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点认识


  【摘要】本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考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过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充分认识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探究,力图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做出一个客观严谨的评价!
  【关键词】过渡时期总路线;国际形势;国内形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的1953年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的指导方针。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内形势严峻,一系列严重的困难摆在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基层的各级地方政权尚未健全,人民政权有待于进一步的稳定和巩固;社会治安和经济文化建设处于危难状态;经济上遗留下来的是一个近乎千疮百孔、混乱不堪的烂摊子。国际上反共势力也甚嚣尘上。能否改变上述面貌,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将中国人民指引向一个新的征程,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重负。
  面对建国初期的复杂形势及巨大困难,我党领导人没有退缩、气馁,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各条战线上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经过三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1952年底,扭转了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重任,在中国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至此,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国际形势也出现了良好势头,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这一切,为我们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际步骤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时机。具体表现在:政治上,通过土地改革、镇压“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各社会政治斗争,以工人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社会基本上趋于稳定。这就为我国有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经济上,确定以恢复工作作为一切任务的中心。为此,中央先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经济政策及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恢复经济的策略路线,对建国初的经济秩序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调整。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整顿,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此“官僚资本操纵下的以投机和破坏国民经济为目的市场,已经基本上改变为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以服务于人民生活与恢复发展生产为目的的市场上了。”[1]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使得我们原来打算用“三年五年恢复”经济的设想超强完成。这充分说明,“我们已经获得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条件”[2]因而提早实现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改造宏伟蓝图的战略任务被提上日程来。1953年,中共中央及时做出了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定,该计划以实现工业化为主体。它使近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状况而不懈追求、奋斗的强国之道得以实现。中国人民终于可以在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里,为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奋进了。也就在此时,“毛主席已在开始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3]
  军事上,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安全,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开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1952年,国内国际的环境发展是好的,从而为我们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因而不失时机地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把我国建国初期的过渡经济引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轨道上来,成为时代赋予我党的历史使命。所以,“现在开始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国际国内形势都是有利的;提出过渡时期的问题,也是适时的。”[4]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制定
  
  早在1949年2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就分析了革命胜利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将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是中国稳步的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毛泽东当时还没有能够明确地提出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但它所论述的内容,已经包含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1952年底,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胜利,从而为有计划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总路线、总任务问题便迫切的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事实上,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了。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讨论过程中,毛泽东多次重申和阐发这一思想。1953年2月1日,毛泽东对一份文件上的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大规模的改组”的提法表示不同意,当时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才刚刚开始,毛泽东一再强调要稳步进行,一切做到水到渠成,防止急躁情绪。毛泽东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1953年三四月间,党中央为了确切掌握新形势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化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确定日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组成了包括国家计委和工商管理局参加的调查组,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亲自率领,到上海、武汉、南京、无锡、常州、济南等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城市进行调查研究。五月份,李维汉向中央提交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之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总结了建国三年来对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的经验,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公私合营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最恰当方式。1953年6月15日在讨论李维汉的调查报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至此,经过党中央、毛泽东的审慎思考和广泛的调查研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正式确立了。
  1954年2月10日,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党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
  
  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不但要对总路线提出的时机、内容规定、目标追求等做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而且要对它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同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特别是改造高潮中的一些失误的关系,同后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迟缓的关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毛泽东提出的这条总路线的历史大背景和直接动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的看来,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推荐访问:总路线 几点 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