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问题管理机制与和谐校园


  【摘要】:在高校信仰的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重视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各部门层级管理,着力于校园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本文主要从制度建设、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网络安全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强化高校校园安全与和谐。
  【关键词】:信仰;管理机制;高校学生
  对于高校宗教信仰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首先学校要有健全的、合理的相关制度来加强管理;高校老师的职业素质和宗教信仰的认识方面也需要有所加强;学生方面应该加强思想引导和制度管理相结合,并且要有良好的网络安全引导。
  一、完善学校政策管理:
  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依法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是条例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贯穿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宗教事务行政管理暂行规定》,在高校宗教信仰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多方面入手,相互配合,学工处、团委、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协调,肩负工作职责,对民办高校中不信教的学生和信教的学生一视同仁, 团结信教学生, 共建和谐校园。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在高校宗教信仰管理工作中,要真真落实好相关管理条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所以,加强党建和思政管理队伍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党总支、党支部、团委、学工处各部门的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统一思想,坚决支持和实施国家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的教育法规,思想得到修养方面的规定。
  基层党组织要重视民族、宗教领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作为学校基层党组织,应该保证校园的和谐发展,稳定团结,给社会带来一份和平稳定的保障。
  虽然我国社会大局稳定,总的形势很好,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校园和谐,我们要重视,居安思危,校园安定和谐也是维护和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需要全体教职工,各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密切联系学生,了解学生相关需求,要维护和确保校园稳定,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思想教育方面,要求党支部、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的相互合作下,加强学生思想引导,加强宗教信仰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传言,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加强高校教师宗教信仰观念的认识,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民办高校教师考核考评内容,与教师、评优、晋升、晋级挂钩。
  三、强化学生问题管理:
  根據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地构建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容,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确立科学信仰结合起来。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筑高校学生精神纽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引导和管理制度。
  宗教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对人生、世界、自然有独特的诠释。这对许多追求理性知识的大学生颇有吸引力。大部分宗教文化以宗教典籍、文学作品、形式新奇内容丰富的宗教活动等加以表现和宣传,有些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这些对有着强烈求知欲、富于想象和充满热情的大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学生宗教信仰的认识方面,一是受到家人的影响,二是寻找心理的慰藉。大学生个体的特殊家境和人生的经历各不相同。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或身体有疾患的家庭,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无力感。在徘徊中如遇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以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由此他们会对宗教产生了感激,甚至是兴趣。如果进一步深入,则有的可能进而深化为自己的信仰。
  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遏止大学生政治意识淡漠倾向,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国情,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关键。加强学生对宗教信仰相关政策,法律的学习。同时,依法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对大学生宗教徒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相关管理机制,确保高校校园学习氛围风清气正。学校同时狠抓思政课的课程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专题式、研究性教学,大胆尝试集约型专题式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在作业和课堂考核方面进行差异化设置,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政课内容内化为自觉行动。有人曾说: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道德品行,从单一关注考试成绩向注重提高知识能力与道德品行转变。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深化理论,才可能让学生真懂、真信、真用,让学生主动成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播者和践行者。
  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俗习惯,饮食习惯和爱好。广西作为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大,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民俗习惯,饮食习惯和爱好。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就要互相尊重,汉族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并且有不少的少数民族是整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的。学校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周恩来说:“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在实实在在地执行着的。我们要造成这样一种习惯:不信教的尊重信教的,信教的尊重不信教的,和睦相处,团结一致。”
  四、做好网络宗教安全教育:
  加强民办高校网络宗教信仰安全的引导。与时俱进,正确引导对网络宗教信仰的认识。结合社会发展状况,确立适合民办高校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教育方法与内容。
  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起了全覆盖、立体式的新媒体信息传播体系。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将热点宣传与主动策划相结合,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设置讨论话题,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强化学生对优良学风的正确认知,传播正能量。加强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判断能力的引导,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楠.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和管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4).
  [2]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 新西部. 2013(8).
  [3]陈兆芬.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7).

推荐访问:管理机制 信仰 和谐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