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与人性的变奏


  摘 要: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的不同艺术,总结出随着历史的发展,神性艺术在慢慢转变为人性艺术这一重要主题。艺术形态是社会形态的衍生物,既然社会形态可以划分,艺术形态也可以划分。
  关键词:神性艺术;人性艺术;神治社会;人治社会;欧洲
  中图分类号: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42-02
  社会形态包括神治社会和人治社会两种,艺术也可以划分为神性艺术与人性艺术。神治社会产生神性艺术,人治社会创造人性艺术;神治社会的哲学观是有神论,人治社会的哲学观则是无神论。下列的例子都以美术作品为例。
  神治社会中的艺术的产生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开始,其本质是一种对神灵的敬畏,而创造的图腾巫术,或是记录一天的事情。原始社会中所有的成员都坚信神祗的存在,由巫师和祭司直接与神祗沟通,因而巫师的权利大于部落首领。巫师和祭司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艺术家,绝大多数原始艺术都是巫师与祭司活动的产物。进入阶级社会后,神祗的地位逐渐被君王所替代,君王也开始利用人们信奉神祗的心理,用宗教作为政治的工具,把自己宣扬为神祗的后代以求臣民的恭顺。例如,3世纪的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他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其颁布的《米兰勒令》使基督教成为了正式的国教,使罗马教廷成为欧洲各国政治中心达一千多年之久。由于罗马帝国的基督教神学理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西欧各国的中世纪美术作为基督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也随之发展与演化。从4世纪开始教堂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使用镶嵌艺术,其中最富盛名的《查士丁大帝及其侍从》、《西奥多拉皇后及其侍女》两幅镶嵌画,分别描绘了皇帝和皇后捧着供物进入教堂的场面。你会发现,人物造型不具备透视,每个人物没有在同一空间——查士丁尼双脚的位置在主教之后,但他的袍子却在主教之前。所有人物面无表情,目光向前;都呈一字排列,同样高度和大小。人物像踮着脚,失去重量感,像要飘起来。这是艺术家为了体现皇权和贵族阶层的威严和伟大,有意将人非物质化,忽略人物的空间关系,创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神性化在这幅拜占庭特点突出的作品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家们都在避免描绘真实的生活,因为教皇神学的统治。这种对事物的表现形式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造型原则背道而驰。神性,神性的艺术主导了当时社会。但是很快艺术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现,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神治社会向人治社会转变的时期。
  14世纪末,随着中世纪政治、经济的发展,欧洲产生了资产阶级,人治社会开始发展。政治思想家们开始理性的观察国家和法律,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新教思想开始流行。
  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多数还是在赞颂神灵,但是画家们已经开始突破僵死的拜占庭传统,尽可能的使人物有点儿神情地处在一个带有蓝天而非全金色背景的环境之中。第一个真正摆脱拜占庭束缚的是14世纪初的乔托,他所画的《犹大之吻》神态生动真实,人物明暗关系简洁精到。乔托在意大利的壁画杰作和他为弗洛伦萨城大教堂所设计的钟楼以及钟楼上以人类诞生、文明进步为题的浮雕都使弗洛伦萨蓬勃发展,为无数画家所效仿,堪称文艺复兴之远祖。
  15世纪,马萨乔为圣母教堂布兰卡契礼拜堂所做的六幅壁画《新信徒的洗礼》、《失乐园》、《奉献金》、《投影治病的圣彼得》、《圣彼得的施舍图》、《特奥菲尔之子的复活》成为了代表。15世纪文艺复兴的全面展开,终于迎来了16世纪的全盛时期。
  16世纪的全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三位巨人。首先说说达芬奇,在他的画作中《手持白鼬的女士》作于米兰,把白鼬和女士画在一起不仅前所未有,也被改时代所认为不能允许。但是,这却是对这位画中人的脾性的最佳诠释。这个女孩微抿起的嘴唇,用手轻抚机灵狡黠的鼬鼠;别致的服饰,奇异的发型和头饰,都使人物的活泼任性展现出来,呼之欲出。达芬奇的另一幅肖像画《额饰美女》与上一幅《手持白鼬的女士》画的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时隔十年,那天真烂漫的女孩已成为驾驭路德维克·勒莫尔宫廷的贵妇,但那倔强的个性仍然有增无减的通过目光和嘴角反映出来。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其中不乏人性化的神祗,但都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作画,准确表现人物的空间关系和明暗变化,在此不一一细说。虽然画家们的主题依旧大多为宗教事物,但是人们逐渐能从这些作品中嗅到人情味。这表明,他们开始想象着把神变成人,这与他们曾经祭祀神像的行为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的人性艺术包含了人类渴望和平,平等,提倡科学的美好愿望。
  17—18世纪的欧洲艺术是艺术史发展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像一座桥,一头是文艺复兴,一头是19世纪。17世纪的时代背景,动荡,怀疑,探索。意大利内忧外患,西班牙国势日衰,法国对外战争,英国内战不止等。17世纪,人们开始讨论真理的标准。教会说宗教是唯一的真理,这是为了维护教廷的权威。但不少人对此产生了怀疑,如布鲁诺认为,宗教不能算作唯一的真理,人们有怀疑宗教的理由。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精神,在17世纪得到进一步发扬。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民族画派,开始重视身边的生活。例如,卡拉瓦乔,他打破古典主义原则的约束,热衷于表现下层生活,从平凡人身上发觉美。在《参拜圣地人的圣母》一画中,他笔下的圣母并不是一个万能者,而是和普通妇女一样。她虽然同情那些向她参拜的人,却不能普渡众生,因为她自己也是贫穷者。这都表现了卡拉瓦乔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在后来伦勃朗,卡洛等人的作品中更为突出。
  人性艺术的真正繁荣是在18实际的法国启蒙运动之后的19世纪。由于18世纪的社会现实以及艺术商品化的现象,使得一些敏感而富有才智的艺术家们对此感到厌恶。他们苦闷、彷徨、悲观颓废的情绪萌发出来,产生了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等流派。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如塞尚,梵高,高更等等。而这些画家和艺术流派已经开始表现内心所想,表达世俗和自我情绪。这些都是人性艺术的表现。
  通过对欧洲这几个时期时代背景和美术作品的分析,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看出在艺术史上神性向人性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艺术看似无规律可循,其实其中所贯穿的使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艺术始终与民生息息相关,而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飘渺存在。
  参考文献:
  [1]李建群.欧洲中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2]徐庆平.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3]李春.欧洲17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推荐访问:变奏 人性 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