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秋”为话题例文(2篇)

  第 1 页 以“中秋”为话题范文(2 2 篇)

  ?学生作文

  以“中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例文一

 中秋的夜 ? ?

  田宁 ? ?这时已是七点左右,不知不觉就到了中秋的夜。

 ? ?一抹淡淡的月光透过窗,仿佛镀了银。掀起窗帘,抬头便瞧见那轮圆圆的月。

 ? ?中秋,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在我家却冷冷清清。父亲出差,只有母亲在忙碌地收拾餐具。因为有饭后散步的习惯,胡乱披了件衬衣走出屋去。

 ? ?好像天公作美,有轻柔的风和无云的天空。沿着小区的人造河一路走来。

 ? ?平时生硬的景物在月的映衬下仿佛轻柔了许多,甚至凉亭的石椅都带了月的温度,往日里那木制的桥栏都像用银铸造了一般。

 ?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小区正中央的人造湖。

 ? ?在圆圆的湖四周,围着一圈柳树,十字状交叉的路将湖分割成四部分,正中央还摆放着一只硕大的铜牛。

 ? ?平时还算活泼的小鱼不见了踪影,规律浮起的小泡泡却暴露了它们的位置。月映在墨绿的湖底,被水一洗,更明澈更高远了,和蒙娜丽莎的眼一样令人心驰神往。微风拂过,荡起阵阵涟漪,一直荡到我心头。

 ? ?于是坐在铜牛下,看着月的影。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时又想念起远在全国各地的同学们,希望他们过的更加幸福吧。

 ? ?夜的颜色只有单纯的黑,原本的点点星光都躲藏起来,这时仿佛置身于银色的光幕中。我不喜欢阳光的炽热,更不爱星光的灿烂,独爱这月光。

  第 2 页 ? ?突然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事物在我的左右,只是生活得沉重节奏掩盖了双眼,不由得感激起这中秋之夜。

 ? ?当陷入沉思许久,猛然想起-----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 ?【注】此文写景细腻,感受深入。内容真实,不是瞎编乱造,体现了我一贯倡导的写作即生活的写作主张。在写景中,小作者把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淡淡的忧伤,却不消沉。

 ? ?

 ? ?例文二

 月光照霓裳 ? ?

 黄慧民 ? ?中秋便是秋中,流逝了亿万年的时间,总会在这个时节不经意地退下一层清冷的霜,温柔慈祥地等待一夜圆满的月光。这造物主抑或是自然法则(赐予的)短暂的闲适被多情而富有诗意的中国人窥见了,便使这个蓝色的星球多了一个多愁善感的节日。

 ? ?“月是故乡明”,月亮的阴晴圆缺哪里有什么自主的情感,只是那一束温润的清辉引起了寂寞游子的乡情。草原的健儿就算是面前有“二十四桥明月夜”也不会感受到温情,因为他胸中只有扬鞭万里的沃野草原,他的耳畔只有半声胡笳微微的马头琴的余颤,悠长的草原骏马的嘶鸣。西北的汉子,给他凤尾竹下的月光也摇曳不起他激扬的舞姿。他的心中只存漫漫黄沙和高亢的信天游,哪怕是“大漠孤烟直”,总还有“长河落日圆”(此处加这么一句,与上文文意不贯通)。也许只有鼓槌上缠着的红绸缎和远方飘来的声声“蓝花花”才能抚平他的惆怅。远走他方,背井离乡,游子们喝不到故土的水的那份渴盼正如怀念家乡那口天上的井,和由井里流出的那从眼里从全身流入心里的月光。

 ? ?有时故乡的愁思抵不上精神心灵的月缺,寂寥的李白豪放时虽有“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的诗篇,但当热闹散尽故人远离时,却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满腹大度旷达的苏轼东坡先生,平时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但眼望着“明月夜,短松冈”那思妻不见万般愁苦却只能凝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唯有梅妻鹤子的林逋大隐士,是从心底崇拜寂寞月光,深爱着孤身一人的时光,独自陶醉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无

  第 3 页 论用什么情感去层析(此词生僻,最好换掉)月光,也无法将她看透彻,只有在这中秋的月夜里慢慢地品尝。

 ? ?中秋的月是完满的,因此也是博大的。无论是上弦月、下弦月、月钩、月晦,都无法称之为月亮,只有在这“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中秋,只有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周围的远方的思念的无关的,在此时都能感受到彼此。月亮,这浑圆时刻的月亮,正是一扇通向辽远宇宙的窗,放我们每个人在窗台瞭望。“江月何年初照人”呢,我总会这样想,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有了月亮这个灵魂的出口,月光这个诗人的依赖呢?月无言,满天星斗无言,这千万年的无言,又说明着什么?只是中国式的含蓄吗? ? ?小时候常为一块月饼从圆到缺,从缺到无而难过,如今却了悟, “人生代代无穷已”,明年的中秋月饼不是还会和月亮一起圆起来吗? ? ?【注】此文写得有深度。小作者理性地看到月亮身上被附加的情感,都是人为的,是人们情感的缺失。结尾把视线放到茫茫的人生历史中去思考,就更显得深沉了。是篇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可谓难能。

 ? ? 这是中秋时布置给学生的,挑选了其中的两篇,希望得到指点。

 ?

推荐访问:例文 中秋 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