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交外事为特色,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外交外事复合型人才的文科外语院校,专业设置以外交学、英语、法语、日语、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等为主,突出外交特色和外语优势。外交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近年来在保先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中,紧密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突出外交特色,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党建方面积极探索新思路。
  
   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多元化背景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一些错误的、落后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借助现代化的手段被广泛渗透和传播。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价值选择多样化。当代90后大学生生长在相对开放、宽容的环境中,无论是政治倾向还是生活方式都不再遵循单一的传统模式。大部分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欧风美雨”,但也有个别学生过于崇尚自我、追求享乐,社会使命与责任意识淡薄。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分化加剧,这对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生活方式网络化。当下,网络已深刻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网络更是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消极因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等内容。如何应对生活网络化带来的挑战,克服其中的消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现实课题。
  高校作为青年精英汇聚之地,发挥着吸纳党员新生力量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它作为思想文化集散之地,又发挥着影响社会思潮走向的“辐射源”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专业以外语和外交外事类为主,思想和行为方式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学生们了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渠道和机会更多些,受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往往也更高,自由意识更强,注重个性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发展。这些特点与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注重政治素质、强调纪律观念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内在张力。
  
   以外交外事为特色,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
  
  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与国际上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作为文化中心的高校,更是走在了对外交流的最前沿。外交学院党委根据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国际化”的形势,依托外交部资源,通过大量具有外交外事特色的课程和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果。
  1.课堂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教育始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开设介绍世界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从知识结构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增强大学生们对国际社会的认识,培养他们吸取国外先进思想理念和排除错误思潮影响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眼光和视野的青年一代。
  在课程设置方面,外语外事类院校可谓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交学院不仅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开设了多门介绍世界历史和文化、国际关系领域的选修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完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国际意识和大局意识,在看待处理国际重大事件时更加理性,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更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教育是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长期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外交学院还以高水平宽领域的论坛讲座为平台,对学生们进行国际形势教育。学院近年来相继邀请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蒙布里亚尔以及钱其琛、何振梁等多位国内外外交政要及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中外著名学者来院为广大师生介绍最新国际形势,解读国际热点问题,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2.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发挥涉外活动品牌优势
  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这一办学特点,不仅体现在学院教学科研中心工作上,而且也充分体现在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中。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和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等作为外交外事实验教学基地示范中心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内容上极具外交特色,已经成为学院的品牌活动。
  这些涉外活动的开展,与学院“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校训是高度契合的,与学院党建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例如,通过举办10届模拟联合国大赛,学院扩大了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们巩固了外交外事方面的专业技能,熟悉了联合国各个机构的运行模式和活动规则。自2002年以来,学院已成功举办10届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进行外事礼仪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而且有助于形成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传统文化,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3.全方位、多层次扩展外事交流
  依托外交部的丰富资源,学院的对外交流呈现出全面、纵深的特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即可在学院统一组织下参观外交部以及各国驻华使领馆,切身感受外交工作实际,从而对外交工作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前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及香港、澳门等与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的大学,进行半年至一年的学习深造。学院知名学者专家也经常被邀请到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讲学,对介绍我国外交方针政策、塑造我国良好大国形象,均起到了有益作用。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进行
  
  近年来,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院党员数量不断增长,其中80%以上为学生党员和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工党员。2011年底,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党员比例已分别达到20%和60%。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是党中央近期作出的重要部署,学院党委切实贯彻中央精神,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和进一步规范党务日常工作,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进行,将中央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部署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1.完善学习型党组织长效机制
  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党各级组织都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探索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高校本身就是学习和知识创新之地,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比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更为便利的资源和条件。学院针对教师工作时间相对分散、业务工作与学习关联度大、青年学生党员数量比较多、学生党员班级层次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机构,探索基层党组织学习活动的方式,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较大成果。
  学院在完善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龙头作用,通过党委班子的示范作用,带动全院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职员工进行业务、思想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学院充分利用外交部和北京市教育系统的各类培训机会,向外交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深入外交一线工作,为教学科研积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北京市教育工委、教委的规划,完成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的轮训工作;继续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系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力点 外事 党建工作 新思路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