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校本教研的幸福大道上


  我校创办于1905年,是闽东一所历史悠久、英才辈出、环境优美、文化浓郁、师资雄厚的福建小学名校、福建省示范小学、连续六居的福建省“文明学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日益成为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展广泛而富有成效帅校本教研,逐步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自我反忍、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忍、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认识:让校本教研成为教育人生的幸福追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天天置身于教学研究的具体环境之中,能否引领教师从日常的工作中跳出单调的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状态,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克服各自为政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以阳光的心态自觉地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带着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教师间自觉抓好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从事教学衣教研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感受专业成长的幸福。校这是校本教研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学校引导,靠教师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以校为主的校本教研和校园文化的浸染,校本教研就失去了灵魂。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基本策略,可以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活水源头,为学校提供持久的生命力。
  我校的校本教研与学校创办“教育幸福乐园”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以超前的办学理念推动校本教研,让教师在教育教研中感受教育人生的幸福追求.2007年,学校提出创办教育“幸福乐园”的理念,也就是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进一步把学校办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职工乐业、愉快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幸福乐园”,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生命成长的历程,在发展中享受生命幸福、追求阳光般灿烂!提出“快乐面时每一天”“每个人都是为学校工作,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被需求”等导向现念,倡导每个人每天获得阳光心态,把握现在,成就未来,激励自己,照亮他人,感受时代幸福,享受校园快乐。“让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育家魏书生说,“少理怨环境,多改变自己”。靠什么来改变自己呢?对教师来说,就靠校本教研、靠教育人生体验幸福追求的自我把握。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将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研究的视角去观察、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冷静的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难中找到欢乐。只有把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了,才不至于感到工作的单调,才能从工作的本身中感到生活的乐趣,才会使你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教育人生中享受生命幸福。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每一个参与者都深有感触,思想新了,观念变了,方法多了,课堂活了,能力强了,素质高了,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校本教研让我幸福成长”,她在自己的反思中写道:“闲暇时翻翻自己的随笔本,好有成就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让我逐渐成长,真是‘不积硅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五环联动:全面助推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应讲求实效,讲究方法。我校积极为每一位教师营造一个能自主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氛围,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充分展示自己创造才能的舞台,对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成长予以关注和激励,从而促进全体教师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努力进取,不断发展。几年来,我
  们主要从五大块面助推校本教研的深度发展。
  五环之一:问题环
  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走起点,解决问题是终点;没有问题就不用进行校本教研.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胡适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的“防身药方”的第一位药就是“问题丹”(第二、三位药是“兴超散”和“信心汤”)。我们现在许多教师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他们只有一大堆“困难”。怎样塑造“有问题”的教师呢?
  化“困难”为问题。“困难”与“问题”,在词义上虽有交又,但绝不是一回事。某事情,在我们眼里如果是“困难”,那就意味着“痛苦、恶伤、失望、放弃、得过且过……”;在我们眼里如果只是“问题”,那就意味着“分析、研究、计划、实脸、改进、解决……”。我们常说克服困难,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一是要有克服困难的欲望与信心,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并逐步在我们的意识中“删去困难”,养成“困难问题化”的习惯。二是逐步养成“问题——原因——对策——实脸——新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
  变“任务”为问题。当接受一项新的任务(包括接一个班、上一节课、教育一个学生、处理一件偶发事件等)时,我们应该用“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来;}j考和设计行动方案;不能用“完成旧任务”的忍维,采取“过去怎样做的就怎样做;别人怎样做的就怎样做;领导怎样讲的就怎样做;书上怎样写的就怎样做”的行动方式,只求完成任务。我们应该克服头脑里的“内隐理论”的束缚,根据新情况,采用新街办法,从而创造新成绩。
  看“平常”为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长期生活、工作在同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容易对一切都习以为常,看惯一切环境,看惯一切问题。结果对问题“视而不见”、不以问题为问题,也就“没有问题”了。于是只在低水平上重复,“几十年如一日”,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努力做到了“六要”要求:要有“平常情景、常规动作问题化”的意识;要多学习理论,提升自己的“理性眼界”;要多出去参观高水平的学校、课堂及管理,提升自己的“感性眼界”;要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要向专家请教、与同伴交流;要经常与学生深度访谈,从学生那里反馈问题.这几年,学校常常选送教师到外地学习、听课、进修,全体班主任及德育干部往宁德玲听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的班主任报告会,全体语文、数学教师及教研员到福安观摩母江、浙特级教师示范课等,引领老师对平常教学工作的忍考,促进教师对平常问题的反忍。
  转“失败”为问题。面时失败,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弥补,或者避免下次同样的失败。但是,有些教师似乎已经习惯了失败:一次失败了,第二次又“重复昨天的故事”。不以失败为问题,心安理得,当然也就只有一直收获失败。
  筛“问题”为课题。筛选问题为课题要才已握三个原则,一是“问题的相对复杂性”、二是“问题的实际意义”、三是“问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太简单的问题,不用研究,靠“动作的重复”就可以解决,也就是“随意性问题解决”;太复杂的问题,太难研究,可以劃整为零、各个击破。研究、解决了一个问题,要能时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带来启发和借鉴意义。比如,我校今年申报、启动的国家级课题(教育部“十一五”专任项日“小学有效建构学习方案的实验与研究”》,就是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学生实际,来自于教师的思索而成为国家级课题的,现已统领学校省、市、县七个子课题。

推荐访问:校本 教研 行走 大道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