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1]该课程的开设是在反思传统课程观的基础上,将人们从静态的、封闭的课程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树立起动态的、开放性的课程理念。[2]因此,该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的方式上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自教育部将该课程上升为一门必修课以来,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该课程,并有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但水平普遍不容乐观,大部分学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该课程的定位仍比较模糊,不能充分地挖掘开发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思路仍受传统课程观的影响,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等等,而这些都将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绊脚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关于教学过程的程序和结构。科学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探究一种与该课程特性相吻合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改善目前课程实施的现状。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一、 选定项目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项目主题不是信手拈来,仅凭教师的直觉或个人喜好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选定主题之前,首先要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使得所选主题具有探究的价值,符合课程目标。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在项目主题的选取上要考虑到各学校及所处地理环境的资源优势,从而使得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能够顺利进行。再次,主题选取之前需明确学生是整个项目活动的主角,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能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课题。在此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太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小竹子,节节高》为例进行分析说明。首先,该选题有一定的探究价值。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太华小学位于宜兴市“竹海之乡”的太华镇,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为该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资源。
  二、 规划主题
  项目活动方案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活动的规范和蓝图。活动方案设计的周密性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便于学生及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活动方案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及最近发展区,以此来确定项目主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第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应该有层次性,不同的项目活动应该有不同的水平要求,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并且各类学习水平在学习目标中所占的权重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诸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种以经历和活动为主要取向的课程,其学习目标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获得某些经历和感受,学习水平的比例结构应该是经历感受水平多于反应(认同)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多于领悟(内化)水平。[3]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切忌盲目随意,要对每位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尽可能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状态,以便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再次,确定实施过程所需资源,初步规划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在规划主题的过程中,确定实施所需资源是项目有效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因为项目活动所选取的研究主题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且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所以在活动实施前,教师需要准备好活动探究所需的工具、联系好活动的场所和访谈的对象等;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该流程的编制不是由教师自己个人勾勒的,而是要由活动探究的主角——学生绘制而成,教师对其做一些适当的指导即可。
  三、 实施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的实施就是项目活动方案落实的过程,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按照预设的目标和方案亦步亦趋实施的过程,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学生关注的点极易偏离预设的目标,指导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对预设的方案进行调整,把握好活动的方向,确保项目活动的顺利实施。在活动实施之前,太华小学的教师对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包括研究团队的人员、研究目标与任务、活动的过程,但他们同样强调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探究实验等多种方式解决这些新问题。例如,学生们在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一两棵不积极吸收养分的竹子,为了弄个明白,他们决定研究一下竹子的根。虽然这个问题并非之前预设的,但教师没有直接转移他们的兴趣,而是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四、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是项目学习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一个典型特征,当项目活动实施结束后便进入了作品展示阶段。作品展示不仅是个人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及各方面能力的一个总结,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学会了发现自我、欣赏别人。[4]作品的展示形式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己所收获的经验来选择作品的展示形式,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也可以做一场主题演讲、一个节目,等等,甚至可以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样将有利于社会其他群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扩大活动的影响,也有利于主题的深入和拓展。太华小学“小小竹子,节节高”项目作品呈现了多样化的形式。诸如竹子生长的观察日志,学生的日记,“竹娃”的生长调查表,研究小作文,“竹娃”黑板报,手抄报,同时还有竹编、竹刻、竹烙的手工展示及竹竿舞的学习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整个项目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们收获颇丰。

推荐访问:指导下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实施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