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铂:遁入佛门的神童


  1978年3月,在老一辈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下,在方毅等领导同志的支持推动下,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规律,尽快培养出科技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截至目前,已招收29期共1134名少年大学生。中科大少年班成立之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但不久纷纷停办。
  1978年,整个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
  报道中说:宁铂2岁半时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头顶光环。在不到14岁时,宁铂成为中国科大少年班“第一人”。
  成年后,宁铂终于厌烦了人们的哄捧与厚望,不顾家人师友劝阻,斩断尘缘,逃出了自己被安排的命运。如今,我们不清楚他在哪间清净庙宇里,吃斋念佛。
  
  一位神童惊动了国务院副总理
  
  “我对宁铂很内疚。假如我没有写那封推荐信,他可能会在高中毕业后正常参加高考,选择他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就不会是今天这般。”倪霖眼里流露着牵挂,“宁铂已经好几年没和我联系了。听说他现在出家了,但到底去了哪里,我不知道。”
  从“神童”到少年班第一人,再到出家人,一切都源自这封信。1977年,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一位江西赣州八中高中二年级的少年天才——宁铂。
  当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当时为中科院下属单位的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宁铂于1964年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沈阳人,宁铂在沈阳老家度过了童年最初的4年光阴。他没有上过幼儿园,5岁时回到赣州父母身边上了供电局子弟小学,后来因父母下放,遂到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四生产队读书。
  倪霖老先生是宁铂父亲的好友,目前在南京帮朋友打理一家公司。时空变幻,沧海桑田,老人始终珍藏着当时写给方毅副总理的那封“神童推荐信”。这封历久而显发黄的信长达10页,工整地记录着宁铂孩童时超常的聪颖和早慧。
  关于早慧,宁铂后来曾私下解释过。他说自己小时候性格很孤僻,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家里既无电视可看,又没有其他什么活动,就只有猛读大人的书,于是别人就认为他“天生聪颖”。六七岁时,他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弄来一些滋补品,营养补剂大概也促使他早熟。他在十一岁就进入青春期,而当时一般同学几乎都是高中阶段才开始发育。因此他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同学自控能力更强,学习起来更自觉。
  “这封原件我一直留着。我当时寄给方毅副总理的是一份复写件。”倪霖回忆当时情形,“之所以要写这封信,是因为我觉得宁铂这孩子确实异乎寻常的聪明。信寄出去十来天,中科大的两个老师就来了。”
  正如倪霖所说,中国科技大学很快就派人到江西赣州考察宁铂,准备进行“破格”教育,接着该校又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家长:“看看宁铂,再看看你”!
  
  在赣州八中,聪慧的孩子并非只有宁铂一个。宁铂的高中班主任余深贵回忆道:“在赣州八中,当时就有许晋、潘辛菱和陈英3人与他不相上下。”在中科大特别组织的考试中,排名第一的是许晋,80多分,宁铂只考了第二名,67分,潘辛菱第三,64分,陈英因许多原因应该考好的而没有考好。
  当时抽考的是数学,几年前宁铂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抽考物理他肯定最差,他的物理成绩一直不如其他几位同学。曾让宁铂一度困惑的是,只比他大几个月或1岁的潘辛霖和陈英为何没有被录取,却只挑选了他?他执意认为这是一个误会,一念之差自己就先于那两位同学被改变了命运。在他看来,这如迷雾一般挥之不去:“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命运之手吗?”
  的确,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这命运似乎就注定无法逆转。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没有阻止宁铂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1978年3月,还不到14岁的宁铂终于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
  这一年最吸引读者的教育新闻,就是江西“神童”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作为中国科大少年班“第一人”,宁铂确实非常聪明伶俐,又很听话。中国人心中一个完美儿童的种种要素,他都有了。
  从此,他成了全国各地媒体记者追逐的对象。少年宁铂在他们的生花妙笔下放射出更加神秘也更为炽烈的光彩,既成为全国儿童可望而不可即的学习榜样,也成为中国家长们教育子女的新模式。
  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这个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来客必定参观的地方。在纪录片里,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相当多的孩子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那么平凡无奇。一些孩子开始效仿宁铂,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倍感压力。
  “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多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回忆说,“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他总是想,万一失败了呢?
  
  在入学一年后,少年班学生就开始选系定方向。宁铂告诉班主任汪惠迪老师:“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汪惠迪帮宁铂打了一份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
  教务处长接到这个报告后,立即驳回,原话是“既来之,则安之”,个中原因不难想象,中科大怎愿放弃这个名满天下的少年神童呢。这是宁铂第一次试图离开科大,也是失败得最干脆的一次。
  在对天文学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兴趣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在中科大内部,他的“怪异”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本科毕业之后,宁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
  1982年,宁铂第一次报考研究生,但报名之后就放弃了考试。第二次,他前进了一步,完成了体检,然后又放弃了。第三次,他又进一步,已经领取了准考证,但是在走进考场的前一刻又退缩了。后来他对别人解释说,他是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不过汪惠迪以及很多人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惧怕失败。再后来,宁铂再也没有为自己争取类似的机会。
  宁铂的同学张亚勤后来谈到他时,异常惋惜:“我相信宁铂就是在考研究生这件事情上走错了一步。他如果向前迈一步,走进考场,是一定能够通过考试的,因为他的智商比所有人都高。可惜他没有进考场。这不

推荐访问:佛门 神童 宁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