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沃土里成长


   特级教师常因“特”而彰,我省首位任教在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特级教师肖晓阳,就以多才多艺的鲜明特色而闻名。他于诗联、书画、盆景、根艺、奇石、二胡、武术、工艺画、创新折纸等均有钻研,这一特质在他的教学与教研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广涉博收,玩教合一
  肖晓阳老师目前任教于霞浦六中,他原是化学教师,后又函授中文本科毕业。先后任教化学、美术、劳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还承担二胡演奏、书法、诗联、盆景、散打等第二课堂的教学与指导。
  提起肖老师,当地朋友称他颇具“传奇色彩”,因为他常常给人以惊奇,以下事例便是明证:他没学过口技表演,却在县级大型汇演中,惟妙惟肖地模仿枪炮、马蹄、摩托、火车、锯木、杀猪等声音,引起轰动;他不是音乐老师,培养的学生却通过全国二胡演奏业余十级(最高级)考试,并在全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大赛中获福建赛区二胡演奏十佳奖;他的根艺徒弟虽是小学尚未毕业的农民,但经他指导创作的根艺作品屡获全国金奖,获奖档次与数量居闽东之最;他在霞浦盆景界虽属晚辈,但对树木盆景研究颇深,后来居上,在专业刊物发表了《论盆树的树冠布局》、《盆树设计概要》、《盆树动感力感探源》等十多篇有分量的文章,出版了获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自编教材一等奖的《树木盆景》;作为化学老师,却热衷诗联创作研究,专著《诗钟津梁》得到全国诗钟研究委员会主任王鹤龄先生的高度评价。在“老祖书屋” 嵌字对联海内外征联大赛应征的五万多副对联中仅评奖十副,肖老师的联作“藏书四壁,入屋浑如迎老友;溯祖千秋,开篇便是晤前贤。”就榜上有名;肖老师的创新折纸堪称一绝,不借助剪刀画笔浆糊,全凭正方形纸张的折叠,竟然能创作出取经四僧、熊猫、卓别林、佐罗、惠安女等生动形象,出版的《折纸艺术》一书成为当时同类书中的翘楚……
  朋友问及肖老师为什么能有如此之多的爱好时,他常淡然一笑地回答:“生性好玩呗!”。其实肖老师涉猎宽广有其“理论根据”,深谈中,他援引《论语》的观点: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富而可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他认为,人对于财富的追求是有条件有限度的,唯有精神上的追求是无限的,因此他力求精神上的充实与自信。当有人笑指肖老师“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时,他却语出惊人:“学与玩没有截然的界限,教与玩可以合一。教师素质单一,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因不会‘玩’”;“‘ 玩’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不就是‘玩’的境界么?”他认为会“玩”的教师在教学教研更有灵性,在肖老师的教学中,确有许多“教玩合一”的例子。事实证明“生性好玩”非但没有影响他的教学,反而促进他的教学教研。他开发的系列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许多课例都与“玩”相关。《卅岁自咏》七律诗颇能表达他的志趣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诗云:“卅载蹉跎已半凋,借戈安得鲁阳邀?职排老九原尊孔,书著有三无辱萧;树石钟情朋以待,诗联养性玉常雕;平生兴广宁容束?端合园丁汗洒苗。”
  “生性好玩”还体现在他与学生、朋友的交往中。由于在当地颇有名气,常有各类爱好的学生、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前来请教,或求他撰写对联,肖老师都视来者为“同道中人”,真诚相待,知无不言。在他看来与同道谈艺、使学生进步,本身是件快乐事,还能深化学术,教学相长。因此他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多年义务指导学生散打、与学生同台表演自创魔术、带领学生采集石头制作盆景、教学生创新折纸等等。肖老师常对学生灌输这样的一种观点:“世界很精彩,你们不一定要成为专家,但要力求成为鉴赏家,世间美好的的东西都是为鉴赏家预留的。”许多学生毕业多年后,都对肖老师当年教授创新折纸、盆景制作、散打等情景印象深刻,每每津津乐道。
  二、巧设博引 , 激趣娱学
  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涉及宽广领域的学科,尤其“技术与设计2”,教学拓展量大,多采取案例教学。因此,教师见识越广,拓展的空间就越大,对学生的启迪效果也就越好。肖老师上通用技术课,常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例如,讲述“无处不在的结构”时,以三分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创生世界)为线索,列举了各类结构作为案例,如螺壳、树冠、矿物晶体的结构;诗(绝句)的起承转合;对联对仗的基本要素;藏、蒙音乐装饰音的对比;不同节拍音乐的特征对比;国画山水的“三远”构图;摄影的构图;树木盆景的布枝与造型;画面石的构成;甲骨文“即”与“既”、“美”与“好” 、“戊、戌、戍、戎、戒、戊”的辨析,并从文字结构与文字含义的关系引入“结构决定性质”的后续知识点。这样的课知识容量大,内容有趣,学生兴趣盎然。
  肖老师上课还注重趣味性,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一个激趣点,于是常有热点新闻、笑话、游戏、魔术、谜语、武术、折纸等穿插课中,而这些激趣内容又都与教学内容相关。例如,“结构与稳定性”(高中通用技术)一课,表演矿泉水斜立桌上的魔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展开结构影响稳定性因素的学习;又如,“系统的动态性”的教学时,与学生合作,演示讲解太极拳推手通过粘、连、随,随机应变,引进落空的动态特征,进而论述太极“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系统动态性; “控制的手段”的教学设计,用折叠“折纸飞鸟”(拉动尾巴翅膀会扇动)来代替教材“活动小猴”的制作,化难为简,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可行性。课堂上,当学生困顿时,肖老师有时会让学生猜谜(肖老师自创的灯谜),谜底是班级同学的姓名,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肖老师创作的姓名谜,谜趣盎然,文字严谨,丝丝入扣,同样体现出一个“巧”字,深受学生喜欢。例如:双方撕破脸,便以刀相见(谜底:吕剑);改革之功全靠君——王勤等。
  三、探理求真,勤思善行
  “或恐识多行事少;常忧己浅误人深”, 这一联句是肖老师鞭策自己的教学感言。从中可窥见他对教学的谨严态度,这一谨严态度首先表现在对教材的研读和对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上。他研读通用技术教材意在寻找教学设计的创意点,但却发现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原则性错误,而这些问题在同行中却很少有人深究,由于认识上模糊,必然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他提出“廓清问题”的必要性。例如,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2》“结构与稳定性”教学中,许多学生、老师以及教材编写者都对“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常识”认识模糊,以至解释一些稳定现象时误引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解释为什么课本打开才容易树立,教材中解释照相机为什么用三脚架,都认为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为此,肖老师梳理出正确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三条结论:1.三直边三点固定的三角形态;2.这里所指的稳定性是指结构不易变形(本质上属于强度问题),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稳定性。3.三角形的“稳定性”体现在外力平行(或接近平行)于三角形的平面时,当外力垂直于三角形平面时,不能体现所谓的“稳定性”。由此就可以判断三脚鼎、三脚架、展开的书本、人字梯等都不能从“三角形的稳定性”加以解释。在此基础上肖老师还进一步指出,照相机使用三脚架同样不能说明形状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教材将形状列为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错误的。又如,通用技术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2》“经典结构的欣赏”,案例分析中“飞檐” 的作用有三点:其一是增加采光量;其二是产生轻灵的美感;其三是利于排水。肖老师认为第三点没有道理,这一问题与多位同行交流都没能得到信服的答案。为此他查阅了许多有关飞檐的资料,终于弄明白个中缘由。原来是教材没讲清楚什么是飞檐,让人觉得飞檐就是屋檐角落的“翘角”, 这样“利于排水”就解释不通了。其实飞檐是指整条屋檐的型制,除了“翘角”外,还包括其余屋檐末端微微上翘(但没有超过水平线)的部分。由于古人的屋墙多是板筑制作的泥墙,屋檐微微抬起,可使雨水冲落的轨迹离墙基远点。

推荐访问:沃土 综合实践活动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