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少数民族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和提升民族素质的根本策略,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实施少数民族教育需要坚持国家教育方针与民族发展政策,基于民族发展和社会稳定理念。本文从重视民族语言教学、改革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这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几项措施与政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 教育改革 多元文化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07-01
  一、重视民族语言教学,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统,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对继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国家制定了科学的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各民族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权利,在法律意义上一律平等,各民族有权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时,各民族应该相互交融,基于自愿原则,鼓励语言相互融合与发展,促进民族相互尊重与交融,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高校与政府应该一起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及传统文化。
  另外,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选修课程,激励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与融合。设置民族语言专业,如藏、回、蒙古、壮、朝鲜等民族语言专业,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人才,部分高校可以选择使用民族语言实施教学;设置民族医学专业,如设置回族医学院、藏医学院、蒙医学院等,通过分析不同民族地区人口生活习惯、病例原因、治疗方法培养少数民族医学对口人才。还可以设置民族艺术、民族历史、民族政策、民族教育管理等不同学科,培养少数民族不同专业的人才,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符合实际发展需要,改革民族文化教育内容
  少数民族教育需要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契合民族人文需求,基于民族稳定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理念,实施科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其中,需要正确处理民族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信仰具有群众性,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就会冲击学校教育,影响国家教育制度的发展。所以高校应该尊重学生的宗教自由,科学引导,开设专用食堂,从政策和措施上落实全民族教育的相互融合与相对独立。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融入社会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教育,关系到少数民族学生与社会的融合。高校应该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教育机会,包括每周的劳动计划,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与艰辛;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学校相关活动,如勤工俭学、学生会与班干部活动、校内组织的大型活动等,少数民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能够提升交流合作、互动实践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或校外企业组织的科研项目活动中,在项目中学习、运用理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造少数民族学生对口就业机会,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实施校企合作人才输送计划,定向培养、对口输送,既可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就业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重要的一分子,促进民族团结、和谐进步。
  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国家一贯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刻不容缓。高校应该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招生,除了中央与地方民族学院专门接收少数民族学生,还应该在各地大专院校,以及全国重点院校专门开设各类民族班,培养专业的少数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国家宏观调控,高校制定科学对策予以落实,同等成绩优先录取,专门招收一批少数民族学生,以实施定向招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少数民族的和谐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另外,应该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开设少数民族师范教育专业,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还可以举办师范班,实施暑期实践、定点支教等项目。通过专门招收与定向培养,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深化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改革,需要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发展实际,坚持民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理念,站在少数民族立场上,真正落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多元文化教学、就业教育以及师资队伍培养教育。通过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实施科学合理的高校少数民族教育,加大民族团结宣传与社会稳定发展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彭雪清,马振钦.浅析少数民族教育政策[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12).
  [2]马燕萍.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J].新校园(中旬刊),2014,(1).

推荐访问:教育改革 少数民族 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