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学习共同体学习体会

 学习, 从倾听他人的声音开始

  ------学习共同体培训体会

 书声完小

 孙显华 我有幸于 6 月 18 日、19 日跟随旗教育局几位领导参加了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举办的《学习共同体研修----深入学习的发生》主题研修会,这次研修会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学习共同体课堂样态重点课和焦点课的课例观摩。感觉受收获多多。现写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心向往之的课堂样态---学习共同体 6 月 18 日,听了李前前老师执教一年级的《古对今》和黄春燕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剃头大师》两节观摩课后,感触颇深:“ 静静地倾听,努力地思考或大胆地发问,充分表达或主动分享,是学习共同体 课堂的三个主要表现。” 如果把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样态和以前听过的一些公开课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在上“假课”,许多孩子都在“假学”,假课的一个表征就是课堂只属于那些出类拔萃的孩子,属于那些“会的孩子”,而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陪读而已。

 两位老师的课堂体现出了三个“不一样”。首先,学生不一样了。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讲与记录,更多的是倾听和交流。课前自主预习成为常态,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课上积极发言保障课程进度,他人表达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生在台上分享交流时,台下根据台上学生的发言记录、整理、分析,并向学生提问。

 其次,教师不一样了。学生发言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发言完之后也不进行点评,只负责记录,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讨论被带偏,教师要及时引导,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教师整堂课全力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讨论时,老师蹲在学生身边看学习风景。

 最后,课堂不一样了。U 型座位,4 人小组,面对面交流。讲台不再是教师的专场,而是更多地交给学生,成为学生分享智慧的舞台。学生可以在分享期间自由上台发言,利用多媒体、黑板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二、共享共生共成长的课堂走向---学习共同体 6 月 19 日上午,听了陈静静博士的讲座,她认为我们在教研中最常见的做法应该是观察和分析“孩子如何学”,而不是观察“教师如何教”。陈博士在 18 日和我们一样坐在学生旁边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学生的学习,一边记录一边拍照。在讲座中,她把听课观察到的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同老师们交流,她说:“学习共同体的教师要用耳、眼、心去倾听,听出学生的困惑,听出学生内心的需求,听出组内学生、组间群体的差异等,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安心学习、热衷学习”。

 在讲座中,陈静静博士说,真实学习的发生,从教师成为真正的倾听者开始。具体介绍了倾听的三层含义:

 1.

  听到别人说了什么? 2.

  听懂别人为什么这么说? 3. 听得懂别人这么说源于什么影响。

 真正倾听的发言往往是以“ 听了某某同学的意见之后想到”的方式来

 展开的,学生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听取、思考和反刍别人的观点,并能够平等地参与交流和探究。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们的合作学习。

 反思我的课堂,没有每天在课堂上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也从没想过他们在不认真听讲背后的感受。然而,我恰恰做的最多的是批评,是生气。课堂上往往心里最在意的是,四十分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能否达成!在这个目标驱使下,课堂往往成了我和学优生的对话!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设计都应是根据学生的真实状态的而设计,而改变。发现学生的难点在哪里,从而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每一次培训都是自我提升的机会,学习共同体课例研修活动让我又习得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情况有效运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成就每个学生成长中,修炼自己,成就自己!

推荐访问:银川 学习体会 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