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楼组自治管理促文明创建


  位于杨浦区西南部的江浦路街道,地处杨浦“三部一带”之一的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核心区,南至长阳路,北依控江路,东临兰州河,西至大连路与虹口区交界。辖区面积2.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万余人,外来人口1.7万余人,境外人员420余人,下设25个居委会,涵盖86个住宅小区和1402个楼组。
  楼组作为社会形态中最基层的公共单位,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社会的基本需求和期待。根据韩正书记提出的“眼睛向下,身子才能向下”要求,江浦路街道着眼于处于最基层的楼组,持续开展导向性、特色性与成长性相融合的楼组自治,促进了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打造出符合群众意愿、激发基层活力、体现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共同体。
  一、坚持“三个引领”,不断增强文明楼组凝聚力
  1.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楼组自治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街道不断将党建精神渗透至楼组自治的方方面面:一是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居民区党总支的战斗力、凝聚力基本决定了该居民区楼组自治开展的成效,党总支既要“引领不包办”,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也严把自治导向关,使楼组自治符合广大居民的利益,做到依法有序自治。二是党员居民骨干的引领,楼组内的居民形形色色、年龄不一,但可能有着相同的党员身份,调动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始终是推动楼组自治的关键,党员带头、党员模范的先锋力量,也激励着身边人跨出参与楼组自治的第一步。三是党建楼组的引领,党建楼组既是特色楼组建设中的组成部分,更是楼组自治的风向标,比如作为街道十大示范楼组之一的陈二居民区党建楼组,每家每户的党员亮身份,发挥自身特长,投入到楼组清洁、互助、宣传等活动中,成为了陈二乃至江浦各大楼组学习的榜样。
  2.坚持价值引领。楼组自治绝非“天马行空,自娱自乐”,街道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推动自治紧密结合,使参与楼组自治的居民拥有“获得感”,具体体现在:一是倡导参与的价值,街道始终“去行政化”地推动楼组自治,楼组自治的主体应牢牢锁定在居民自身,必须走出以往“硬拖”居民参与自治的误区,更加倡导通过居民间的灿烂笑容和实际行动,融化当前邻里间的“坚冰”,使居民们充分体会到参与自治的快乐。二是倡导楼组长的价值,楼组长好比楼组中的“关键少数”,这批人好不好、行不行,基本决定了楼组自治的成败。根据前期调研,街道因势利导地成立了“阿拉楼组长”协会,使楼组长们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并通过牵头开展楼主自治实现人生价值。三是倡导互动的价值,楼组是居民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最小的公共细胞,楼组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街道鼓励楼组居民走出来,参与居民区建设,使推动楼组自治与居民区日常开展党建、平安、卫生、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在相互促动的过程中实现双赢,让居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3.坚持示范引领。示范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巨大的,街道始终强化示范楼组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无形中触动其他楼组加快自治步伐,具体体现在:一是首创性地打造,楼组自治应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切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街道依托星级楼组达标创建活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每年度开展示范楼组的培育工作,在充分尊重居民首创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治理念、丰富自治做法,形成独特的亮点。二是梯队化地培育,除了打造示范楼组之外,街道还按照“分类指导、层层递进”的原则,不断鼓励其他楼组“不等不靠”,加快向示范楼组靠拢,在面上形成“比拼赶超”的势头,为楼组自治持续提供“源头活水”。三是全方位地推广,对于示范的推广,街道始终本着“严谨、慎重”的原则,既要确保示范楼组确实“过得硬”,也要兼顾其他楼组的积极性,力求为楼组自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在推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带领其他楼组“看过算过”,更要对其规律性、普遍性的做法进行深入分析,使其他楼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落实“三大保障”,不断增强楼组自治生命力
  1.落实具有操作性的机制保障。机制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推得动、可操作”,江浦路街道把建立健全符合自治规律、街情特点的机制作为推动楼组自治的重要任务,具体体现在:一是体系化的发展蓝图,街道将楼组自治纳入街道《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之中,具体由街道党建办、自治办作为指导部门协同推进,做到年度有计划、有重点、有提升,同时将楼组自治工作与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年度测评工作相衔接,共同形成发展合力。二是特色性的创建活动,街道自2010年起组织举办了“星级楼组达标创建”活动,以此作为面上持续推动楼组自治的重要抓手,今年正式出台了2.0版本,一方面果断地减去先前冗余的指标和程序,另一方面积极地加上必要的绩效激励和智力支撑,使楼组自治不再吃“大锅饭”,干得越好则保障力度也将更大。三是实践性的调查研究,楼组自治需要不断地调研、总结、提炼、深化,单方面地依靠居民区乃至街道还是不够的,2015年初街道与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区社建办合作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本12.5万余字的课题报告,即将出版发行,下一步将继续保持该做法,站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关注江浦楼组自治建设。
  2.落实具有功能性的平台保障。楼组自治需要不断丰富内涵、建立载体,街道根据需求,积极建立了一批公共平台,不断提升楼组自治的功能效应和实际成效,具体体现在:一是建立协商民主的平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促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要求,目前街道已在各居民区建立了党群议事会,充分发挥其广泛的建议权和监督权,下一步将结合即将与市委党校开展的协商民主课题研究,探索将党群议事会的做法“沉入”楼组,促进楼组事务“大家议,大家评”,有效推动社区协商民主进程。二是建立队伍培养的平台,街道将继续依托“阿拉楼组长”协会,在遵循协会章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每月活动形式,旨在通过更加新颖的沙龙、结对活动,不断提高协会中楼组长的归属感,引导其团结带领周边一批楼组长一同成长进步,同时加大居民区层面楼组长分会的指导,进一步规范人员组成和活动内容,增强分会的凝聚力。三是建立互助学习的平台,针对现有部分楼组普遍存在理念不清、认识模糊、做法单一等问题,街道已着手建立兼具学习性、教育性与竞争性的成长平台,比如年度开展楼组自治案例评比,通过公开演讲、现场观摩等形式,互通同类楼组的自治经验;再比如坚持“走出去”,每季度参观一次区内外的楼组自治典型,使楼组自治不再“闭门造车”,既开拓了居委干部、居民的视野,更提高了街道具体指导部门的能力。

推荐访问:自治 文明创建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