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课程记录

 讲之前,大家先看张图片 能看出这是哪吗? 是亳州的花戏楼 那么?花戏楼是由谁而建? 花戏楼又名山陕会馆,清康熙十五年(1676 年),由陕西、山西的药商在关帝庙的基础上修建为戏楼 是药商集资建的吧 这些山西,陕西的药商从哪里来的这么大财力修建会馆? 会馆就跟现在的会所一个性质 吃喝玩乐一条路服务 由此可见药材生意在当时是个很来钱的生意, 在这些挣钱的药材中,就不能不提到大黄。

 因为比起其他药材来,大黄挣的钱

  大黄为什么会这么挣钱? 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大黄在中外交通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商品中最重要的中药。

 请记住,不是之一,就是最重要的 大黄流入欧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欧洲(意大利),大黄很早就应用于疗病当中了.

  在丝绸之路上,大黄的踪迹无处不在 大黄按照对外贸易渠道不同,可以分为土耳其大黄,皇冠大黄,以及印度大黄 这都是商品名,来源都是中国的药用大黄

 只是终端渠道不同罢了. 首先看土耳其大黄 17 世纪以前, 大黄流入欧洲的渠道主要是 肃州是大黄的产销地,托博尔斯克人和布哈拉人都沿着这条路去那里收购大黄,欧洲所有的大黄都来自这个地区 其中,最主要的二道贩子就是布拉哈人 中国的大黄主要由新疆布哈拉人贩运出口, 布哈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是大黄的重要贸易中心。

 前两天,少将及其老公去的就是那 大黄由布哈拉商人运往托木斯克、塔拉、托博尔斯克和秋明,或者再经由土耳其销往欧洲 所以被称为:土耳其大黄。现在掌叶大黄也被称之为土耳其大黄 这是一条生命力最长的贸易线路

 其次,我们来看皇冠大黄 皇冠大黄主要由俄国人垄断 清代之前,大黄的交易没有太多限制,买卖随意 但到了清代 西北地区大黄就属于战略物资,专营专卖 青海等地的大黄生意基本掌握在河湟回族商人手里,也就是所谓的河州商人 在大黄传统产区在西宁、多巴,白塔儿等市场以及河西各镇以及中国与中亚地接壤的边境贸易中,青海大黄的收购和出口贸易基本由其和俄国人垄断, 控制在她们手里的产量每年约出四五万斤至十余万斤不等 大黄在收购后,在陕西泾阳县集散,然后转销汉口、樟树等处,再由樟树等地贩运销售 现在知道山、陕西的商人跟大黄是什么关系了吧 大黄除北运俄罗斯出口外,西运大体仍循原丝绸之路,南北路均有大黄出口,终端市场在中亚乃至俄国及欧洲各地。俄国的大黄贸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彼得一世时期,彼得一世又被称之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时期,是俄国版图急速扩张的时期, 抢地盘就要靠拳头硬,拳头硬靠的是能打仗, 打仗打的就是银子,为了扩充军费,俄国政府开始刮地三尺的搂钱。

 康熙二十八年(1689)

 ,清廷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 最迟在 1706 年 4 月,俄国将商队贸易的中国商品“大黄”纳入国家专营之后,非常重视大黄交易情况。最初俄国委托代理商专卖;但自 1704 年起,沙皇政府改由政府直营,严禁私人采购大黄,违者处以死刑。雍正五年(1727),清廷、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于国境上设置互市之所,恰克图开市.雍正七年(1729),清廷准许陕甘省西宁府的穆亮德在恰克图卖大黄“至此为始,由客始卖” 。自恰克图市集开放后,每年由穆氏家族在西宁采购大量的野生大黄,雇佣唐古特人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采挖大黃根。唐古特人将大黄加工晾晒,装在毛袋里,以防受潮,贩运到恰克图,卖给俄国人。俄国人认为野生大黄入药比人工栽培的药效更好。因此,在恰克图买到的都是野生大黄。从此,穆氏家族成为与俄国人做大黄的生意的官方供应商。而恰克图成为中俄大黄贸易最重要的关口

  大黄的贸易路线基本是图中这样的。俄国商队来中国买卖大黄的一个周期大约是 3 年 从欧洲到亚洲来回一次 3 年 雍正十三年(1735),俄国皇室独揽从恰克图进口转运到圣彼得堡的大黄。并冠上“皇冠大黄”品牌,称之为皇冠大黄 这就是皇冠大黄的由来,皇冠大黄是出口大黄中品种最好的一种 原因,1 俄国人验货验的比较严 2 走北线天寒地冻,有利于大黄的保存. 为了捞银子,彼得一世政府采取并行的两种策略,一是在外交上与中国积极联络,二是颁布法规,打击私商,垄断贸易。此后俄国历任政府基本上延续了贸易垄断政策。

 但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这一套就玩不下去了 原因有很多,就不细谈了 1762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宜布废除国家商队贸易 垄断消除之后,道光咸丰年间中俄大黄贸易便开始走向衰落,加上近代工业革命的冲击及鸦片战争,中俄大黄贸易的重要性实质上已大幅下滑。

 俄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倒卖大黄,又为什么要垄断大黄的贸易,利润决定一切。

 大家先来看一组大黄的价格资料

 这是走私到新疆的大黄价格与运到恰克图大黄的价格差这是某个倒霉蛋做大黄生意赔本卖的价格 千余斤卖了 10 两银子 然后遇到非典,千余斤有卖了 500 两银子 这是在甘肃或是青海地头的大黄价格。便宜的每斤 1 分银子

 1642 年,兵荒马乱的年头,一斤大黄到了北京就值 0.2 两银子 当时的山海关总兵是吴三桂 1644 年,清兵入关 李时珍家族家破人亡,在蕲州,有猛虎居城中,掘穴捕人而食 好吧,扯远了 恰克图方面,乾隆七年(1742) ,即 1 公斤大黄约值 0.574 两, 乾隆五十二年,新疆 l 斤大黃单价是 0.07 两, 1 斤约合 0.5 公斤,即 1 公斤大黃值 0.14 两 乾隆七年(1742),1 普特大黄约值 9.408 两(约 16.5 千克)

 , 道光元年,穆万春与俄商交易大黄,1 普特大黄单价是 12.8 两. 若转运到欧洲其他国家销售,获利更高,一普特能卖 162一 289 卢布。1885 年 1 卢布=0.772 克纯金。

 欧洲(两)

 恰克图(两)

 北京(两)

 新疆(两)

 西宁市场价 地头价 4.158 0.594(9 钱 8 分)

 0.2 0.14(2 钱 4 分)

 银 3 分 银 1 分 0.781(12 钱 8 分)

 0.18 0.224(3 钱 9 分)

 银 2 分 1 钱五分(120 斤)

  好吧,做的表格有点乱 大家看看图吧 运到欧洲的大黄一斤好点的能值 5 两银子 在中国地里挖出来只要 1 分银子 一两银子能换 16 钱,一钱又能换 16 分 这个账大家自己算算这中间的利润有多高吧

 这样应该能看的清楚点 第三是由英国人从西藏或是广州出口,经印度转卖至欧洲。称之为印度大黄, 从广州出口的大黄,质量一般,在海上的漫漫长路中也容易受潮变质。1782 年第一家在华英商洋行柯克斯.理德行(Cox & Reid)在广州设立,立即突破俄国、行商以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大力开展大黄贸易。

 一般来说,海运离岸价大概 0.3-0.2 两银子一斤。还是要低于俄国货的价钱。大黄的生意红红火火,自然就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大黄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旦清政府和俄国发生外交冲突,清政府举起贸易制裁这根大棒。清朝曾经数次关闭恰克图的口岸贸易,闭关期间,清朝政府严禁大黄出口俄罗斯,把大黄作为控制外夷的重要手段,而俄罗斯对大黄的需求是火热的,高额利润,刺激各路商人转向走私贸易, 在贸易禁运期间,无论是内地,新疆还是布哈拉商人都愿意冒险走私大黄,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蒙古王公、官员、喇嘛的渠道;或是从新疆的布鲁特,安集延等地走私出口,也有布哈拉商人偷运到恰克图,然后再倒卖给俄国人,朝廷查的越严,大黄价格越好,大黄走私也在蒙古、新疆地区愈加猖獗。反正赔钱的买卖没人干,杀头的买卖抢着干。为了千分之一百(百分之一千)的利润,资本家都能卖给自己绞绳。尽管大黄在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地位远不能与茶叶相比,但在朝廷的眼中,大黄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其政治地位远超过茶叶, 在反复的贸易禁运中,清代前期大黄制夷观念不断发展强化, 清政府认为的大黄为俄国必需品的观念,加强了对必需品进行查禁的威力;其次,通过从陆路大黄制夷的实践扩展至海路大黄贸易限制,出现了多种演进模式,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大黄制夷观念。这就是历史上的:禁大黄以制夷。在鸦片战争时期盛极一时。包括林则徐在内的清廷大员都是“禁大黄以制夷”政策的拥护者或是政策的执行者。然而,历史的大势是挡不住的,清政府的灭亡和大黄贸易的萎缩是必然的。在清政府挥舞着贸易制裁这根大棒的时候,为了打破中国的贸易禁运,同时也想从整个产业链垄断大黄的生意,获取高额利润,但是,俄国人被奸商骗了,俄国使臣弗拉基斯拉维奇伯爵企图弄到大黄,通过驻库伦界务官库尔久科夫和鲍勃罗夫斯从中国弄到大黄种子,以便在乌克兰或阿斯特拉罕进行培植,虽然中国当局严禁这类种子出口,但是一个布哈拉鞑靼人答应以一百六十卢布的代价把数百磅上述种子运到库伦,种子很快就运到了,但这却是个可耻的骗局,因为运来的不是大黄种子而是荞麦, 被坑的俄国人还是不死心,类似的举动还有几次。

 欧洲人后来还是搞到大黄正品移栽到西方,但是大黄移植后容易变异,因此西方社会无法培育出与正品大黄原产地中国同样质量的大黄来,迄今西方所用优质大黄仍需从中国进口。种在欧洲的大黄经过不断的杂交就成了现在的菜用大黄

 欧洲人种大黄跟种韭黄差不多,只吃叶柄 吃法很多, 可以参考下果壳网的资料 性状鉴定跟现在差不多 大黄的故事扯完了 我们回到现在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oj-fl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9~10 月地上部分枯黄时,或 4~5月植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切去地上茎及细根,根茎用磁片(忌用铁器)刮去粗皮,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或切成块瓣干燥 掌叶是根据学名 palmatum (掌状的), 唐古特是根据学名 Tangutieum(唐兀惕族的), 药用也是根据学名 Officinale(药用的)的原意而命名的,因之中文的植物名与学名含意是一致的。葵叶亦属掌叶型,意近掌叶。鸡爪指叶形,马蹄指大黄加工后的形状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学名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由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发表; 1867 年在川东大黄产区活动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梵索,提供给法国驻汉口领事布里.德.蒂埃桑特一株大黄,并送往巴黎,被法国植物学家巴永鉴定为药用大黄发表。鸡爪大黄(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eum),学名于 1875 年(同治十三年)由俄国科学院院士马克西莫维奇发表,药用大黄 药典品大黄都属于掌叶组 就是叶子都有些裂

 而常见伪品多集中在波叶组,就是叶子不裂,但叶子边缘波状皱缩 Tangut(唐古特)与 Tibet(土伯特), 清初为同地异名,唐古特系蒙古语,非藏语,但藏文中也拼写为唐古特。“土伯特”又源于“吐蕃”,即源于藏族的自称 bod。所指的范围与今广义的青藏高原大体相同。即今甘肃、青海一带藏族地区 目前大黄的栽培主要在甘肃陇西、礼县、宕昌、武都、青海同仁、四川阿坝州一带,其中甘肃陇西、礼县、宕昌、武都栽培的主要是掌叶大黄;青海同仁、四川阿坝州栽培的主要为唐古特大黄 铨水大黄产于礼县铨水乡。注册商标为礼县双鹿牌,西宁大黄并不产于西宁,主要产地在同仁、河南、湟源、泽库、玉树、贵德和都兰等地。四川,云贵等地以药用大黄为主 国内市场以掌叶大黄为主流品种 大黄规格亳州市场常见马蹄黄(选、统)、菜子黄、水根,撅子等规格。

 基本都是掌叶大黄 水根大黄在产地是指正品大黄的支根。而很多药材市场的商家将伪品叫水根大黄。

 1984 年卫生部颁布的 76 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根据大黄的品种来源、产地、加工方法和大小规定了雅黄、南大黄,以及西大黄蛋吉、苏吉、水根等 6 种规格,每种规格下面又分为 1~3个等级,共 14 个细目,但很多规格等级在目前市场流通中已很少见或消失,原有商品规格标准已没有太高的参照价值。

 大黄横切面根茎部可见星点,主根下部无星点,

 栽培品种分为红根,白根,红根质量好于白根 这个红根白根希望产地的朋友过会讲一下,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在大黄的栽培过程中,有人认为抽苔是提高大黄质量的重要环节,抽苔后有利于大黄有效物质的积累,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抽苔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提高 1 倍多 但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大黄抽苔,根的髓部腐烂形成空腔,使药材的质量下降;来年根茎部长出新的根头,原来的根头因停止生长和成分积累而质量下降。大黄抽苔现象与海拔有密切关系。在低海拔地区,大黄能正常开花结实而容易抽苔,在高海拔的恶劣环境中而少抽苔 礼县掌叶大黄在移栽时常减去侧根,采用曲根定植技术,后期管理时对不需要留种的植株打薹 到底是抽薹好那还是不抽薹好那?回头大家在讨论 对于大黄整体质量而言 低海拔地陡大黄的质量不及高海拔地区,海拔越高的地区生产的大黄总体质量越高。

 栗钙土区大黄的质量不及高原草原(森林)土区的大黄;种植大黄的质量不及野生大黄。

 大黄的干燥有烘干法,晒干法,熏干法,阴干法,过去常见的是晒干法和熏干法,晒干法就是把采挖后的大黄用线串在一起挂在屋外晾干,晒干需要 20 d 左右。熏干法:大黄采挖以后剥取外皮,一般采用柴禾熏制: 将比较长的根茎截成约 15cm 的长段,根茎特别粗大的纵切成两半,放在屋内棚上,切口朝下,在农户家屋棚下炉中点燃湿树枝熏油,不用明火,每 3 日翻动 1 次,使受热均匀,看到大黄体内有油状物渗出时再用较大的烟熏,温度保持在 12-18 度,昼夜不停,熏 60 天即成干。大黄在干燥过程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糠,个子货体圆无棱,两头不凹,外色黑,不黄,质重。断面发黑,饮片市场俗称铁片。大黄不宜趁鲜切制,趁鲜切制能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切面最外面很薄一层会变为黑褐色,而将熏干加工品水处理软化后再切片,则没有褐变现象, 过去加工大黄还有用酒处理,不用水.

 大黄加工的质量与温度有关,烘干法如果温度低于 65 ℃大黄色泽良好,断面呈黄棕色,而高于 65 ℃烘干的大黄药材断面深棕色;在大黄有效成分方面,浸出物和蒽醌的含量以晒干大黄为最高,干燥温度过高,蒽醌的量显著降低. 楼之岑前辈考察了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根茎中蒽醌含量的影响,认为以晒干法最好,其次为烘干法。熏干法和阴干法最次,有效成分分解最多。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遇空气能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含量降低,颜色发生改变,不宜久储。放的时间久了含量会迅速下降,大黄的有效期一般 2 年左右。以前很多地方会用硫磺熏大黄之后再切,将大黄原药材大小各分开,加入水槽中浸泡约 6-10h,冬天时间会延长,然后苫盖上塑料布闷润 12-24h,再加硫磺熏至少 24h,切片,烤干或晾干。硫磺熏过

 的大黄含量会明显降低。我上学的时候去 xx 饮片厂见习,见到的第一个药材就是正在硫熏的大黄。大黄的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C15H806)、大黄素(C15H1005)、大黄酚(C10H1004)和大黄素甲醚(C16H1205)的总量不得少于 1.5%。种植大黄的含量一般和年限有关。甘肃的栽培大黄,大黄种植时间多为 3 年(育苗 1 年,移栽 2 年),也有部分地区种植时间为 2 年(育苗 1 年,移栽 1 年),种植大黄不含或含较少量的番泻苷类成分,同时蒽醌类成分量也少于野生大黄。野生大黄样品中总蒽醌含量约为种植样品的 2 倍,而总番泻苷含量约为种植品的 4-5 倍,相比野生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野生药用大黄样品中总蒽醌和总番泻苷含量均较少,而种植方式对药用大黄中成分影响不大, 四川阿坝州,甘肃礼县所产一年,二年,三年生大黄药材游离葱醒含量很难达到 1.5%的药典要求,四年生则能达到要求,四川阿坝州,甘肃礼县所产一年,二年,三年生药材均未测出番泻苷。甘肃大黄以铨水黄为好,以甘肃渭源和陇西大黄质量为差,特别是陇西大黄,无论是主根还是支根,总蒽醌含量均达不到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大黄按成分的组成可区分为 2 类:一类为大黄酸型,即5 种蒽醌中以大黄酸含量最高,另一类为大黄酚型,即 5 种蒽醌中以大黄酚含量最高,水根并不一定比根茎和主根的含量低。正品大黄中所含的 7 种水溶性和 27 种脂溶性成分总量均以唐古特大黄最高,其次为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含量最少,药用大黄几乎不含大黄酸类和苯丁酮苷类;唐古特大黄含有较多的番泻苷 A 和苯丁酮苷类;掌叶大黄含有较多的蒽醌及其单糖贰类成分。唐古特大黄多属于大黄酸类型。药用和掌叶大黄多属于大黄酚型。大黄酸与土大黄苷是正品大黄(掌叶组)与非正品大黄(波叶组)区分的指标性成分,非正品大黄中大黄酸含量痕量。伪品大黄均不含有番泻苷 A、番泻苷 B。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是正品大黄中含不含有土大黄苷?我的个人观点是含有微量的土大黄苷,尤其是唐古特大黄。回头希望大家多讨论

推荐访问:大黄 课程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