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安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安全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人们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发挥着建构或结构的作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要群体,其意识形态观念结构特点与整个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存在着互构的关系特点。高校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对策手段以及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等问题;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三是整合高校自身的资源,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模式;四是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念的能力和自觉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 2020年 3 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 9.04 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 .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 9 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 岁的人群占了 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 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 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 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 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 的冲击和威胁。随

 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 、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特点,在摆脱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导向下的填鸭式知识学习阶段后,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的自由探索阶段。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网络世界的遨游,在此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否发

 挥了实效,个体自身科学理性思维是否形成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生认知自己、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认知结构和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认知发生在自己身边和所处社会空间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当中,属于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之一;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拥有相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其所展现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在推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进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 事业的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结构特点,则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正是基于上述两点,高校思想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 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课通过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力图强化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 事业的总体认同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被关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群体,而是与校园围墙之外的社会时刻发生联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甚至是治理的年轻群体。与已经发生巨大现实变化相比,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出现诸多局限性,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

 育仍然主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完成,即主要通过课堂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然而,课堂教育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即使一趟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离开课堂后,学生更多是被网络空间中的世界所包围。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刚刚在课堂上初步构建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转眼就会被网络空间中的热点 以及围绕这一 所形成的舆论场结构。从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来看,只有极少数注意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手段。随着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在网络空间达到相对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第三,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成为网络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在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谣言、抱有特定目的的价值观宣传以及网络营销宣传等,涉世不深的人生阶段特征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身处网络包围中的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真假,很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但在实践当中,受限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效都难以尽如人意。

 三、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深入教育领域已是不可逆的历史发展趋势,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因此也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以思政课堂为主的教育观念,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环境对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结合大数据分析等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网络空间所关心和深度参与的热点问题和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堂教育当中。二是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首先,形成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主题班会、团会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空间的双重性,即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它也有大量的潜在风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其一,能够保证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其二,学生通过沟通机制,可以针对自身所关心的

 问题或 与老师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高效解决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使学生对所遇问题、所处环境的观点看法趋向负面和激化;最后,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便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凸显自身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存在感,如组织教师定期就一些学生所关心的国内外重大热点 进行网络直播讲座,引导学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三是整合资源,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模式、方法、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有着丰富的智力和人才资源,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等问题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寻当前难题的具体解决对策。并进一步研究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特有的内在规律,努力构建一套高效的教育模式。四是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网络空间虽是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因此,应加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使学生在网络世界畅享自由的同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破坏性影响。总之,要解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教育效果,首先,要把握意识形态本身的特征,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其次,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抵制不良网络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构建良好网络空间秩序环境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脆弱性和威胁,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

 争夺对网络空间环境的“控制权”,消除藏匿于网络世界中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推荐访问:安全教育 论文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