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精读教学中思想教育之渗透与融合


  摘 要: 淡化思想教育现象目前在我国成人教育中普遍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致力于帮助成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政治理念,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本文分析了成人英语精读课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英语精读课 思想教育 渗透性教育
  
  德育是一种思想,它催人奋进,导人向善。提到思想教育,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是班主任、辅导员和政治老师的工作,与英语老师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言道出了教师的双重责任——“教书、育人”。特别是在日益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如何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既是高校师生的历史使命,也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英语精读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英语教师在着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使学生掌握这门语言工具的同时,还应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因材育德”灵活多样地渗透思想教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又能促进英语的学习。
  一、英语精读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成人教育的目标从过去的学历教育更多地转向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无学之德无根,无德之学无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提出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处(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知识支柱。要造就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致力于帮助成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政治理念,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如彼得斯堡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一个人思想品德的优劣,不仅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航标的作用,也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淡化思想教育现象目前在我国成人教育中普遍存在。目前,全日制成人大学生大都是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不合理的成长环境、自由的生存空间和网络的飞速发展淡化了独生子女学生的人格特异性,导致了部分学生思想单纯、认知片面、情感异化、意志薄弱、交际困难。他们个性意识膨胀,唯我独尊,排斥他人和集体,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他们的价值观呈个体价值负向发展的趋势。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思维和情感方式,一些诸如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人口膨胀及道德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愈加突出,这就要求成人教育必须重视社会生活等思想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课堂理论教学仍然是思想教育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好,无法对青年学生进行有良好的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类其他课程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思想政治的熏陶,效果则要好得多。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已成迫切需要。
  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除了可以承载语言用法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够传承专业知识、历史、思想、政治等,有其特殊的教育教养作用,为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奠定了基础。钱冠连认为:“所谓外语的教育教养作用,是指外语教学对学习者功利(掌握一门外语)之外的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培养,对所学外语文化与情趣的灌输,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外语教学的教养作用旨在与其他课程一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与高度文明相配的人。”[3]一直作为高校课程主课英语精读课程,是融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语言综合课。根据英语精读课程的理解要求深的特点,利用教材将思想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其中,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英语精读课程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精读课是一门高校必修的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英语精读课选用的教材文章题材广泛,所涉及的主题与现代人生活密切相关,如社会生活、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环境保护、教育、职业等。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在英语精读课上做到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关键在于探求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在渗透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思想教育自然地融合在知识教学之中。
  1.立足教材内容,挖掘学科内容的思想教育因素。
  按照英语精读课的传统授课惯例,以语法、句法、语篇的格式按部就班地分析、讲授、理解,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学生参与思考并不多,对于学生而言结果只是他们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至于说收获,大多只停留在对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理解等语言的层面上。钱冠连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机关与教师,如果只记得外语教学的应用目的而忘记了外语教学的教育教养作用,将是一个严重的瘸腿教育,是对外语资源的浪费。”[4]因此英语精读教师要学会善用题材广泛的教材,并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信息价值,独树一帜地设计出一种将英语知识和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程序,以便为学生开启一扇丰富知识、了解世界的窗户,另一方面更不忘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开启另一扇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窗户,使学生在获得生存技能、发展工具理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价值理性能力,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能力,全面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真正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1)教师在带领学生用词汇、短语、句型、语法等造句时,可以把握好句子的方向,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思想观点。如,在讲解“have a lump in one’s throat”[5](465)(feel pressure in the throat as a result of strong emotion(因激动、悲伤等强烈的感情而引起的)喉咙哽咽)这个短语时,笔者先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描绘着许多瘦骨如柴饱受着饥饿的非洲儿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have a lump in one’s throat”的感觉,有些学生还举一反三,将短语变成“have a lump of cold lead in my chest”描述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感觉,他们造出“I have a lump of cold lead in my chest when looking at those pictures of starving African children.”的句子。接着,笔者让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这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珍惜食物以及检讨自己浪费食物的行为”。这样,不仅让学生透彻地理解短语的意思,还使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技能,并引发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了他们的同情心等情感意志,以及关注社会问题的责任心,提高了其思想道德素养。

推荐访问:精读 思想教育 英语 渗透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