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字会说话


  近来,我翻阅张双智所编著的上下册、100万多字的《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感觉这部资料的出版意义很大,颇有价值。
  藏学是国际性的显学,涉及到西藏历史、政治、宗教、民族、文化等“西藏问题”。但是西方学者和媒体看待西藏历史和现实长期存在支持“藏独”的一边倒的舆论,以及近年来境内外分裂势力编造的民国以后“西藏独立”的种种谬论,使西藏问题备受关注。
  从历史上讲,西方人有关我国西藏的认知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主义知识之中,20世纪初欧洲民族一国家的理论呈现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简单的政治原则,那种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明统一的国家,反而被看成是帝国式的。当西方的民族、国家、主权领土观念“弘扬”之时,那些存在中国千百年的传统的政治模式就被强行“异化”。例如,西方界定明清中央王朝与西藏的臣属朝贡模式为“供施关系”,西藏仅是中华帝国的藩属,中国与西藏是名义上的“宗主”关系,而不是主权关系。这是建立在汉族、藏族种族区分的民族主义基础之上,扭曲了中国与西藏的传统政治隶属关系。这是一种人为塑造的理论体系,由此形成了西方的中国观和西藏观:中国不是正常的“民族国家”,“西藏自古就是独立的”。
  从现实上讲,随着中国的强大,当今所有西方国家均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国际法上,西藏地位是明确的。但是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西方国家在或明或暗中,始终想否定中国拥有西藏主权这个事实。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早已过时,当今世界政治主流话语是民主、人权、和平、自由、环保等。但是,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实施“西化”、“分化”中华民族的政治图谋,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西方一些大国的惯用手段。海外“藏独”分子投西方所好,不仅在历史上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还以宗教自由、文化传统、人权、非暴力、慈悲、与世隔绝表述西藏的历史,激起西方社会的共鸣,闭口不谈西藏农奴的悲惨。由此,西方社会想象西藏是一个和平、自由、平等、慈悲,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乌托邦,中国是一个不讲人权,破坏西藏文化传统、宗教自由的“很坏”的国家。这就从历史和现实上塑造了一个“与生俱来”就“独立”的“西藏国”。
  不管西方人了解西藏有多少,却表现出非理性的认知和热情,政治立场颇为坚定。这与其说是西方人关心西藏,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关心自己的利益,由某些大国的政治力量操纵舆论和组织活动,支持西藏分裂主义,使得西藏问题“国际化”,构成了中、西方社会理性对话的巨大障碍。
  回击不公正的最好方法是用事实说话。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必须清醒地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学界利用丰富的汉文档案文献史料,是西方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回击西方“神话”西藏历史的强有力证据。作者编著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此。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和文献中,作者选辑近二干种(条),参照我国传统史书“会要”体裁,而多有变通,为了适应现代读者需要,采用了一些书刊编撰惯例,以朝代为序,分为元、明、清、民国四章,大体囊括了近七百年间历代中央政权治藏政策法规,主要内容包括元代尊奉和保护藏传佛教;建立帝师制度,以教辅政;联姻封王;蒙古宗王受命领吐蕃;设立宣政院作为管理吐蕃及全国佛教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央政府直接处理吐蕃重大事务;设治建政,委派官吏;帅臣以下,僧俗并用,军民通摄;清查编户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明代“多封众建”,册封三大法王和五王;建立朝贡制度、“差发”制度;设置僧录司、四夷馆、驿传,分别掌理涉藏事宜。清代订立《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藏内善后二十九条章程》,强化行政立法;法定西藏行政区划;设置理藩院主管藏政;钦差驻藏办事大臣主持藏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整顿并法定官制;建立朝贡与赏赐制度;敕封达赖和班禅;创立金瓶掣签制度,中央政府掌控西藏宗教首领的选任权;派驻官兵,整编藏军;辟治交通和加强台站建设;整顿和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减轻乌拉与租赋;严守国门与加强边政建设等等。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些治藏政策法规作为一种政治文化传承下来,它的产生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治藏政策法规能够产生的历史渊源。作者忠实地辑录这些档案文献,以此雄辩地说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以来对西藏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这一基本事实。千年文字会说话,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知识”可以控制人类的思维、行动,成为影响他人的力量。作者正是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知识的构建,不仅原汁原味地辑录档案,还根据多年研究心得体会,概述各章主要内容及政策法规的得失和历史意义,按问题分类编选,阐发观点。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历史研究就是找出这些规律并加以记述。研究,需要尽可能掌握全部资料,了解全过程,找出规律。而记述则是要首尾俱备,条分缕析,脉络清楚,这样才能让人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作者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藏传佛教。我们不仅仅要解决现实的西藏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要解决西方人心中“过去的西藏”问题,解构他们理想中“神话西藏”。西方学者在面对这些基本的档案文献时,应该正视它们的存在,理性地思考“西藏问题”,听听中国知识分子建设性的声音,这也有助于中西方就当前现实的“西藏问题”展开冷静的对话。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编辑陈娜)
  
  新词海
  
  防癌密码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12种主要癌症中,有39%的病例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增加锻炼和减少饮酒得以预防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将癌症几率降低1/3。这个防癌“密码”是13072512545。“1”:每天1斤果蔬;“30”:30分钟有氧运动;“7”:睡够7小时;“25”:体重指数≤25;“1”:1年体检1次;“2”:远离二手烟;避免“5”类家装误区:少用人造板材、小房间少放新家具、少用大理石和花岗岩、少用油性漆、卫生间少放消毒液;“4”种方式最减压:倾诉(大哭、大笑、大喊),大嚼,听音乐,逛街购物;克服“5”懒:懒得晾晒干洗衣服、懒得关灯、懒得刮胡子、懒得刷牙、懒得出门晒太阳。
  
  心态老龄化
  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把自己看成是老人;28%想到自己变老时会心情沮丧;26%对变老有恐惧感;30%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91%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这是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该机构今年6月至7月对包括中国等12个国家的12,262名公众进行在线调查显示:72%的65岁以上的人不感觉自己老,67%仍感觉健康。而65%的中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60岁前就已老了,有60%担心晚年生活。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最担心的是年老时得癌症(34%)或痴呆症(23%)。
  (本栏目内容由互动百科网提供)

推荐访问:会说话 千年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