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执政理论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主要方面。党执政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党的执政理论,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理论。回顾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宝贵经验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0)01-0011-04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离开执政理论的指导。党执政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执政理论。2004年6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1]同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执政环境”,初步形成了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在全国范围执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我们党执政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的观点、论断、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执政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然而,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过程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影响了八大路线的贯彻落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又进一步助长了党内的“左”倾思想,导致党的政治路线发生偏离,最终发展成为十年“文化大革命”。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执政理论发展虽然有曲折有错误,但从总体来看,特别是建国后的十七年,党在执政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执政的观点、论断、思想,对于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恪守党的宗旨,鲜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思想;初步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核心的执政体制;制定实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工农联盟的执政基础;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为党争取良好的执政环境;倡导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制定实现现代化的“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勾画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带来的影响和考验,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和整党;明确提出党的领导不是党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而是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政权机关由担任公职的党员发挥作用来实现等重要思想。这些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执政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的新思想新观点,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处在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和发展党的执政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主要内容是:健全党规党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党章;坚持实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执政方略,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提出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指出了党政不分的弊端,并且积极探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并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针,废除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突出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探索出一条依靠制度建设党的新路子;提出稳定压倒一切,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等重要思想。这一时期党的执政理论的发展历程,正如邓小平同志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谈话所说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2](p.300)这既是这一时期我们党探索执政理论的真实写照,也为党继续丰富发展执政理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执政理论的很多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论断,全面推进了党的执政理论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理论、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根据执政实践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从多方面进一步推进党的执政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突出强调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执政方略;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明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把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结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指出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等重要思想。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是对新时期以来党的执政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理论的探索进入更加自觉的阶段。

推荐访问:执政 中国 完善 特色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