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节日相关知识科普学习认识共十一个节日

 日常节日相关知识科普学习大全

 春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相关内容 儿童节相关内容 父亲节相关内容 国庆节相关内容 教师节相关内容 劳动节相关内容 母亲节相关内容 元旦相关内容 元宵节相关内容 中秋节相关内容

  春节相关内容 春节的历史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 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 104 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 2000 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春节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春节的 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怕响、怕红、怕光,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诗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

 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图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舞蹈。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耍龙灯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木纸、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龙灯的耍法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好看。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得到了发扬和光大。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就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一片浓浓的东方气概。

 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在过会时,沿途的大商号在门前设八仙桌,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高跷队在此稍做逗留,或表演答谢。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步子变换为走八字。在表演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难险动作。

 高跷艺术在一些农村冬闲时,仍有组织排练的。在京城各处游园会、庙会中时有可见。

 包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 12 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 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祝福

 1.新年祝你人气高高,快乐飘飘,苦也陶陶,乐也陶陶;喜气高照,运气正妙,青春年少,开怀常笑!

 2.友谊就像青春里的一道彩虹,光芒四射,你我要成为永远的朋友,新的一年马上到来,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3.雪,舞出温馨;雾,弥漫情意;风,鼓荡思念;钟,敲来平安;新年,送出问候;祝福,温暖心灵:愿你在春的脚步声中畅享快乐幸福!新年快乐!

 4.是缘分让我们相聚在这所学校,而我们又有着共同语言共同理想共同目标;为了将来还能一起奋斗,我们努力吧!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祝你和你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5.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一年,忘记荣誉;新的一年,抛开伤心;新的一年,全新出发;新的一年,收获更多!祝亲爱的你新年快乐!

 6.朋友,我要快马加鞭,给你送去我的祝福,表达我最真诚的意愿,把最美的心愿和最多的快乐送给你,让你马到成功,学飞进步,新年合家欢乐!

 7.浓浓的情谊与祝福,绵绵的思念与问安,在这美好的日子,愿祝愿随着卡片带给你温馨的问候,盼你能时常想到我,也希望你能知道,无论天涯海角我都深深祝福你!新年快乐!

 端午节相关内容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

 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 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 1 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

 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儿童节相关内容 儿童节的来历

 1942 年 6 月,德国法西斯党卫军包围了现在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市附近的利迪策村,枪杀了 16 岁以上男性公民 140 多人,全部婴儿和妇女被押往集中营,另外有 90 名儿童被押往波兰的一个集中营(其中只有 17 人活到战争结束)。村里所有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或被铲土机夷为平地。就这样,一个好好的村庄被法西斯党卫军毁灭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 年 11 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正式决定每年的 6 月 1 日为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即“六一”国际儿童节。

 国际民主妇联作出每年 6 月 1 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决议后,1949 年 12 月 23 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中决定自 1950 年起,每年以 6 月 1 日国际儿童节作为中国儿童自己的节日,并放假举行庆祝。从此中止了 1931 年起由中华慈幼协会建议的每年 4 月 4 日为我国儿童节的活动。

 于是,1950 年 6 月 1 日便成了我国建国后的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

 此后,我国每年的 6 月 1 日都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各国儿童节习俗

 印度:特别纪念日作儿童节

 印度将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庄亚鲁的诞辰纪念日 11 月 14 日作为儿童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伊斯兰国家:快乐的“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 14 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非洲国家: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非洲西部的国家大都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而且往往持续一个月。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在“儿童狂欢节”里,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伊拉克:不知道还有儿童节

 不过,比起上述国家的儿童,伊拉克的孩子们就可怜多了,当许多国家的小朋友在欢庆儿童节的时候,伊拉克儿童大多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他们仍一如既往,或在学校上课,或在作坊打工,或沿街乞讨。

 一些伊拉克人透露,在萨达姆执政的 20 多年里,6 月 1 日被定为伊拉克的石油国有化日。

 每到这一天,伊拉克全国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与儿童无关,所以孩子们就没有过过儿童节。

 在被忽略的儿童节里,伊拉克幼儿园、小学里没有任何节日气氛,自然也不会有庆祝活动。

 描写儿童的诗句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 2.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舟过安仁》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4.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8.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9.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观游鱼》 10.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与小女》 11.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溪居即事》 12.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花影》 1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 14.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桑茶坑道中》 15.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1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所见》 18.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童诗》 儿童节相关现代诗歌

 1.可爱的六一 六一的天空湛蓝如水, 六一甜美的歌声, 使我们那一颗颗晶莹剔透, 纯洁无比的心翼翼地绽开, 六一的梦悄悄绽放在我们身边! 六一的祝福温暖我们的心田! 六一的欢笑洋溢在我们周围! 六一的我们被霞光笼罩!

 这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 是所有小朋友热盼的节日! 祝所有小朋友六一节快乐!

  2.《含苞的小花》 我们是祖国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是中华优秀的儿女! 我们要用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

 举起山,挑起河, 捧起现代化的祖国, 飞向金色的目标…… 中国所有的小朋友要团结、奋进、加油! 灿烂的明天是属于我们的! 祝福所有的小朋友六一快乐! 3.《我们是鲜花》 你可曾看见鲜花的舞蹈, 是那么的妖娆。

 你可曾听见鲜花的欢笑, 是那么的多娇。

 你可曾在鲜花的歌声中去追寻童年甜甜的曲调, 不管是铃兰还是熏衣草, 那美丽的花语把我们环绕, 黄色蔷薇是永恒的微笑, 墨色山樱是高尚和淡薄, 让这些美丽的鲜花伴随幸福来到。

 父亲节相关内容 父亲节的来历

 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 5 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 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 6 月 5 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 19 日,即 1909 年 6 月第 3 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伯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 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父亲节祝福

 1.扣颗纽扣,系上父亲的爱;摸摸脑袋,那是无言的爱;坚定果敢,那是行动的表率;言语少,那是刚柔相济的爱。细节见关爱,父爱暖心怀。祝父亲节日快乐!

 2.你把手围成一个圆,帮我找到生命的中心;你把肩挺成一座山,助我攀上成功的高峰;你把背躬成一座桥,伴我渡过幸福的彼岸;你把眼融成一轮明月,伴我走过每一条人生路。父亲,是你的爱缔造了我,成就了我。今天是你的节日,我想大声地告诉你:我爱你!

 3.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温暖如骄阳,宽广如江海。我在父亲的爱中成长,如今我长大了,我要用更多的爱来回报你,我最亲爱的老爸,父亲节快乐!

 4.爸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每当想起你,我就无比得自豪,是你时刻在激励我不断奋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祝福你!

 5.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硬骨是我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爱您!祝您节日快乐!

 6.父亲是一泓美丽的清泉,让生活洒满恬静;父亲是一轮明亮的太阳,让生活充满温暖;父亲是一座挺拔的高山,让生活总是向上;父亲是一首温馨的歌谣,让生活总是快乐。父亲节到了,愿父亲节日快乐!

 关于父亲的名言

 1.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达芬奇

 2.父亲的德行是儿子最好的遗产。——塞万提斯 3.父爱是水。——高尔基 4.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5.使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贝多芬 6.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国庆节相关资料 国庆节历史由来

 10 月 1 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1949 年 10 月 1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 年的 10 月 l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 年 10 月1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 10 月 1 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 1949 年 9 月 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 10 月 1 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 10 月 1 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 年 10 月 2 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 10 月 1 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 10月 1 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国庆节小知识

 10 月 1 日是中国的国庆节。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1949 年 10 月 1 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在隆隆的礼炮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聚集天安门广场的三十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

 国庆节爱国教育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1990 年 6 月 28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该法于当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国旗的诞生:1949 年 6 月 16 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 7 月 14 日至 8 月 15 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 年 9 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 月 25 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 年 9 月 27 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第一根国旗旗杆是 1949 年开国大典毛主席升旗时用的那根旗杆。高 22 米。

 1991 年 5 月 1日重新修建了国旗旗杆,高度达 32.6 米。更换旗杆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已站立了 42 年的国旗旗杆确实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大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修建起来了,旗杆的高度已明显显低,与之不相衬。改建后的国旗杆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内层四周是高 80 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 2 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 2 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 5 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国旗基座四周是用 56 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 56 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升降国旗:1990 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 2 分 07 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战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战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 13 至 15 把之间。

 更换国旗:1990 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换一面。每逢重大节日,必须更换新国旗。即使国旗不受损,悬挂的最长时间也不能超过 10 天。

 教师节相关内容 教师节的来历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 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 9 月 10 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985 年 9 月 10 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祝福语

 1.粉笔染白了您的黑发,却将您青春的绿色映衬得更加浓郁。在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辛苦了,我的老师,爱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在这属于您的日子里,祝您节日快乐!

 2.亲爱的老师,向您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在人生旅途上,您为我点燃了希望之光,您所做

 的一切润泽了我的心灵,开阔了我的视野。值此教师节之际,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向您致十二万分的敬意!

 3.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我们就像您培植的小树,我们愿在冬天为您抵挡寒冷,春天带给您绿意,夏天带给您凉爽,秋天带给您硕果。祝您教师节快乐!

 4.您将宝贵的人生经验用心馈赠,您将珍贵的青春无私奉献,您用行动带领着我们迈向成功。教师节之际,我想真诚地对您说声:老师,谢谢您,您辛苦了!

 5.当星星隐匿在遥远的天际,依稀的灯光依然闪亮在您窗前。正因您的执着,才有我们璀璨的明天!节日快乐!

 6.没有强壮臂膀,却有广博胸怀,您用您的心血,播下新蕊朵朵;没有金钱满屋,却有知识无穷,您用您的真心,给予我们鼓舞。教师节之际,愿您快乐!

 7.老师:每一缕的阳光是我对您的祝福,每一颗星星是我看您的眼睛,每一丝雨牵着我对您深深地思念,想念你。如今,天空已经成为我们的领地,而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们飞翔的信念和力量。

 8.您的声音,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您的身影,常常在我脑海浮现;您的教诲,日日驻在我心田,在今天这属于您的日子里,我只想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相关名言

 1.教师是太阳底下再优越没有的职务了。

 ——[捷克]夸美纽斯 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国]布鲁纳 3.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德国]歌德 4.没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德国]黑格尔 5.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前苏联]捷尔任斯基 教师的十个称谓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先生——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只是它的规格被提高了,人们

 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众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这也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

 园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枝繁叶茂,姹紫嫣红,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

 慈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人们把老师比作“慈母”,主要是对那些有着“童心母爱”的女教师给予的最亲切、最真挚、最感人的尊称。

 春蚕——最纯挚的称谓 对“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对蜡烛的赞美也是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叨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

 春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我们的老师就如那绵绵的春雨,用播洒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丰富知识去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秀的人格去潜移默化培育学生的品德,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去熏陶学生的心灵。

 人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一个人接一个人踩着肩膀向高处攀登叫作搭人梯,人梯是古代向上攀高、攻城拔寨、翻山越岭所创造的集体配合行动,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劳动节相关内容 劳动节由来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 年 5 月 1 日,芝加哥的 20 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 7 月 14 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 5 月 1 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 年 5 月 1 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 1918 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 年 5 月 1 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 1949 年 12 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劳动节标语

 1.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2.弘扬劳模精神,讴歌劳动创造!

 3.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4.向劳动模范学习,向劳动模范致敬!

 5.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6.弘扬劳模精神,促进振兴大业!

 母亲节相关内容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06 年 5 月 9 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 年 5 月 10 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 1948 年安娜谢世时,已有 43 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母亲节在我国最早是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 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 1989 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在母亲节许多人将康乃馨赠给母亲,这是源于 1934 年 5 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母亲节祝福

 1.报不完的恩,是母亲的恩。还不了的情,是母亲的情。谢不了的爱,是母亲的爱。表达不了的真诚心,依然是浓浓的母爱情。母亲节,只有真真的祝福,愿母亲健康永远,快乐常伴!

 2.每一次倔强,母亲都包容;每一次抉择,母亲都支持;每一次成功,母亲都高兴;每一次失败,母亲都鼓励;每一次梦里都有母亲爱的微笑,每一次醒来都有母亲爱的气息,母亲节到了,愿母亲健康快乐。

 3.五月的天空映着晴朗的蓝色,那是母亲浓情的渲染;五月的阳光撒着明亮的温暖,那是母亲怀抱的臂弯;五月的鲜花开着耀眼的灿烂,那是母亲不老的容颜;五月的微风绕着缱绻的柔情,那是母亲关爱的永恒。母亲节到了,祝亲爱的母亲永远快乐幸福!

 4. 最动听的话语,是母亲的呼唤;最美丽的容颜,是母亲的面容。当我们回到家,最想见的是母亲。当我们远离家,最惦念的是母亲。当我们快乐时,最想分享的人是母亲。当我们痛苦时,最愿倾诉的人是母亲。母亲节到了,愿全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

 5.妈妈的爱是一首最深情的爱的乐章,为我弹奏出最动人最灿烂最圣洁的乐曲。这种爱融于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以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抵御人世间的春寒秋冷,一直伴我成长。母亲节到了,愿亲爱的母亲节日快乐!

 6.有一种爱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大公无私,有一种爱奉献到老,有一种爱无怨无悔,这是伟大的母爱。母亲节到了,祝天下母亲幸福、快乐、健康!

 关 于母亲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赞美母亲的现代诗

 赞美母亲

 母亲是一艘大船

  载着我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成长

  强壮我的身心

  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

  带着我云游四方

  用她那优美的曲调

 颂吟着祖国的历史

  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啊!母亲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母爱 在悲伤时您是慰藉 在沮丧时您是希望 在软弱时您是力量 在您小小海湾中躲避风雨 您为我开阔了视野 您是我永远的挚友生命的动力

 元旦的由来 元旦,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 1912 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 月 1 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 1 月 1 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趣俗

 元旦代表一年的尹始,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庆祝元旦的到来,世界各国庆祝元旦的方式各不相同,很多地方庆祝元旦非常有趣。汤加是世界上第一个庆祝元旦的国家,中国是第十二个庆祝元旦的国家,西萨亚摩是世界最迟庆祝元旦的国家。

 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抱头痛哭迎新年

 印度的一些地区,元旦时人们不但不庆祝,反而抱头痛哭。据说是感叹岁月易逝及人生的短暂。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不动烟火吃冷食

 巴拉圭人在新年来临的前五天,上至国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都不动烟火,只吃冷食,直到元旦零时钟声敲响后才点火煮食物,庆祝元旦。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

 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

推荐访问:节日 科普 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