面上全能看到效果一流的盗版碟。“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项严峻挑战,美国的版权产业很壮大,搞版权的人都非常富有,但中国相比之下,知识产权还不值钱。”张纪中如是说。
  “防盗”后的重金流失
  相比于盗版的产业链,正版电影产业链却始终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
  随着产业壮大,文化产业的“通胀”问题也开始滋生。电影制作成本越来越大,明星片酬越来越高,影院地价、租金飞涨,电影票价、演出票价一直被网民们斥为“高处不胜寒”。
  如今反盗版更增加了电影制作成本,由于盗版的速度太快,出品方更是惜时如金,宁愿“押宝”市场有限的好档期,也不肯以“平民票价”培养市场,有点“成败在此一刻”的感觉。
  与此同时营销宣传造成了成本的日益升级,为了杜绝在院线放映前出问题,多个出品方力量共同组织拷贝护送小组、组织几百人进行票房监控和拷贝监视,更是大片采取的基本措施。网上已曝光的某些导演为防拷贝被窃,连睡觉都抱着母带,其实并非夸大其事。以《赤壁》为例,拷贝多达1000多个,要保护好每个拷贝简直是一场“人海战术”,这无形之中再度增加了电影制作成本。
  与之对立的,是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国内法定侵权赔偿的最高额度是50万元。这个额度太少,确定最高赔偿额度也是不合理的。而在美国,这类案子的赔偿额度没有上限,完全视受损的程度和陪审团的裁判而定。
  而片方敌视的院校盗映的组织者,却多和关照抱着一样的态度:“虽然制片方的投资很高,但是他们的收益却远远高于他们的投资。所以我觉得票房的降价是存在可能的。我作为一个校园电影放映负责人,自然希望能够尽可能盈利。因此在校园放映这一块一直坚持薄利多销。”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美国电影总收入里票房只占1/4,电影在视频网站、电视台的第二次播出以及发行DVD和衍生产品,给电影业带来一连串收益。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自2006年上映后,每年相关商品全球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而国内最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贺岁档的电影《长江七号》,大大小小的盗版“七仔”占据了市场,得到授权的正版“七仔”却难觅踪迹。所以国内电影收入九成靠票房,盗映和盗版对产业影响极为明显。“在中国没有人愿意购买版权。”陈少峰更一针见血地指出,盗版使中国电影错失了发展产业链的最好时期。短期内,中国形成成熟的电影产业链是不太可能了。
  而关照在采访快完毕时总结了一下自己对中国电影的理解:“在中国反盗版是个很棘手的事,因为这个利益链条上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复杂了。如果工信部、新闻出版总署贸然掐断,会断了很多人的生计。意识产生需求,需求产生市场,市场诞生产业链,产业链铸就一种社会心态。”

推荐访问:了得 高校 电影 高校电影 怎一个“盗”字了得? 高校电影 热血高校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