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把守“陕甘宁”门户


  门户,原指房屋等的出入口,后引申为必经之地。1935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此时的陕甘苏区,虽有较好的稳固基础,但因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土地贫瘠,部队给养困难,扩红扩军更是不易。特别是周边敌情严重,东有“晋军”,西有“马家军”,南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北有井岳秀、高桂滋的“地方军”,对陕甘苏区呈四面包围之势,还有“追剿”尾随而来的“中央军”。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中共中央遂实行战略转变:“扩大与巩固陕甘苏区,准备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经“东征”“西征”,与张、杨达成停战协议,到国共合作一致抗日,陕甘边区终成中国革命之战略要地。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陕甘边区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习仲勋就是杰出代表之一。这一时期,他两下关中守南门,奉调绥德把北门,为把守陕甘宁门户作出突出贡献,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赞誉,毛泽东1943年亲笔为他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后又称赞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周副主席”指示下关中
  1935年,中央红军即将到陕北之际,习仲勋被党内“左”倾路线的执行者构陷入狱,命悬一线,幸被党中央、毛泽东解救。这时,日本继侵占东三省后,又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急速上升。
  习仲勋获救后,即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中央党校前身是1933年3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经长征到达陕北,于1935年11月复校并改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2月开始招生。习仲勋进入第一期陕北干部训练班,主要学习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包括富农政策、土地政策、工商政策等,目的就是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以指导实际工作。
  令习仲勋激动的是,12月27日这一天,他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第一次见到景仰已久的毛泽东,聆听毛泽东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习仲勋对这次见面刻骨铭心,他说:“我凝神谛听毛主席的报告,觉得他讲的完全合乎实际,路线完全正确。我感到迷雾顿散,信心倍增。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毛主席的讲话,心里高兴极了。”他还第一次见到心中仰慕的周恩来,他回忆说:“远远望见一个人,穿着一身红军的黑布棉军服,胸前飘着长长的胡子,两道浓黑的剑眉下面是炯炯两眼,那智慧的光芒好像可以洞察一切,令人肃然起敬。”
  陕北高原的冬天,朔风凛冽,寒气刺骨。为巩固、扩大陕甘苏区,1936年1月中旬,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署命令,要求主力红军即刻出发,向东打到山西去,开通抗日的前进道路;同时,加紧向南进行巩固。在红军东征之时,习仲勋被派往陕甘苏区最南端的关中特区工作。
  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成立后,重新划分陕北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陕北省、陕甘省、关中特区和神府特区四个行政区。关中特区下辖淳耀、赤水、永红、新正、新宁5县(当时苏区所设县),包含陕、甘接壤的旬邑、淳化、耀县、宜君、正宁、宁县所属的部分平原和广大山区。这里人口较为稠密,经济条件、文化教育和群众生活条件较好。因为地处西北苏区的最南端,连接以“八百里秦川”著称的大关中,离敌军西北大本营——西安仅100余华里,这里驻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当时,关中特区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
  鉴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央在设立关中特区的同时,将原陕甘边南区党委改为中共关中特委,由贾拓夫任书记。
  习仲勋在赴关中前夕,日理万机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瓦窑堡住地专门约见他,对分派他去关中特区工作寄予厚望。周恩来亲切而又严肃地说:党派你去关中特区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和巩固陕甘苏区,开展游击战,配合中央整个战略部署,威胁西安,迎接将要到来的抗日高潮。这是他第一次亲耳聆听周副主席的指示,以致多年以后谈起此事时仍激动不已,他回忆说:“第一次和恩来同志正式接触是在一九三六年二月,党派我去关中苏区担任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恩来同志对敌情了如指掌,高瞻远瞩地制定战略部署,他那卓越的军事才能,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从瓦窑堡到关中苏区,路程虽不过六七百里,由于沿途多是国统区,习仲勋一行十余人穿过无数条封锁线,走羊肠小道,穿行在人烟稀少的梢林中。经多日艰难奔波,他们到达中共关中特委和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正县(今甘肃正宁县)南邑村。他们的到来,加强了这个地区的领导力量。
  此时,特委的中心工作,是向苏区传达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学习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报告,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坚持武装斗争、巩固根据地、发展统一战线、迎接抗日战争新局面的信心。习仲勋到关中后,即根据当地实际和中央精神,纠正此前土地政策执行上的偏差,抓住争取中农支持这个重点问题。4月,关中遭敌“东北军”11个师的全面“围剿”,并遭到飞机轰炸。仅一个月时间,关中特区几乎全被侵占,县苏维埃政权全被摧毁。“这时,關中的革命运动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如何的善于退却,如何地保存积蓄革命力量,是当时关中党的严重任务。”关中特委根据中央指示,安排外来干部以及同群众关系不很密切的人员,立即分散撤退。据此,贾拓夫等领导遂率大部武装转移,关中特委撤销。另由习仲勋、唐洪澄、汪锋等组成关中工委,坚持关中游击战争。“在军事上划关中为两个作战区域,成立南北两路指挥部。”当时,关中特区苏维埃主席秦善秀等被敌人杀害,个别游击支队哗变投敌,由此可知,这里的斗争多么艰苦和残酷,由习仲勋任书记的关中工委,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5月,中共中央来信,指令习仲勋回陕甘宁省委另行分配工作,由汪锋、张凤岐等另建关中临时特委,继续领导当地武装斗争和恢复党的组织。
  随“彭总”西征曲子、环县
  习仲勋奉调撤离关中,是因为东征红军回师陕北之时,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地方军、宁夏二马、东北军、晋军计154个团共25万余兵力,围攻陕甘苏区。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决定红军进入甘、宁地区外线作战;要求陕甘宁省委派出大批干部随军西进,进入新解放区开展工作,以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扩大和巩固根据地。

推荐访问:陕甘宁 把守 门户 习仲勋