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跟着时评学写作:2月精品时评--上热搜歌舞节目、“犇”向美好生活、一样坚守、这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评2021春晚、三牛精神

 跟着时评学写作:2 月精品时评--上热搜的歌舞节目、“犇”向美好生活、一样的坚守、这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评 2021 春晚、三牛精神

 1、上热搜的歌舞节目,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近日,一档来自河南卫视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网络热搜。“美,是真的美!“人们在看过视频后禁不住这样赞叹:“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

 这场 5 分多钟的舞蹈讲述了夜宴的乐师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14位“丰腴”的唐朝少年仿佛从画中走来,她们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代女性面部的潮流妆容“斜红”,服化道的考究让博物馆中的唐俑形象“活”了起来。

 不仅是人物,导演通过 5G+AR 技术在舞台上营造出了一种“人在画中游,前阻青山,后倚廊桥”的幻镜。当这些舞者越过山岭来到大气磅礴的宫廷,只见空中飞鱼,乐师飞舞……一个俯瞰的运镜将节目推向高潮,真不愧是盛唐洛阳,美轮美奂!

 有人评价这一节目是将“虚拟和现实、传统与现代、国粹与科技”结合在了一起。评价中肯,但节目能够实现排名微博综艺榜晚会栏目类第一、单个视频累计 1000 万次观看、让人们发自真心地喜爱,也不单单是这一句话概括的原因。

 在评论中,网友提到最多的一个词还是“灵动”。有网友截图表达自己最喜爱的一幕,是一个唐俑少女撅着嘴,把另一个少女顶开,原来是在责怪她掉队。

 这样幽默诙谐的笔调贯穿了整个舞剧,没有刻意追求演员整齐划一、笑容饱满,每一个“唐俑”少女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性情。嬉笑嗔怪,全凭心情,还给观众贡献了不少表情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灵魂”。人们通过每个舞蹈演员的眼神和动作,就读懂了她们的心思,产生了共情。

 演员们扮演的乐师,在历史中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或许没有几个乐师在历史中留下姓名,但正因为她们展现的是古代平凡个体的状态,也格外让观众产生一种贴切真实的感受。

 艺术源于生活,也需将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在知名舞剧中,不乏类似《长恨歌》《孔子》这样讲述大人物的,它们在挖掘传统文化精粹方面高度浓缩、让人震撼,但类似《唐宫夜宴》这类关照普通人的舞剧则显得轻松欢乐、却也同样打动人心。

 这些舞剧看似普通,但背后作为支撑的中华传统文化却足够深厚、广阔,让人们能够有持续的动力去发掘和探寻。比如,有观众说《唐宫夜宴》看了不下十遍,这不仅仅因为舞蹈之美让人共情,也因为节目承载的文化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成功吸引了不少人对其背后的文化渊源进行考古。

 比如,舞台上玻璃笼罩的文物,件件皆为珍宝,《簪花仕女图》和《千里江山图》,皆为传世名画,不仅让舞台一下子厚重起来,也让人们对节目的回味无限延长。

 讲好传统文化的故事,不仅仅是邀请人们走进博物馆观摩文物,它也正在以更加鲜活、丰富的形式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唐宫夜宴》的出圈是一个信号,而在互联网上早有“国风舞蹈”的热潮。b 站 up 主唐诗韵,作为一名 90 后国家一级演员,就凭借柔美不失力量的中国古典舞,圈粉无数,她主演的《昭君出塞》《水月洛神》等舞台剧,让“仙女”“美哭了”的弹幕打满了屏幕。

 文化是抽象的,却也是无数彼时彼刻曾经真实生活过的人所编就的一张意义之网。舞台艺术通过选取其中的几个节点,进行演绎和放大,让人们在获得感官的愉悦与共情的同时,也更能够追根溯源,产生心灵的呼应。

 真实性和艺术性,让传统文化在流量时代,也能够获得人们的青睐。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2-15)

 2、春晚频上热搜,折射网友们“犇”向美好生活的渴望 央视新闻 2 月 12 日消息,说起央视春晚的“热搜体质”,那真不是盖的。这边,岳云鹏刚在春晚舞台上说了句“我猜一会儿,‘岳云鹏说对了’会上热搜”;那边,网友们就立刻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帮他完全成了这个“心愿”,而且还直接送了他个“热搜第一”。从1983 年算起,2021 年的春晚已是第 39 届。在除夕之夜陪伴中国观众辞旧迎新、守岁纳福的春晚,已经成了中国人春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如今表现在网络上的,就是网友们热议的春晚话题一个接一个,停都停不下来。

 这不,除夕晚上八点准时登场的牛年春晚,开播还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就有十多个相关话题前赴后继地冲上了热搜。在此后的几个小时里,“陪你看春晚”“春晚红口罩”“春晚节目单”“牛年春晚表情包大赛”“明天会更好 经典就是经典”“成龙是去劝架的吧”“王源都长大了月亮姐姐还没老”等春晚话题,一直都处于被热议的状态。

 网友们对春晚的热议停不下来,有的是感同身受、直抒胸臆,有的是幽默调侃、开怀一笑。无论哪一种心态,都只是表明了不同群体打开春晚的方式不同,但大家在春节时的所思所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团圆、平安与快乐。就像春晚举办了 39 届,改变过节目内容,改变过舞台呈现,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气氛从未改变,家国一体、阖家团圆的主题从未改变,紧扣社会现实、紧贴火热生活的特点也从未改变。

 网络高人气的关注首先体现在一个“新”字上。今年春节有些特殊,因为疫情,很多人积极响应倡议,留在了异地过年。适应这种新情况,今年的春晚首次采用 8K 超高清视频和 AI+VR 裸眼 3D 演播室技术,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旅程。贴近现实生活共情百姓心声,形式多样的精彩节目陪伴人们共同度过这个不平凡的节日。

 春晚话题频上热搜,稳稳带动网上超高流量。这一流量的背后,网友们也在为创作者们扎实的艺术水准和实力点赞。春晚邀请到的很多影视剧演员们,去年都有着为人们熟知的作品,在总导演陈临春看来,春晚的年度特征成为了一年来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水位表”,也反映了文艺领域的繁荣景象。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防控众志成城、脱贫攻坚大获全胜、航天事业成果丰硕……2020 年我们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都在今年的春晚中得到了呈现,融合在一个个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的歌曲、舞蹈、小品中。

 所以,与其说春晚天生具有“热搜体质”,不如说春晚与时代紧密相关,网友们爱生活、爱快乐、爱分享的魅力扩散太快、引力太强。特别是今年,那些没能在一起过年的亲人们,当他们观看着同一台春晚,在同一时间倒数迎接新年钟声,这种“天涯共此时”的真实,不就是一种团圆吗?不同年龄的人看春晚,或许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心态不同,但温馨与温暖的感觉却是相通的,“犇”向团圆、“犇”向美好生活的信念与行动,是一致的。

 (来源:

 央视新闻 2021-02-12)

 3、不一样的春节,一样的坚守 春节向来是消费旺季,尤其是在就地过年、减少聚集等背景下,“网上嗨购”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快递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数据显示,除夕和初一两日,全国快递处理超 1.3 亿件,同比增长 223%。

 惊人的数字,承载着广大消费者的期盼与喜悦,更离不开无数快递从业人员,尤其是

 快递小哥的坚守与付出。据悉,春节期间快递行业在岗人数超百万人。他们在寒风中穿梭,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他们放弃团圆,为享受团聚的人们送上祝福。

 必须要向他们道一句,“谢谢,辛苦啦!”要强调的是,受疫情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快递在服务时效上可能不尽如人意,希望大家多多宽容和理解,回馈特殊的付出。

 不只快递小哥,节日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群体还有很多。为国戍边的战士,时刻待命的消防员,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日夜备勤的基层民警,奔波不息的铁路职工,辛勤清扫的环卫工人……不一样的春节,一样的暖心坚守。于他们而言,春节就地过年早已是不变的选择,他们心中有“小家”,更有“大家”。

 辛勤的劳动者,守住的是自己的职责,是行业的承诺,更是群体的形象。也正是他们的默默守护,才换来了团聚的从容、节庆的欢乐。而和这些坚守的人们对话,你会发现,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打了这份工,就该尽这份力”,这种“本该如此”的淡然更令人尊敬。

 时光静好,心怀感恩。这两天,一则“女客运员除夕夜站台起舞”的视频火了。“站台就是舞台”,“小姐姐的半夜独舞,全国人民为你喝彩”……客运员舞姿动人,网友的留言更让人心里暖暖的。无独有偶,武汉除夕夜,有市民专门为执勤民警送去热饺子,表达谢意。一次次真情互动,无疑是春节里的一道道美丽风景。

 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平凡的坚守。其实,把视野从春节扩展到日常,无论是风雨无阻的快递小哥,或是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每一个平凡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坚守,都有荣光闪耀的时刻。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个人都是平凡英雄,每个人都了不起。

 最是奋斗动人心。新的一年已经起航,让我们向无数“不回家”的劳动者致敬,不待扬鞭自奋蹄,脚踏实地加油干,每个人赢得职业的光彩,换来的是社会的繁荣。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2-15)

 4、新华网评:这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新年的钟声带来了宁静与喜悦,也为新的一年敲响新的希望。回首不平凡的庚子鼠年,我们见证了逆行出征的豪迈、顽强不屈的坚守,感受到了患难与共的担当、守望相助的温暖,我们为英勇无畏的牺牲感动痛心,也为负重前行下的中国迸发出的巨大韧劲与无限潜力骄傲自豪。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令人猝不及防的开篇。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白衣战士披甲出征、火线鏖战,工程建设者风雨无阻、日夜赶工,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严防死守,科技工作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志愿者们挺身而出,将“爱”书写在抗疫一线……终于,我们用 1 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 2 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赢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这样的抗疫成果极为不易,是举国上下从古稀老人到“90 后”“00 后”青年一代等全体人民义无反顾、心手相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的伟大胜利。

 过去一年,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我们抵御住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我们获得了粮食生产的“十七连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难题得以解决;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放眼神州大地,我们自信自强、充满韧劲,生机勃勃、希望无限。面对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重大考验,品读这份令世界瞩目的历史答卷,深知其来之不易,更觉其弥足珍贵。因为这成绩背后,是无数人拼尽全力、顽强拼搏,是无数人万众一心、和衷共济。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进新征程,我们更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民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一往无前,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来源:

 新华网 2021-02-14)

 5、开放视野,青春节拍—评 2021 春晚 如果我们留意,舆论对春晚的总体态度,在岁岁年年人不同的热烈讨论中,也有一些微妙的“趋势”性判断,那就是由强调家家搬着小板凳的热切期待,变成了春晚就是一种陪伴,就是一种新春氛围的营造。春晚由一个大事件变成了寻常百姓家的新“年俗”。这就像体育竞技一样,越是大赛来临,越要强调,这不过是一场比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去享受那个过程吧,竞技者和观赏者因此都应保持从容心态。

 但春晚的主创者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创新的努力,每一年都会使出浑身解数。2021 年,这种探索的印迹依然十分鲜明,而且突显出一样鲜明的年度特色。

 春节是传统中国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节庆。红红火火的氛围是首选。今年的春晚舞台,在继续烘托喜庆欢乐的氛围中,更多了几分清爽。热烈的气氛与清新的景致相协调,美轮美奂又喜气洋洋。

 这是一台自觉彰显开放视野的春晚。整台晚会在强调年味儿的同时,把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所进行的伟大实践、美好生活做了生动诠释。人们在奋斗着、幸福着、快乐着,无论是否回家过年,大家都有一种风景这边独好的自豪感。晚会还特别强化了中国年的国际影响。开场的节目就是“国际题材”。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一开始就带给观众“中国年”已然是世界性节日的深刻印象。邀请意大利艺术家波切利演出,既是经典艺术的展现,也是因其对中国人民传递友好善意而做的选择。

 这是一台散发着强烈青春气息的春晚。今年的春晚贯穿着青春的节拍,充溢着年轻的活力。传达的是当代人的情感,歌吟的是当代人的曲调,散发的是当代人的气质,奏响的是当代人的韵律。在歌曲、舞蹈的创作上,在小品、相声等语言类节目中,叙说的也都是当代人的生活和话语,具有极强的当代色彩,回应的是当下社会生活里的话题。

 这是一台运用科技让艺术得到现代性呈现的春晚。近些年,声光电已经成为综艺晚会的重要依赖。炫目的视觉冲击,有时甚至抢了舞台表演的“戏份”。今年的春晚,在运用科技“装台”上有了新的突破。而这突破的途径却也包含着舍得“收敛”,即确实是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服务于艺术,以恰当的方式融合于艺术表演的体系当中。这一点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好印象。但这绝不影响节日气氛的营造,就像人们在节日里也不追求大鱼大肉一样,舞台设计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在艺术创作、艺术设计上的现代性自觉,是在审美上的一次提升。今年的春晚,观众可以更从容地欣赏歌曲的词意和曲调,观赏舞蹈带来的美感,与演员一起琢磨相声里的笑点和包袱。

 这是一台时代主题鲜明、艺术表达恰切的春晚。2020 年的中国极不平凡。这种极不平凡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切身感受、亲身经历过的。春晚必定会有特定的年度主题的表达。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抗击疫情、恢复生产,迎接建党百年,展望美好未来,无论是节目安排还是主持词设定,新时代的中国气象在春晚舞台上得到充分展示。如何让这些主题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达到入心入耳的境界,这显然也是主创者自觉追求的效果。鲜明的时代主

 题,切近的“年度报告”,努力以艺术的而不是口号式的、从容的而不是急迫的、灵动的而不是生硬的方式体现在艺术表演中。这一艺术上的自觉要求,也可以说是春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次成功尝试。可以说,今年春晚,在开着声音、闪着画面陪伴的同时,也解释了何以如此吸引人们驻足观望,静心观赏。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2-14 )

 6、发扬“三牛”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2020 年是极度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面对新的时代挑战,我们坚持创新引领、攻坚克难,努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面对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我们坚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取得决战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朴实亲切、饱含深情,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时代责任和现实要求,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培育者和供给体,理应走在弘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的前列,积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要发扬孺子牛精神,全面服务学生成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建设,充分做好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教师应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研究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不断提高专业知识

 水平和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弘扬拓荒牛精神,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高校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体,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高地,坚持“四个面向”主攻方向,统筹谋划事关全局和长远利益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强化基础学科建设,夯实创新基础能力。要打造行业科技服务新高地,面向卡脖子核心技术开展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短板,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要打造创新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着力造就一批国际战略人才、重要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要弘扬老黄牛精神,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世界上任何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不仅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在新起点上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困难挑战,必然会有荆棘坎坷甚至惊涛骇浪,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斗就是要尊重劳动,努力开展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要大力涵养崇尚劳动价值教育,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劳动实践,将劳动成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全方位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锤炼辛勤劳动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在生产劳动教育中把握基本专业能力,在服务性劳动教育中强化服务他人和社会责任感。要践行诚实劳动的行为准则,开展学业诚实守信教育、生活诚实守信教育和职业诚实守信教育,教育学生坚持通过诚实劳动获得自身发展,反对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要引导创造性劳动的发展方向,强化创造性劳动人才培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建强创造性劳动的后备队。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大力培养为民服务、勇于创新、善于劳动的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来源:人民网论坛 2021-02-13)

推荐访问:时评 美好生活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