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2020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 年度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49 号)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要求,我市认真对照 12 个方面评价重点,全面开展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我市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首都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每位市领导每年到高校不少于 2 次;进一步健全市领导上讲台工作机制,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教材建设作为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四个一”举措为牵引,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 100 项措施,全面打响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

  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推进民办学校党组织“两个覆盖”,工作覆盖率达到 100%。

 推动党组织关系在市委教育工委的高校按照 1:200 要求配齐配强高校辅导员;落实岗位补贴、培训研修、“双线晋升”等政策,扎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二)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始终把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放到全市防控大局中统一领导、统筹部署,指导教育系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始终把 320 多万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抢抓窗口期,打出组合拳,构建市、区、校三级疫情防控体系,成立 14 个督查组,向各区、各高校派驻 89名联络员,持续开展全覆盖、全过程督查,筑牢教育系统战疫“防火墙”,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出台2020 年春季学期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打造在线教学空中课堂,免费开放历年录制的名师同步课、特级教师辅导课等在线课程 1.7万余节,组织千余名骨干教师新录制市级课程 4000 节,覆盖全学段 9 个主要学科;组织在京 66 所本科高校开设在线课程 8.5 万多门次;通过歌华有线电视、北京数字学校官网、电信企业 IPTV、互联网企业等五类 15 家传播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推送给每一名学生,确保大中小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克服疫情对中高考的严峻挑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中高考顺利实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加快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建立“五育并举”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围绕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首都教育系统 9 万多名师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充分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资源,强化爱国主义、道德法治、生命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制定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筹备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体育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加强体育教学指导。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学农实践活动。

 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出台公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方案,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56 所高校 462 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57 所高校 155 个专业被认定为市级“一流专业”。2019 年投入资金 19.67 亿元,建设高精尖学科 99 个、高精尖中心 22 个、北京实验室 13 个。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出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群)、工程师学院及大师工作室建设。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开展网上招聘双选,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努力扩大就业岗位,201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95.62%。推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三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在园团队 303 支;夺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

 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

 推进教育扶贫支援。实施教育扶贫支援项目 171 个、教育扶贫工程 5 项,创建教育精准扶贫“京保模式”,补齐贫困县教育短板。克服疫情影响,依托“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启动实施近 20 个互联网“云帮扶”项目。组织对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骨干开展集中培训,通过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三)坚持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制定北京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方案,推进教育部门接收的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治理任务完成比例达 97%以上;建立工作台账,大力推进未移交的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尽快建成并移交属地教育部门。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切实提升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2019 年,新增幼儿学位 3 万个,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 80.73%,超额完成 76%的年度目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2.96%,超过国家规定占比 50%的要求。

 推动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出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集团覆盖学校新增 101所,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教育集团 158 个、学区 131 个,三分之二以上中小学校纳入学区制管理。印发市级统筹一批优质学校工作方案,目前已开工建设 7 所。发挥优质课程资源优势,推进北京数字学校常态化应用。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我市

 户籍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102.0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 99%以上。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均不存在大班额问题。

 加强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统筹协调城区 31 所优质学校与通州区中小学校建立“手拉手”对口支持关系。统筹西城区、海淀区 11 所优质学校、教科院等支持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小学优质资源全覆盖。对全市 105 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干部教师进行培训,召开农村中小学管理工作专题会,做好乡村小规模和乡村寄宿制两类学校建设情况验收,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

 大力推广普通话。积极开展“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和普通话图书捐献活动。坚持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全市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比赛等。

 (四)坚持规范健康发展,加强民办教育扶持与监管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中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制定北京市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办法,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北京市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现有民办学校变更法人登记类型实施办法(试行),建立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印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民办学校扶持政策。针对疫情对民办幼儿园和线下教育机构的影响,出台减免房租、延期纳税、发放人员工资补助等措施。引导民办高校按规定退还学生住宿费,并给予适当补贴。

 加强民办教育监管。实施民办高校年检、督导专员等制度,全面加强学校招生、内部治理、学校用名等重点领域监管,并探索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研究制订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备案审查工作制度,积极探索运用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备案承诺制等方式,提升监管效能。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各类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核查一起、处置一起,积极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

 (五)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落实“两个只增不减”。2019 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1125.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25%;在校学生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同比增长。印发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谁使用、谁负责”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各类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根据办学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拨款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及时进行调整,建立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同步调整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普通高中参照义务教育学校工资政策执行。

 (六)坚持督导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 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北京市教育督导规定修订工作 。

 2019 年首次对东城区等8 个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首次对 592 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进行督导评估。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321

 所样本校近 9600 名学生参与。落实深化机构改革要求,市教委加挂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牌子,市教委主任兼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比照市级机构设置,各区均已成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目前全市专职督学 407 人,兼职督学 1817 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市中小学学位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今后一段时期,受出生人口增长和“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全市从小学到高中学龄人口规模快速增加,中小学学位缺口压力持续加大,核心区及部分人口密集地区学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突出困难 受疫情影响,工作岗位需求缩减,毕业生就业进程受阻,就业进度整体延后,签约进展缓慢,就业形势复杂严峻。截至 8 月20 日,2020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 80.1%。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迫切需求 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不稳定情绪和心理波动,引发焦虑烦躁情况,甚至出现极端行为。部分学生家长沟通方法简单粗暴,亲子沟通出现不畅,致使家庭矛盾激增。

 (四)线上线下教育需要加快推进融合发展 促进在线教育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的政策供给与保障措施需进一步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开放需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

 需进一步探索,教师适应在线教育的能力与在线教育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 加快中小学校建设,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大出租出借校舍回收力度,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统筹使用各类教育设施,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促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突出生态涵养区办学特色。为各区提供中小学学位建设的“政策工具包”,努力形成保障学位需求的政策合力。

 (二)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实施“网上就业、从容战疫”行动,策划网上双选会,推进就业指导“空中课堂”建设,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帮助毕业生就业,建立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和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定向推荐岗位和发放补贴。多渠道缓解就业难题,努力扩大研究生招生指标,鼓励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扩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招聘高校毕业生数量。

 (三)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试点建设家校

 社共育咨询室,引导家长维护良好的家庭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心理危机苗头,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发挥高校心理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理性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冲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 健全在线教育常态化发展保障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优质社会化、市场化在线课程资源纳入部分阶段日常教学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完善全市统一的优质数字资源平台,将优质数字资源整合共享作为教育大数据建设重要内容,推进北京数字学校转型升级。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方案,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和线上沟通指导家长的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推荐访问:北京市 履行 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