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孝道教育,建设和谐社会


  摘 要:孝道是中国的传统规范,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需要,在实施孝道教育的过程中,对孝道文化需要扬弃创新,要建立孝道的评价体系,孝道教育既需要学生的践行,又需要教师的身体力行,更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
  关键词:孝道;和谐;意义;途径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丰富而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而孝则被看做是人的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
  两千多年前出现的儒家的《孝经》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孝道的伦理思想。它认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诸德之本。在古代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也对孝道作了种种规范,可见我国在古代十分注重孝道教育,并且重视在孩提时期进行孝道教育。
  我国的孝道教育自古就有,历来重视,但在建国之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这方面的教育不尽如人意。在当代中国,在“法治”和“德治”并重的今天,重视孝道教育仍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孝道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老有所养”,它不仅仅依靠国家的一些保障措施,还需要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年轻人对年迈人的孝敬、赡养,尽到孝道,因为前者只是从物质上的保障,后者既有物质上的保障,更有精神上的保障。在“五个有”中,如果只具备了其他“四个有”,而“老有所养”只有政府照顾,没有子女应尽的孝道,这个和谐是不完整的。因此,在当今社会,进行孝道教育,实现孝道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二、孝道教育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代际和谐与家庭和谐,而这两个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国正在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其中“尊老”就是属于孝道的范畴,做到了这些,就实现了家庭的和谐,就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孝道,不仅仅是“家务事”,它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家庭,爱幼过度,尊老不足,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
  家庭和谐,社会才能稳定。在我国城乡有着不同的家庭结构,但同样需要孝道。在城镇,现在普遍的情况是“421”的家庭结构,即4个祖辈、2个父辈和1个小孩,6个大人爱着一个“小皇帝”,“爱幼”的问题不大,甚至有的爱过了头,成了溺爱。在养育过程却往往忽视对孝道文化的灌输,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人冷漠的性格,孝敬意识相对较薄弱。特别是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孝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产,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在农村,虽然有的父母不只有一个子女,但按照乡村的习惯,女大出嫁,男大分家,父母无经济来源,养老仍然是个问题,多子女更出现了“踢皮球”现象,有的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上的慰藉。因而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
  理,做个有道德良心的人。因此,构建和谐家庭,就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要弘扬孝道。
  三、孝道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校园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当然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学校同样也存在着长者和幼者,同样也需要和谐。但是有一些学生,由于在家庭受到长辈们百般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突出,到了学校他的这一“以自我为中心”被打破后,就会出现顶撞教师,甚至谩骂、殴打教师的局面。这主要的问题也在于家庭不注重对子女的孝道教育,学校在这方面也有所放松。一部分的教师也担心进行孝道教育又会被说成是“师道尊严”,会被说成是破坏师生的平等关系,因此也出现了像家庭一样的状况,爱生过度,尊师不足。一些家长只要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一点,就会投诉,就会打“12345”,他们认为,学生不尊重教师,顶撞、辱骂甚至殴打教师,是因为教师自身存在问题而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是活该。因此,进行孝道教育,包括尊师的教育,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建设和谐校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实施孝道教育的途径
  1.孝道文化需要扬弃创新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孝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功能和作用具有二重性,因此,我们对传统孝道必须要予以“扬弃”,保留其养老尊老之精华,摒弃其愚孝愚忠之糟粕。否则,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不利于传统孝道的继承,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古代宗法社会,兴于周代,制度化于汉代。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它的主体部分仍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但将这种孝道绝对化、极端化,就会出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论调,就会产生如《二十四孝》中一些愚忠愚孝的事,这些都需予以抛弃。孝敬父母是人的一种天性美德,孝不应该被抛弃,我们要摈弃的是那些孝文化中的糟粕和迷信成分。
  根据时代特点与文化需求,使孝文化重新回归家庭伦理范畴中去。建立新的孝文化,要注意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包括学习世界各国尊老爱幼的正确理念和合理措施以丰富自己,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方法去建设。当然,在此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我们的尊老传统,强化我们的家庭伦理观念。新的孝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坚持孝道文化的核心——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今天重视孝道文化建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育,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同时,对一些歪曲孝道的行为予以批判。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的牌位显示自己的“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的歪曲和亵渎!而通过对这种“孝道”的批判,也能显示弘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推荐访问:孝道 重视 建设和谐社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