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与邓恩铭的思想和实践

刘 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山东 济南 250117)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此开启,百年奋斗征程的精神史诗由此开篇。

100年前,邓恩铭作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中国共产党。他一生致力于党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工人运动,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献出了生命。他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试从邓恩铭的思想和实践中,来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一)少年邓恩铭的社会观

邓恩铭,水族,1901年出生于桂黔峻岭之间的贵州荔波。家里以采药卖药为生。

幼时的邓恩铭受家庭影响,祖母经常给他讲一些水族农民英雄的故事。水族农民潘新简起兵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壮举,令邓恩铭十分钦佩,并曾写诗称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邓恩铭朴素爱国思想的最初源泉。

邓恩铭的少年时代,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水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①邓恩铭.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33.在这首民谣中,对剥削阶级憎恨、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邓恩铭从小便种下了为民情怀。

进入小学后,邓恩铭遇到了启蒙老师高煌,一位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海归”。高煌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拥护辛亥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在高煌的影响下,邓恩铭初步萌生了忧国忧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917年,16岁的邓恩铭离开贵州,北上山东求学。他写下了《述志》和《前途》两首诗。“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①张业赏,丁龙嘉.邓恩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8.“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②张业赏,丁龙嘉.邓恩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8.歌抒情,诗言志。这两首诗充满豪情壮志,表现了邓恩铭“志在苍生”的伟大志向和“国计民生焕然新”的理想抱负。那时的邓恩铭已经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真理。

(二)邓恩铭成为初步的马克思主义者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③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

1917年8月,邓恩铭来到山东,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以期实现救国图存。客观地说,这一阶段邓恩铭的思想仍停留在读书救国的理想阶段。走出荔波,来到山东,是邓恩铭一生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思想的转折点。此次离家,使他思想和眼界进一步开阔,揭开了他一生追求真理、踏上探寻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序幕,是他革命思想形成并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

1918年,邓恩铭考入山东省立一中,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提升。在省立一中,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深受欢迎。学生王统照曾向《新青年》杂志写信说到,“校课余暇,获读贵志。说理新颖,内容精美,洵为最有益青年之读物。”④王统照.新青年(第二卷第四号)[J].1916,(12).新思想、新思潮如同滚滚而来的洪流,让邓恩铭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不断地接受着洗礼,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埋首纸堆的邓恩铭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经过五四运动的实践,邓恩铭看到了封建势力、军阀、帝国主义等势力的相互勾结,民族灾难愈加深重、人民生活愈加困苦,如果不推翻腐朽反动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仅凭读书不足以救国。五四运动之后,邓恩铭在齐鲁书社阅读了大量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报刊,开始系统地学习、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探索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救国救民之路,走上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者,成长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研究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实践者。

(三)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山东省立一中邓恩铭负责学生会刊物《灾民号》的编辑出版工作。1920年,他在《灾民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政论文章《灾民的我见》,这篇文章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文章不就受灾谈救灾,而是把受灾放到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寻找受灾的原因。文章开头就提出“为什么会有灾民?”“灾民生下来就是灾民吗?不是!是替一般军阀、政客、官僚、资本家受灾罢了。所以简单说起来,就是因为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横征暴敛"、‘穷奢极欲"才有灾民,这关天的什么事。”⑤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11.文章还说,“我们就永远应该受他们的支配吗?要知道,若是再不设法子来对待他们这一般豺狼似的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以后就没有我们苦人过的日子了!”⑥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11.在这篇文章中,邓恩铭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分析中国社会产生灾民的根本原因,公开号召鼓励灾民进行社会革命,铲除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让中国永无灾民,充分体现了其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

1920年1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邓恩铭又写了一篇《改造社会的批评》,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几种改造社会的类型:实行的、空谈的、盲从的。他认为,“世间事情多得很,有好的,有坏的;
有适于这时代,而不适于他时代的;
有适于这个社会,而不适于那个社会的,我们倘若不加一番研究,难免不走入盲途的。”⑦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6.他强调,“要知道近来一般人说到西洋学说来,什么也是好的,不用心研究,要知道西洋社会情形与我们中国不同的地方很多。”①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37.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所以现在我们一般高唱改造社会的,总要多多注意实际上才好。”②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37.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邓恩铭对马克思主义理解进一步加深,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观,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问题。他的文章明确提出要把西方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改造中国的社会,否则,非失败不可。这充分表明,邓恩铭用唯物史观来指导分析社会实践活动,标志着邓恩铭思想的成熟,已经由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邓恩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一个幼苗。

(四)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走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革命道路

1920年冬,邓恩铭和王尽美等开始筹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成为国内六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之一。同年七月,邓恩铭赴上海、嘉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一起,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自此,邓恩铭高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用毕生的精力,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南下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这段时间,邓恩铭的思想得到淬炼,视野变得更加宽广,阅历得到了极大丰富。他从上海回到山东后,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正式走上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革命道路。邓恩铭从上海带回《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工钱劳动和价值》等书籍,进一步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21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等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吸纳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的人成为会员,进行活动,后来发展到五六十人。这是山东第一个公开成立的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机构,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传播意义重大。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邓恩铭人生最重要的转折。通过参加这次大会,邓恩铭不但更加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且也标志着邓恩铭正式走向职业革命家的实践道路。

(一)践行党的初心,不负党员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从邓恩铭短暂一生的思想实践中可以看出,坚持人民立场,永葆为民情怀,并始终一以贯之。

1922年,邓恩铭在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苏俄之行,对日后邓恩铭的思想和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苏俄的劳农政权制度给邓恩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为战争带来的创伤,此时的苏俄人民尽管日子过得十分困苦,但这是一个由社会广大劳苦大众组织的政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这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这极大鼓舞和激发了邓恩铭要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也使他认为,只有走苏俄革命的道路,才能改变中国惨遭瓜分的局面,才能改变中国人民贫穷落后的命运。

回国后,根据中央指示,邓恩铭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的组织方面。同时,还致力于组织和发展山东的工人运动。党组织分析认为,山东的工人阶级长期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蕴藏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强大的革命潜力,必须尽快将工人们组织起来。受党组织的指派,1922年,邓恩铭到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他深入矿区,启迪矿工思想、号召矿工兄弟们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与王尽美等人一起,成立了被誉为“中国劳动运动之曙光”③张业赏,丁龙嘉.邓恩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51.的矿业工会淄博部。从此淄博矿区工人有了统一的组织,有了强大的领导机构,工会的成员逐渐成为领导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

(二)不畏艰难,勇于斗争

1923年4月,受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委派,邓恩铭来到青岛开展工作。对于一个贵州籍在青岛异乡开展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从邓恩铭给当时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负责人刘仁静的信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工作之难。“我在此好似穷困之孤军奋斗……我在此山林中一室一人,孤寂得异常。”①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39、53、55.“我在胶澳仅有饭吃,一切费用均须自筹,困难已极!”②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 1 3:38-39、53、55.孤军奋斗的艰难,缺少经费的困境,都没能消磨邓恩铭的斗志。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邓恩铭更加斗志昂扬地开展工作。他以《胶澳日报》副刊为阵地,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刊登《列宁传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的文章,这是青岛报刊首次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邓恩铭深入学校,与进步学生建立密切联系,在他的努力下,青岛的党团员人数迅速增加,党团组织先后成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这些党团员在邓恩铭的影响下,相继奋进在革命的道路上。点点星光,汇聚成满天繁星,照亮了革命的前程。青岛党团组织的建立,为在青岛开展工人运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邓恩铭奔波各工厂,走进工人宿舍,对青岛的工人状况、工人数量和工人斗争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青岛劳动概况》。他在调查报告中号召“被压迫的兄弟们,努力团结啊!”“我们团结才有力量,有力量然后才能与资本家抗争呵。”在青岛,邓恩铭不仅在思想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工人的觉悟,而且身体力行,英勇实践。他走进四方机厂,组织工会,组织工人进行了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合四方机厂的具体实际,领导四方机厂工人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在四方机厂罢工胜利的鼓舞下,邓恩铭和中共青岛组织公开了四方机厂工会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继续为工人争取权益而斗争,最终取得了二月罢工的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邓中夏对此次罢工给予了高度评价,“异军特起的胶济路工会,在中国工人阶级大受打击之后居然能起来组织工会,会员发展到1500余人,不能不算是难能可贵。”③张业赏,丁龙嘉.邓恩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51.四方机厂工人罢工的胜利,极大鼓舞了青岛的工人。邓恩铭瞅准时机,顺势而为,引导其他行业纷纷建立了工会组织。这些工会组织的建立,让青岛工人看到了曙光,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三)积极开展反帝反军阀的爱国斗争

1922年底,中国收回对青岛的主权,但是帝国主义依然控制着青岛的经济命脉,工人生活苦不堪言。对此,1924年元旦,邓恩铭发表了战斗檄文《今日的感想》,文中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罪魁祸首,号召全中国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推翻军阀政府,建立真正的人民政府。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革命斗争的曲折性,提醒人们不要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要认清革命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文章表明了邓恩铭彻底的革命性,认为俄国是无产阶级打出来的,土耳其是人民打出来的。“所以,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独立除了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联合起来一齐向本国的军阀与外国强盗进攻以外没有第二条生路。”④邓恩铭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3:38-39、53、55.文章针针见血地指出,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建立真正的人民政府,才能给人民平等自由。这充分表明了邓恩铭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已经更高远,理论运用更成熟,革命信念更坚决。

邓恩铭一方面进行思想动员,一方面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斗争实践。青岛有6家日商纱厂,日商纱厂厂主对工人实行严厉的剥削,邓恩铭秘密地将一部分纱厂工人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夜校中学习,启迪他们的觉悟,秘密组织工会,发动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罢工。这让邓恩铭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不久被捕,后被驱逐出青岛。在王尽美等其他罢工领导人的接续领导下,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罢工取得胜利。这次罢工,把青岛的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罢工的胜利和工会的成立,使得日本人的统治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日方千方百计反扑,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第二次同盟罢工。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反动军阀,在青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五二九”惨案。邓恩铭得知这一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化妆秘密返回青岛,与其他共产党人一起,共同领导青岛人民的反帝反军阀斗争。这个时期斗争形势瞬息万变,邓恩铭又领导了日商纱厂工人第三次同盟罢工。他没有被险恶的形势所吓倒,仍不停地往来于各厂工人中间,了解情况,研究对策,指导工人斗争。

在青岛,邓恩铭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真理,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灵活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岛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无惧危险,英勇斗争,领导青岛的工人进行一次次的罢工运动,有效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提高了工人的待遇,推动青岛工人运动达到新的高潮。

以恒心守初心,以生命赴使命,为了初心和使命,邓恩铭不惧生死,不惜舍弃自己的一切,他一生三次被捕,两次越狱,始终坚持同敌人进行不屈的斗争。

(一)邓恩铭第二次被捕,意志坚定,坚强不屈

1925年11月,邓恩铭第二次被捕。由于常年为革命奔波操劳,他患上了肺结核病。入狱后,多次受刑,引起肺结核病发作,颈部也患上了淋巴结核。酷刑、重病交加,都没有摧毁邓恩铭的意志,他始终坚强不屈地进行革命斗争。

邓恩铭参加革命工作也受到了其家人的阻拦与压力。当年其叔父资助邓恩铭来山东读书,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叔父对恩铭同志参加革命非常痛恨,想尽办法迫使恩铭同志脱离革命。最初是劝说,劝说无效后,就断绝经济供给,都不生效。最后竟把在贵州恩铭同志的父亲请到济南来劝说儿子。恩铭同志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劳动人民,一生从未远离过家门,据说为了儿子,一路上捧着香炉念佛到达山东,与他叔父日夜规劝。恩铭同志始终不动摇。”①侯 志.山东省志资料[Z].1961,(3).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邓恩铭在亲情与革命理想之间,毅然做出了继续革命的无悔抉择。

牢狱之苦没有吓退邓恩铭,出狱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深入人民群众中,先后在淄博矿区和寿光农村开展党的工作。在与敌人的斗争中,青岛党组织受到极大的破坏,为了加强青岛地区党的领导力量,受上级党组织委派,邓恩铭再一次重返青岛,在极其危险的政治环境中,继续深入到工人和知识分子当中,宣传革命真理,扩大党的影响,整顿青岛党组织。

(二)第三次被捕,坚持斗争,组织两次越狱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的鲜明品格。因叛徒王复元、王用章兄弟的告密,1929年1月,邓恩铭在济南第三次被捕。在狱中,邓恩铭时刻关注当时社会的形势,当他得知中日两国签署《济南协定》,日军准备撤出,国民党政府接收济南的消息后,决定借机组织越狱,但因为准备仓促,第一次越狱失败。尽管第一次越狱失败,但是邓恩铭并不气馁,他又将狱中的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准备再一次进行越狱。他一方面加强对狱中党员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组织绝食斗争,增强难友对共产党的认识和信任,主动要求并愿意接受党组织的领导。1929年7月21日,邓恩铭组织了第二次越狱,这次越狱斗争中,有6人成功逃脱,邓恩铭因体力不支,被敌人追回。这次越狱,震惊了国民党当局,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引发当时很多媒体的报道。

(三)壮志未酬,血沃中华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邓恩铭在狱中写下诀别诗,诗中邓恩铭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一览无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不惧生死,却为壮志未酬而感到惋惜;
同时,他坚信在一批批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中国革命终将走向胜利,中国人民终将摆脱痛苦,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1931年4月5日清晨,在敌人的枪声中,邓恩铭血沃中华,献出了自己年仅三十岁的生命。他用一生践行和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回望一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未来各种可以预见的挑战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既需要物质的角力,更需要精神的对垒。伟大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历久弥坚,我们必须永远把其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邓恩铭工人青岛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情感读本·道德篇(2022年1期)2022-04-13上合,从青岛再启航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青岛如何引进人才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印象邓恩铭(外一篇)夜郎文学(2017年2期)2017-09-26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治理现代化研究(2017年12期)2017-06-21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基层关工人的梦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大众文艺(2014年4期)2014-01-28

推荐访问:建党 实践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