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 荒诞现实主义是什么

  当代艺术的运作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团体,他们分工明确,频繁联系,相依为命,他们是:艺术家、艺术交易商、艺评人、策展人、拍卖行与收藏家。他们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存在于社会中。与圈外人想象中的艺术世界不同,艺术团队不是松松垮垮,打打闹闹,他们组织明确,阶级地位分明,甚至像军队一样——最红的艺术家就是将军,次一些的是师长,再次的是旅长,直到干苦活的工兵。交易商把持军火,艺评家是军师参谋,策展人是机动队,拍卖行是先锋部队,而收藏家无疑是君王。
  与这种既严密又有机的组织形式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这个团队的产出——艺术品,越发显的离经叛道起来:前有克莱茵的火焰雕塑,后有杰夫·孔斯与自己艳星老婆的大幅性爱照片,使得荒诞性,成为了我们可爱的当代艺术的身份证。
  我认为这种荒诞的艺术并非是当代艺术家的无中生有,一时兴起,而是有历史,有文化,有祖宗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北欧大师包西(Bosch)的作品就荒诞不经,尽管包西也服务于宗教,为《圣经》作插图,但包西创作的与众不同,有声有色,他热衷于描绘一些奇形怪状的动植物,最喜欢把不相关的两件东西放在一起,比如耳朵与刀锋,这种出其不意的组合,常产生让人发笑的效果。
  与包西一脉相承的是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其中的艺术家宣称弗洛伊德是自己的老师,但他们实在是包西最好的学生。比如达利的名作《时间的永恒》就软化了钟表,并把其中一个挂在树枝上,给人创造一种既肃穆又滑稽的矛盾气氛。
  我们现在身边所发生的艺术,大多继承了二十世纪艺术前辈的这种荒诞的恶趣味,这是当代艺术的标志,明确的区别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传统艺术就像走楼梯,从画基本形体的素描开始,直到最后能够驾驭宏大场面的大幅油画,一步一个脚印;而当代艺术直接坐电梯上来了,不需要基本功,甚至还刻意回避技巧,如常用填色平涂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笔触塑造。这就有些像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不需要有功力,有剑招即可。有些人认为当代艺术不过是野狐禅,是异化的符号,其实大可不必将诸多批判之词加诸于当代艺术身上,当代艺术是艺术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果,它重视觉悟性,重视趣味,不死板,不教条,是一种既关照生活又灵活多变的创新。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艺术家不懂美术史,没有基础,片面的理解了当代艺术,认为就是荒谬到底的杂耍,想靠一个点子一举成名的事实,但现在的艺术世界应该是多元取代一元或二元,允许有不同理念的艺术共存,能够同时征服大众与精英的艺术才能不落流俗,不曲高和寡,最终脱颖而出。
  荒谬性不但是艺术品最终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是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与生活方式的指导思想。这里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个特点,大多数艺术家在某一个阶段,创作手法唯一,并且只挖掘一个题材,进而产生一个系列,最后批量生产。这个特点,是对当代艺术荒诞性的巩固,并且是当代艺术最终能够成功的基础。毕加索说艺术的本质就是撒谎,而谎言要想成真,就必须不断重复自己,不断给自身添砖加瓦,不断自圆其说才能征服观众。一旦一个艺术家的手法、题材、符号固定下来,就成了贴在艺术家身上的标签,使得大众能够轻松的区别不同的艺术家。
  第二个特点是艺术家的行为也必须是“荒诞的”。
  需要解释的是,艺术家行为的“荒诞”是扮演出来的,他们绝对没有发疯。大众多认为现在的艺术家就是一群无法让人理解的怪胎,他们要么像达利一样满身皮毛做跳梁小丑状,要么像安迪沃霍尔一样刻意的扮酷,至于在中国,就是一群的光头在挤眉弄眼。艺术家们是有些怪癖,有些还很过分,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艺术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多怪异的举动都是刻意做出来给媒体大众看的,他们的行为与他们作品的精神一脉相承——达利是在把自己作品里的超现实主义物品还原到现实中,认为超现实的现实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安迪沃霍尔在实践“机械的、僵硬的、表面就是全部”的艺术观念,所以冷酷的面部毫无表情,还要加上假发来助威;中国的光头,让人联想到服刑的罪犯,或是街头巷尾的痞子无赖,当然还有青灯古佛的和尚,历来是叛逆或出世的标志,9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将这些概念融合,借光头来造主流艺术界的反,大有“我是光头我怕谁”的意思。“光头”甚至还影响了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一姐肖鲁,她在北京“秃头戈女”展览上剃光了自己的头发。所以艺术家的奇怪行径仍是艺术自身的轨迹决定的,既“生活就是艺术”。
  而归根结底,荒诞性之所以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特性,除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代媒体的推波助澜。
  传统印刷媒体在新兴的电子媒体面前毫无胜算,尽管现代人的普遍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大众更乐意通过电视与互联网接受信息。在这个时代,安迪沃霍尔的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真的实现了,网络追捧出了无数的大众明星,如英国大妈苏珊,如中国的芙蓉姐姐,各种网络事件也层出不穷。大众对于这些流动性超强的、具象化的信息更易接受,也更乐于讨论它们。
  艺术与新媒体的性质极为相似,有研究表明,艺术是最易让人接受的一种信息,一幅画从看到至产生共鸣只需若干秒,并很容易产生事后的讨论,最典型的例子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这幅名画完成之日起,对于它的讨论、研究与戏仿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本质的接近,当代艺术必然与新媒体走的很近——好奇的大众喜欢在网络上搜索奇怪打扮的艺术家,喜欢搜索拍出天价的艺术品,喜欢无条件的成为某位艺术家的粉丝,更喜欢和意见相左的网友打口水战,英国BBC的电视剧《黑镜子》里,还不无讽刺的虚构了一个艺术家,他绑架了英国女王的公主,录制了视频上传至YouTube,要挟英国首相与猪在媒体前性交,在达到目的后此艺术家自杀,遗言中宣称整个事件是他的一个作品。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荒诞”的当代艺术很难不与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夫唱妇随。

推荐访问: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