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依靠通过分阶段开展思政教育、打造红色品牌校园文化、提升高校党课质量、改革思政教学、传承区域文化等五个路径强化医学类高职院校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党课质量
  引言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特别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同时,党的十九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对于医学类高职院校而言,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应当准确定位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类高职人才,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主要途径,强化医学类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主动承担起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使命和责任。
  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可能性分析
  笔者从2016年开始主持研究贵州省人文科学自筹经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职学生素质的途径研究》。本项目团队成员陆续发表了《医学类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现状分析》、《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野下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研究》、《贵州区域文化特色下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时期高校基层党支部党课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红色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分阶段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探索》等文章,为开展医学类高职院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撑。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笔者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医学类高职院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应当通过分阶段开展思政教育、打造红色品牌校园文化、提升高校党课质量、改革思政教学、传承区域文化等五个路径。具体分析如下:
  1.分阶段开展思政教育以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一般只有三年时间,因此大多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都将学生在校时间规定为两年,外出实习时间规定为一年,加之医学类专业课程系统性强、专业性强,学生专业教育的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容易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分阶段开展思政教育的理念核心在于将核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为培育、内化、运用等三个阶段从而充分地与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契合,避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简单的形式化、课程化、活动化等尴尬境地。
  培育、内化、运用的三阶段模式是充分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心理规律,尊重医学类高职学生培养的规律下的探索。培育阶段主要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思政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教育、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学经典晨读计划等途径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阶段主要通过抓好党校和团校建设、注重品牌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等途径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运用阶段主要通过将实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利用评先选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果、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期追踪和反馈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打造红色品牌校园文化支撑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文化模式主要分为社团型校园文化、官方型校园文化、商业支撑性型文化文化等三种类型。红色品牌校园文化虽然天然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结盟,但是仍然需要以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方式布局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红色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和核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红色品牌校园文化,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模式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懂、真信”,实现“入脑入心”。”[1]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理念转变、提升红色品牌核心竞争力、注重考核分析等途径将学生至上的理念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通过设计环节、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用科学制度支撑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注重通过基地载体、精神载体、课程载体、制度载体、媒体载体、活动载体等实现以精致的载体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提升高校党课质量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党课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容易被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党课自身的意识形态的严谨性和党课教育质量的不高。特别要注意到,“现阶段,我国高校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明显与党中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党课教育是我党对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修养水平、强化理想信念、引导其学习党的知识、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2]在实践中,党课教育的说教学化让广大学生容易对党课“心存敬畏,敬而远之”;党课教育资源的趋同化,容易让“天下党课是一家”而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党课教育评价形式化让党课教育难以“入耳、入脑、入心”。
  正是因为党课教育的质量不高,我们才需要通过搭建开放、平等、包容的党课教学平台,以创新党课教育理念;才需要打造立体、互动、体验式的党课教学模式以整合党课教育资源;才需要探索真懂、真信、真用的党课评价机制,以完善党课教育的评价机制。只有抓好党课教育的质量提升工程,才能確保党课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任,实现高校党课的与时俱进。

推荐访问:路径 强化 医学类 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