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化路径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以来,学界、政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前,理性应对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好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探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化路径,提高其实效性,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宏观层面: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
  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旗帜。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共产党人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是被17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武器,是帮助人们正确看待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灵魂和基础,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而也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根本的就是帮助人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恩格斯曾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这种“理想的力量”就是信仰动力,正是靠着这种“理想的力量”,也即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才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总结我们革命胜利的原因时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可见,理想、信念、信仰等思想、观点和主张,足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改变国家民族甚至个人命运的力量。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作为文化的上层建筑和思想体系,它能把多种意识形态整合起来,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全民族精神纽带、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民族共识和力量的必然要求。其根本的和首要的就是抓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国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经过20多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国人民基本形成了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民族凝聚力。但是在全球化、网络化、后现代化背景下,国际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因素的冲击,部分群众仍然存在功利化取向、政治淡化、理想失落、信仰缺失、崇尚多元等价值迷失或混乱的心理现象。在党内,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在学界,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裹挟和干扰,有的学者提出废除“国家意识形态”或者“国家哲学”;有的学者主张“开放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不需要重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把它树立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正统体制”。在民间,各种风水算卦等迷信活动以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等不利于凝聚民心、凝神聚气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和行为四处蔓延。有鉴于此,需要从源头抓起,从主要矛盾抓起,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抓起。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就是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起,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指导地位。
   多年来的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以贯之地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比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融入各级各类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党校教育,以及理论研究和不同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的形式渗入各种文艺活动、民间习俗、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目前从效果上看,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还很不够,比如,在如何增进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等问题上,从内容的转化和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有待广大理论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者作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坚持搞好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阵地和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必然的合理化路径。
  中观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引领整合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价值实现和价值创造的具体行为是否以“三个倡导”为人生价值取向和日常行为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观层面,就是要把人们不符合“三个倡导”的行为价值取向引导到“三个倡导”上来,把多样化的思想价值取向整合到“三个倡导”上来,用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服人、引领人、整合人的多样化思想。形成对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行为准则的价值认同。

推荐访问:合理化 践行 培育 路径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