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摘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本文从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背景分析入手,对加强礼仪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可能性实现路径。
  关键词:礼仪教育;礼仪素养;路径
  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外在表现,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礼仪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名,我们为这一评价感到由衷地欣慰与无比地自豪,这是对我们人格、对我们民族的高度赞扬。此刻,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骄傲!这是我们的立身之基,固国之本,因此,我们有义务把这种骄傲传承下去!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紧迫性
  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价值观被打破,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多数人普遍认同和接受。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讲求实效,过分关注现实生活的好坏和物质利益多少,进而忽视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礼仪素质的培养,将礼仪素养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最终导致大学生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消失,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义”也涌人中国,并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中被接受,进一步导致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自身利益,置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于不顾,造成公德意识淡漠,从而在实际行动上轻视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素养的培育。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仍然存在,表现出礼仪规范的缺失,如课堂纪律涣散,旷课、迟到、早退习以为常,课堂上随便聊天、接打电话、玩游戏、吃东西、甚至呼呼大睡;图书馆和自习教室内大声喧哗、污损书刊;在桌椅、墙壁、厕所门上乱涂乱画,还美其名曰“书桌文化”、“厕所文化”;校园内乱丢果皮纸屑、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不尊敬师长;公共场合行为不端、穿着不得体等;更有同学把无视校纪校规、行为放浪不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当作个性,他们强烈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些现象折射出学生礼仪规范和公德意识的缺失,高校校园文明风气状况令人担忧,这些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有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时代是礼仪素养被理性地重视的阶段,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交意识和自尊意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是在行动方面却容易按照个人的理想模式去和别人交往,自然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特有的困惑和苦恼。这源于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地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导致部分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就必须给大学生补上礼仪素养教育这门课。
  (一)礼仪素养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大学生进行社交的“名片”。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显示那些懂得怎样解决身边问题和处理生活中烦心事的学生,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会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更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逐渐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与周围的人进行更为深入的情感交流,获得真正的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修养和交际技巧,无法有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导致人际交往受挫,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礼仪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和礼仪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体的举止、适度的言谈、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气质,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大胆地参与社会交往活动,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素养教育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的桥梁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礼仪规范,熟练进行人际交往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成熟的人”、“社会人”,是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没有素质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和隔离。传统观念中的朴素的礼仪思想在当今社会同样发挥着指导作用。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洛克认为“大多数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不持重,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要,但同时又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惑,面对工作后如何设计自我形象,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交问题时变得束手无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他们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交际能力的文明大学生。
  (三)礼仪素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礼仪素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基础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仪规范,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高度和谐,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都将礼仪看成是治国安邦之本,荀子的“国无礼则不宁”就是在强调礼仪对治国安邦和规范社会秩序重大意义。现代社会被成为法治社会,法不容情,但是也在很多场合是有被与风俗人情的,而当我们把礼仪的“柔性”和“人性化”与法律的“刚性”和“无情”相结合时,就可以彰显社会的人文关怀与和谐发展。曾有社会学家说:只有把法律的“禁恶”、“他律”与礼仪的“为善”、“自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人们身心和谐,关系和睦,使人们既富于情感,又富于理智,掌握更多的为人处世的技巧,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在高校内学习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前了解文明礼仪技巧,有利于防止与社会不和谐的产生。

推荐访问:紧迫性 必要性 路径 礼仪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