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送暖 百姓福音


  巫惠林同志今年52岁,是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高资镇民政助理。9年来,他在民政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全镇300多特困户的家中,用爱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贫困户家的生活难题。去年被镇江市评为“十佳民政部门”,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交口称誉。
  巫惠林同志是在1999年3月走马上任的。刚上班的第一天,就接访了一位西斛村特困户,来人反映日子穷得己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妻子吵着要离婚了,孩子哭着要吃饭……巫惠林一边听他叙说,一边认真做好记录。第二天一大早,巫惠林就赶到了他家,了解到这家真的是太困难了。巫惠林同志随即就找到了村干部,组干部召开了碰头会,经过多次协调,民政部门拿出3000元补助,村里、组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左邻右舍的村民一起动手,帮他家修好了住房,并为他办好低保手续,妻子见到政府和村组干部这么热心帮他家,同时也看到了生活希望,使夫妻感情恢复如初。如今过着稳定而又欢乐的日子。巫惠林打那次后,他走遍了全镇12个行政村、200多个村民小组和自然村落。300多个特困家庭里,经常留下他的足迹、安慰和祝福,同时每个家庭分别建立了专门档案,只要谈到陈家、王家的情况,巫惠林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唐岗5组的苏德斌一家3口人。苏德斌在结婚时,身体很好,天天开着拖拉机搞运输,增加家庭收入。妻子虽然带着拐杖走路(残疾人)但可以在家洗衣服、做做饭菜、搞搞卫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全家人每天都带着欢笑度过每一天。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苏德斌患上了病毒性脑膜炎,花去治疗费近万元,且身体现在留下了后遗症,双腿再也不能下地正常行走,从此家庭失去经济来源,孩子还在读书,3口之家、两个大人都是残疾人,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住房也破破烂烂,遇到天下雨,是外面一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外面雨歇了,家里还下雨……巫惠林同志在下访时得知了这一情况,为了使这个家庭的不幸变为有幸,巫惠林连续10多天东奔西走,栉风沐雨,上至区政府,下至村民小组,终于为苏德斌筹措了资金,修好了住房,又为苏德斌夫妻双双办好低保手续。去年苏德斌的独生子苏迁考入南京工业大学,巫惠林又为他跑市、区、慈善机构和镇江市兴教助学协会,筹措近万元为其备足了学费和生活费,使苏迁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高等学府的殿堂。
  巫惠林同志在高资镇民政部门工作,已有近10个春秋。近年来,他有效地创新工作,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把好事办好。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镇里要出钱帮助特困户建房,都是用钱买好木材、砖瓦、水泥等建房用料送给贫困户。这一招多半没有达到扶贫帮困的效果,都认为建房材料送发下去了,扶贫帮困就完事了,结果这种做法是事与愿违,没有达到扶帮目的,没有把好事办好,结果政府花掉的钱、买好的材料,变成了困难户的“猪头肉”给吃掉了,导致这一笔钱付之东流。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贫困户的上访仍然不断。巫惠林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既帮助了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又促进了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且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进了困难户的心里。
  巫惠林同志第一步是走出办公室,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分别建立档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实施,由原来的送材料,改为先由村委会按计划实施,待该修、该建的房子完工后,组织相关领导经现场验收合格后,政府补贴3000元,不足部分由村、组协调解决建房资金,实行多条腿走路,共同帮扶困难户的新路子。这样使这些被帮助的弱势群体真正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2004年3月,巫惠林同志牵头,会同巫岗村选择了一片凹地约有100亩面积,作为优抚基地,有效整合资源,投入5万元开挖鱼塘42亩水面,放养3吨成鱼。今年2月又投入4万元,在荒坡地上种植50亩板栗、8亩花卉、苗木园。今年取得了可喜效益,确保全镇57名优抚对象尽快走上致富路。
  巫惠林同志最后对记者说:“做好民政工作颇为重要,一些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具体的小事,但每一件都关系到贫困户的生活大事。他们中有的住房要改造、修缮,有的生活无来源,有的孩子要读书,又掏不出钱来,有的生了病无钱去就医……这些事如果解决得不好、不及时、不到位,都会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所以说,做好民政工作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真正从内心体会到,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是幸福的、快乐的、温暖的。”

推荐访问:寒门 福音 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